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檔》一書由著名曲藝理論家、作家高玉琮先生主編,曲協主席姜昆擔任顧問并親自撰寫序言。書中詳細介紹了23對相聲名家搭檔的藝術經曆和成果。内容詳實生動,有很強的資料性和趣味性。
高玉琮先生曾是《今日頭條》知名創作者,發表過很多相聲、曲藝方面的理論和趣聞史實。我有幸結識高先生,私信、微信交流頗多,受益匪淺。高先生于去年10月24日不幸逝世,周年忌日,陸續轉載高先生最後的大作,也算是對先生的深切懷念吧。
(主編高玉琮先生)
書中有關相聲搭檔的文章分别為演員本人或熟悉演員的業内專家執筆。本篇介紹蘇文茂朱相臣兩位大師的文章是由沈之骅先生撰寫的。
這對搭檔有點冷(一)
在中國相聲界提起蘇文茂,那絕對是一個讓人肅然起敬的名字,他的文哏風格為業内外所稱贊,他的為人也是幾代相聲人的榜樣。蘇文茂一生有過多位搭檔,但您要是問起老觀衆們,他們肯定會說:
“我們愛聽蘇文茂和朱相臣!“這裡就來說說這對叔侄搭檔。之所以說這對搭檔有點“冷”,我覺得要先把“冷”字做幾個解釋,一曰冷門,二曰冷峻,三曰冷靜,四曰冷酷。那麼這些又分别指的是什麼呢?咱們一個個地說。冷門搭檔,不期而遇1951年,蘇文茂的師父常寶堃即将赴朝慰問,臨行前他把弟弟常寶霆、常寶華和徒弟蘇文茂叫到了一起,一是告别,二是要安排幾件事情。其中一件就是在他赴朝後,徒弟蘇文茂要和四弟常寶華合作,并且加入天津曲藝工作團。作為在師父家長大的徒弟,蘇文茂謹遵師命,與四叔常寶華一起打鐵”演出(即雙方互為捧逗,其間以蘇文茂捧哏為主)。1951年4月,常寶堃在朝鮮犧牲,年僅二十九歲。這件事對常家和蘇文茂都是個極大的打擊。
1956年,常寶華應征入伍,成為部隊的文藝工作者,蘇文茂則留在了天津廣播曲藝團。那麼,年輕的蘇文茂跟誰搭檔呢?團裡安排朱相臣為蘇文茂捧哏。現在看來,這對搭檔的形成并不是靠自由選擇,而是不期而遇的結果。
談起這兩個人的藝術風格,可以說一個比一個冷門。從蘇文茂的從藝經曆來看,他生長在常家,深受常氏相聲的影響,同時他的藝術也離不開師爺張壽臣的引導,與他合作過的搭檔也大多是從張壽臣到常寶堃這一體系出身的演員。不過,已經有多年舞台實踐經驗的蘇文茂卻與常氏相聲火爆、熱烈、文武不擋的體系産生了偏離,走上了以說為上、文雅沉穩、文而不瘟的藝術道路。他的文哏相聲采取與馬氏相聲類似的自嘲手法,把自己塑造成一個酸腐的腐儒,一個自恃有才卻胸無點墨的文痞,一個脫離實際的僞君子。這種風格可以看作是張壽臣藝術風格的延續和發展。同時又有着鮮明的個人特色,畢竟這股子“酸”勁,直到今天都再沒有人能來的了。再說朱相臣,他早年被張慶森發現,步入相聲行業,先拜何壽亭後拜張壽臣,專攻捧哏。與其他捧哏演員不同,朱相臣的捧哏太怪了。他看似言語不多,卻能在關鍵時刻語出驚人,給逗哏演員“當頭一棒”。他遞過來的話總是能切中要害,角度刁鑽,冷幽默的感覺十足。用句相聲演員常說的話,那就是“一般人真接不住他。”這兩個看似冷門的相聲演員走在了一起,能合作成什麼樣?他們又适合表演什麼樣的節目?如今猜想起來,恐怕兩位先生在當時也會有些迷茫吧,不過迷茫畢竟是短暫的,他們開始了新的征程。
(蘇文茂先生)
冷峻幽獸,獨辟蹊徑蘇文茂和朱相臣的改革和嘗試是從對文哏相聲的豐富和拓展入手的。1961年的一天,北京電視台直播室裡燈火輝煌,群星閃耀。除了舞台上的表演嘉賓之外,台下的觀衆也非同尋常,張張圓桌前圍坐的都是當時知名的相聲演員和電影演員。相聲演員有北京的侯寶林、郭啟儒、馬季,天津的馬三立、郭榮起、常寶霆、白全福,此外還有電影界的名角陳強、郭振清、謝添等。那天,演員們表演的節目也和往常不一樣,大都是反串和臨時組合的節目。這就是後來一直被廣大相聲演員津津樂道的《笑的晚會》。當年,能成為《笑的晚會》的演員,那就說明真的成腕兒了。就在這場演出中,蘇文茂和朱相臣也有一個節目,他們演的是什麼呢?面對這麼多前輩和收看直播的電視觀衆,他們倆既沒反串,也沒拉明星大腕助陣,而是直宮直令地說了段《論捧逗》。别看這節目就是以說為主,沒什麼“掌手雷”(吸引觀衆的絕活或特色),可是就憑着兩個人過硬的基本功和默契的配合,以及對傳統節全面細緻地加工修改,愣是在這樣的一台節目中博了個滿堂彩。據當時的統計,單是節目的下半段就把觀衆逗樂了二十二次。指指一算,平均每三十秒一個包袱,這頻率實在驚人。《論捧逗》這段節目可以說是蘇文茂和朱相臣經過多年磨合後拿出來的巅峰作品。他們倆與紀希合作,将傳統節目《捧逗争哏》整理成了《論捧逗》,強調了相聲捧逗之間的“紅花與綠葉”關系,表演中兩個人的配合相得益彰,各自的藝術特色均得以充分發揮。這個段子仍然保持了子母哏·的形式,但被賦予了新的主題,提高了思想性,能啟發聽衆進行深入的思考,有着廣泛的社會意義。段子中最脍炙人口的台詞是捧哏故意怄氣,講到家裡什麼親人都沒有了時說了一句:“我養一個黃雀兒,前天還飛了。”朱相臣就這樣一本正經地抖響了一個大包袱,如此設計也就“蘇朱”檔才能駕馭得了。
(蘇文茂先生)
我們今天重新聆聽蘇文茂和朱相臣表演的節目,特别是文段子,總會有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兩個人的叙事邏輯泾渭分明,幹淨利落,語言高度凝練,從不拖泥帶水,細節上都是有棱有角,用現在的一個詞來形容,就是—骨感。這樣的風格也就成為他們二人相聲藝術的最主要特色,這樣的特色在他們二人合作的近十年中不斷完善,不斷升級,最終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他們合作的《批三國》《美名遠揚》等作品都延續了這一藝術體系,以至于後來除了這些千錘百煉的節目,兩個人的即興之作也能特色凸顯,一鳴驚人。(待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