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童課罷,找先生閑聊。
小書童問先生,老家整個村落要被拆遷改建成商貿區,據說上面這樣做也是為了造福鄉梓。可父母和左鄰右舍都舍不得離開祖屋,便不願意違心簽字。可上面發話下來,将以移山倒海的手段,保證按時完成拆遷,确保項目順利實施。
小書童家鄉是平原,既無山,也無海,弄不明白這是什麼手段,要移哪座山?倒什麼海?
先生聽完,哈哈大笑。小書童懵懂,其實“移山倒海”這個成語使用的人多,具體真要說要移哪座山?倒什麼海?恐怕很多人說不出來。
先生看來,萬物有源,言語字句也不例外,倒不如趁此早春閑暇,專門聊一聊移山倒海究竟要移哪座山?倒什麼海?
且說這“移山倒海”,原出自于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第三十三回。
此回書說的是“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話說銀角大王變換成了一個跌折腿的老道士求助,騙過了唐僧,讓孫悟空背着老道士行走,結果假道士用法術搬來了幾座大山将悟空壓在了下邊,乘機把唐僧、沙僧捉了去回了蓮花洞。
在此過程中,假道士搬來大山壓悟空的法術便是“移山倒海”,且看原文節選:
這大聖正算計要掼,原來那怪就知道了。且會遣山,就使一個移山倒海的法術,就在行者背上撚訣,念動真言,把一座須彌山遣在空中,劈頭來壓行者。這大聖慌的把頭偏一偏,壓在左肩背上,笑道:“我的兒,你使什麼重身法來壓老孫哩?這個倒也不怕,隻是正擔好挑,偏擔兒難挨。”那魔道:“一座山壓他不住!”卻又念咒語,把一座峨眉山遣在空中來壓。行者又把頭偏一偏,壓在右肩背上。看他挑着兩座大山,飛星來趕師父!那魔頭看見,就吓得渾身是汗,遍體生津道:“他卻會擔山!”又整性情,把真言念動,将一座泰山遣在空中,劈頭壓住行者。那大聖力軟筋麻,遭逢他這泰山下頂之法,隻壓得三屍神咋,七竅噴紅。——《西遊記》三十三回
是不是答案就藏在這裡?移山倒海所移的山共有須彌山、峨眉山、泰山三座大山。
按照佛經所講,須彌山為宇宙中心之山峰,其山高出水面八萬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亦深達八萬四千由旬。其山直上,無所曲折,山中香木繁茂,花果繁盛,香風四起,無數之奇鳥,相和而鳴,諸鬼神住于其中,山頂有三十三天宮,為帝釋天所居住之處。
峨眉山同樣是佛家聖境,乃是普賢菩薩的道場。
泰山則是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為五嶽之尊。
三座大山,既有傳說中的須彌山,又有普賢菩薩的道場的峨眉山,還有五嶽之尊的泰山,就連法天象地七十二般變化的孫悟空也吃不消,隻壓得“三屍神咋,七竅噴紅”。
至于倒海,悟空子被三座大山就壓了個七竅流血,顧不上照顧師父師弟了,估計那銀角大王一看達到目的,也就用不着再倒海過來淹溺猴哥了。
銀角大王本是原來是太上老君看守銀爐的童子,移山倒海的法術自然也是道家的本事。而孫悟空受業于菩提祖師,所學大品天仙訣、七十二般變化、筋鬥雲卻是佛家的本領。所以一不小心就着了銀角大王的道,丢了師父師弟。
小書童老家為拆遷居然要用“移山倒海”的手段,卻不知想使用這等法術的是何方妖孽?是上界偷偷溜下來幻化為妖的怪?還是凡間修煉千年得道的精?
山海無辜,豈容欺淩蒼生?善莫大焉,不必手段亂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