對聯,是我國重要的傳統文化之一,也是漢族傳統文化的瑰寶,散發出無窮的魅力。對聯最初是寫在紙上,或刻在竹子、木頭上的一種聯句形式。
自古以來,對聯講究“對仗工整,平仄協調”,一字一音,都要仔細斟酌,再三思量,以達到“佳句對偶,渾然天成”的藝術效果。從某種意義上說,對聯是我國語言流通與發展過程中,“獨領風騷”的一種文化形式。
對聯俗稱“對子”,相傳源起于五代後蜀的國君孟昶,其聯曰:“新年納餘慶,嘉節号長春”。因在古代,對聯大多懸挂于樓閣、殿堂的楹柱之上,故而得名為“楹聯”。對聯一般有偶語、聯語、俪辭、門對等通稱,到了明代,通稱為“對聯”。
對聯言簡意深,要求字數和結構都要相同, 是一種民間流傳許久的“對偶文學”,對聯利用漢字特征,撰寫出一種“别具風情”的對仗文體,又與中國書法的美妙結合,為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
對聯有很多形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回文聯”,用“回文”的形式寫成的對聯,既可以順讀,也可以倒讀。不僅對聯的意思得到升華,而且還頗具趣味。
比如在廈門鼓浪嶼,有一名勝景點,叫做“魚脯浦”,因其地處海中,島上山巒疊峰,煙霧缭繞,海淼淼水茫茫,遠接雲天之外。于是,一位文人便依照這一景緻,作了一副饒有趣味的“回文聯”:
“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
據說,在清代的時候,北京城裡有一家飯館,取名叫做“天然居”,乾隆皇帝曾經以此為題。作了一副非常有名的“回文聯”: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上聯是說,客人去“天然居”飯館去吃飯的時候。沒想到自己居然像是天上的客人一樣。
乾隆皇帝說出這則“回文聯”之後,心下十分得意,随即将其當成一則上聯,向在座的群臣們征求下聯,大臣們面面相觑,無人應聲。這時,坐在一旁内閣大學士紀曉岚,即席就以北京城東的一座香火旺盛的廟宇“大佛寺”為題,緩緩吟出了一則下聯:
“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這則下聯的意思是說,人們路過“大佛寺”這座寺廟的時候,廟裡的佛像大極了,大得超過了普通的行人。
今天給各位網友出一上聯,這是我在許久以前,偶然靈感,無意中拼湊的一條句子,為對聯中的“回文體”格式,上聯如下:
“過關難、過難關,關難過、關過難,難過關,難關過!”
這則上聯通俗易懂,現淺析如下:
“過關”從來都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尤其是我們在過“難關”的時候,面對各種挫折與不順利,我們難免會抱怨幾句:“這關真得好難過呀!”有的時候,在我們經曆了無數次的“失敗”之後,我們很多人都會“心灰意冷、枉自嗟呀”,甚至從此之後“一蹶不振、甘願沉淪”;
但是,這世間永遠都沒有翻不過去的高山,也沒有蹚不過去的河流,所謂“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過關”的路途之中,固然充滿着艱辛和曲折,也會不可避免地遭遇各種各樣的“崎岖、坎坷”,但是,隻要我們心有憧憬、滿懷希望,并為之不懈努力、奮鬥與追求,“難關”一定能夠被我們最終克服的!
這則上聯撰寫好之後,我一直都在思索着,怎樣才能為之匹配一則“絕佳”下聯,思忖良久,卻苦苦尋覓不得,訪遍身邊的文壇好友,也都無法給出一則令我滿意的下聯,越是如此,我就越想要給這條上聯尋求一個答案,長此以往,真可謂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直到有一天,在午餐的時候,我的一位同事發表感言說:“這頓飯吃起來真不錯”。另一位同事也随聲附和道:是呀,飯肯定是要吃好的。确實如此,無論怎麼樣?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們也要把飯吃好,吃好飯才有更多的力氣幹活,不對嗎?
這句話仿佛給了我靈感,仿佛就在一倏忽間,我想起了一則下聯,暫且不論其平仄如何,先作下聯,隻徒一笑而已,我想到的下聯是:
“吃飯好、吃好飯,飯好吃、飯吃好,好飯吃、好吃飯!”
這則下聯,理解起來也并不難,借用目前網絡上的一句流行語就是:
幹飯人、幹飯魂、幹飯人都是人上人;
幹飯人、幹飯魂、幹飯人吃飯得用盆;
幹飯人、有精神、吃飽了都進不去門;
幹飯人、胃口大 、一張大嘴吃天下;
要問幹飯哪家強?你我皆是幹飯王!
古人雲:“秋刀斷水水更流,唯有幹飯解千愁”,還在猶豫什麼,幹飯人,沖呀!
所以,這則下聯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幹飯人、幹就完了!
親愛的網友們,關于這則上聯,您還有更好的下聯嗎?歡迎分享!非常感謝!
作者:清風劍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