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第一章道的理解

道德經第一章道的理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08:59:27

道德經第一章道的理解(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1

第一章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釋義一:《齊善鴻講道德經》

“道”我們可以去說,但是能夠用言辭表達的道,就不是本然整體的道。能夠說出名字來的,它就不是永恒的名。

“無”用以稱述天地之原始,“有”用以稱述萬物之根本。所以,應該回到萬物永恒的原始狀态中去觀察“道”的奧秘;從萬物不變的根本之處去體會“道”的端倪。

這兩者同出一源而名稱各異,隻是人們為了表述的方便使用了不同的詞,它們都是高深莫測的。從有形的廣闊世界到達無形的深遠境界,這就是通向一切神秘奧秘的終極之門。

道德經第一章道的理解(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2

齊善鴻

釋義二:劉光弼《老子試讀》

“道”的本體是深奧莫測的,如果可以用一般的言語來講解的“道”,那就不是宇宙本體自然規律恒久不變的真道了。“名”的實質是微妙不顯的,如果可以用一般的言語來形容的“名”,那就不是事物内涵、至理真相永遠不易的至名了。

無狀無象,無以名之,是為天地形成的本始;有動有靜,有所運行,是為萬物創生的根源。故而當澄澈思慮,常處于“無”,才能由内心觀照領悟宇宙真道本體之奧妙;守靜待變,常處于“有”,才能由内心體會明白天地至理運用之無涯。

這“無”和“有”兩者,名雖互異,卻是同出于“道”。一為道之體,一為道之用,都可以說是奧妙莫測的。奧妙莫測到了極點,那“道”的一切變化奧妙均在其中,毋庸他求了。

道德經第一章道的理解(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3

黃明哲

釋義三:《黃明哲正解道德經》

道可以學習,可以遵循,可以踐行,然而行道的曆程一旦展開,整個世界也随之展現出新的面貌;組織可以架構,名位可以定義,但是必須随着社會形勢的發展不斷地去改革調整。

無,是天地之根源;有,是萬物之母體。觀察無中生有,即混沌化生天地的過程,将會領悟大道的奧妙。觀察有歸于無,即萬物紛纭成長又不斷返回混沌的過程,将會洞察造化的多元。

生發與返還,同根同源,隻是運作方式不一樣。這種情況就稱之為玄;這個世界的有無運轉、生發返還是無窮無盡的,天地萬物總在推陳出新,不斷呈現新的境界。

綜述小結:

魏晉玄學時代的天才少年,古代最著名的《老子》注釋家王弼說過,《老子》之書,如果一言以蔽之,核心思想不過是四個字:崇本息末。再具體一點來講,就是“觀其所由,尋其所歸,言不遠宗,事不失主”。

也就是說,《老子》之道如果可以比喻為種樹的話,就是要人多在樹根上下功夫,而不要總是把心思花在枝枝葉葉上。至于到底何為本、何為末,這就隻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切己體察:

1、“道”就像“般若”一樣,無論如何精微描述都無法盡其玄妙,就如人永遠無法踏入同一條河流一樣;

2、“道”是主體,“我”為客體,當息我而從道,與天共謀,時乘六龍以禦天。

3、《易經》講“變易、不易與簡易”,變易為“有無”,不易為“大道”,簡易為“明德親民”。

4、無為始,有為母;正如“乾”主元,“坤”主生一般。無為源、有為用。

5、人們都關注“有”,而真正玄妙的卻是“無”。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