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算範圍
廢品損失包括在生産過程中發生的和入庫後發現的不可修複廢品的生産成本,以及可修複廢品的修複費用,扣除回收的殘料價值和應收賠款以後的損失。領質量檢查部門鑒定不需要返修、可以降價出售的不合格品,以及産品入庫後由于保管不善等原因而損壞變質的産品和實行“三包”的企業在産品出售後發現的廢品均不包括在廢品損失内。
(1)提示:三包指保修、包換、包退。
(2)廢品損失=不可修複廢品的生産成本 可修複廢品的修複費用-殘料價值-應收賠償款
3.不可修複廢品損失的核算
(1)核算方法:
A 實際成本法
B 計算公式:
a.不可修複廢品已耗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總成本/(合格産品數量 廢品數量)*廢品數量
b.不可修複廢品已耗人工成本=直接人工工總成本/(合格産品工時 廢品工時)*廢品工時
c.不可修複廢品已耗制造費用=制造費用總成本/(合格産品工時 廢品工時)*廢品工時
例題演繹1
解答:(1)由材料中原材料按合格品數量和廢品數量的比例分配,其他費用按生産工時比例分配。即按照相應的标準計算平均數。
(2)費用分配率:
原材料=20000/400=50
燃料及動力=11880/12000=0.99
直接人工費用=18000/12000=1.5
制造費用=30000/12000=2.5
(3)廢品成本
原材料=10*50=500
燃料及動力=200*0.99=198
直接人工費用=200*1.5=300
制造費用=200*2.5=500
(4)廢品損失
原材料=500-120=380
燃料及動力=198
直接人工=300
制造費用=500
(5)會計分錄
a.結轉不可修複廢品成本
借:廢品損失—甲産品1498
貸:基本生産成本—甲産品(原材料)500
(燃料及動力)198
(直接人工)300
(制造費用)500
b.反映殘料及賠款
借:原材料120
其他應收款300
貸:廢品損失—甲産品420
c.結轉廢品淨損失
借:基本生産成本—甲産品(廢品損失)1078
貸:廢品損失—甲産品 1078
解答:
借:廢品損失—甲産品 400
貸:原材料180
應付賬款 20
應付職工薪酬 40
制造費用 160
結轉可修複廢品損失
借:基本生産成本—甲産品400
貸:廢品損失—甲産品 400
1.停工損失概念
指生産車間或車間内某個班組在停工期間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停工期間發生的原材料費用、人工費用和制造費用。
3.停工損失的核算要求
(1)應由過失單位或保險公司負擔的賠款,應從停工損失中扣除。不滿1個工作日的停工,一般不計算停工損失。輔助生産一般不單獨核算停工損失。
注意事項:
(1)不單獨核算停工損失的企業,不設立“停工損失”科目,直接反映在“制造費用”和“營業外支出”中。
(2)季節性生産企業在停工期間發生的制造費用,應當在開工期間進行合理分攤,連同開工期間發生的制造費用,一并計入産品的生産成本。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
2023-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