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武則天進宮成為李世民的才人,在李世民去世後,武則天和其他未生育的嫔妃一起到感業寺出家為尼。幾年後,李治到感業寺見到了武則天,把武則天重新召入宮中,開始了一代女皇的傳奇生涯。
但武則天最初與李治是如何相識的,如何迸發出愛情的火花,并使李治念念不忘多年,這段曆史史書上并無記載,隻能通過史書中的隻言片語中補齊邏輯鍊條。
【唐高宗李治如是說】
按李治自己說,《立武昭儀為皇後诏》中“朕昔在儲貳,特荷先慈,常得侍從,弗離朝夕。宮壺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間,未嘗迕目。聖情鑒悉,每垂賞歎,遂以武氏賜朕,事同政君。可立為皇後。”(《全唐文》)
意思是說,當年我照顧老爹的時候,小武就和我白天晚上在一起。但我們是純潔的,眼神都沒對上過。老爹知道之後,很贊賞我們之間的無私,就把小武賞賜給我。
這種官樣文章聽聽就過去了,算是幾個當事人之中的一個的态度,可供參考。
李治總不好意思說當年我是背着老爹在他後宮裡搞三搞四,隻能說李世民當時就知道我們是天生一對,并且是李世民把武則天轉讓給了李治,二人之間的關系是得到李世民承認的。
但這句話中透露了一個信息,就是武則天與李治是在共同侍候李世民的時候勾搭上的,這個時間節點,就是李世民出征遼東高句麗的時候。
【這段時間前後李世民幹了什麼】
貞觀十八年,李世民禦駕親征遼東,在定州(現河北定州)集結,第二年再前往遼東。這個過程中,長孫無忌勸谏李世民要多帶些服侍的人,李世民說:“度遼者十餘萬人,皆離家室,朕将十人,猶慚太多,夫自厚其身,必勞百姓”(《古今圖書集成》),意思是說十萬大軍出征遼東,我帶十個人服侍就不少了。
“十八年,太宗将伐高麗,命太子留鎮定州。”“太宗征遼,令洎與高士廉、馬周留輔皇太子定州監國”(《舊唐書》),這兩句話确定了太子李治是先随同李世民一起到了定州,又留在定州鎮守。宰相劉洎是輔政大臣,負責協助李治給李世民看家。
按慣例,一批李世民的嫔妃從長安一起到了定州,而李世民隻帶走了10個人随身侍候,其他嫔妃就都留在了定州。這批嫔妃當中有沒有武則天史書沒有明确記載,但如果武則天當時在定州的話,李治和武則天就是這時候勾搭在一起的。
(李世民)
貞觀十九年年底,李世民從遼東經幽州回定州,又從定州前往并州(山西)。趁着李世民不在期間幹了壞事兒、心中有愧的李治充分表現出好兒子的孝順,一路陪同服侍,“時太宗患癰,太子親吮之,扶辇步從數日。”(《舊唐書》)
然後李世民就突然暴發了,“十二月戊申,幸并州。侍中、清苑男劉洎以罪賜死。”(《舊唐書》)十月份李世民入了山海關,兩個月後就殺了宰相劉洎。李世民在位期間一共殺過三個宰相級重臣,其中侯君集和張亮是謀反,而劉洎隻說是“有罪賜死”。
《舊唐書》上劉洎列傳中記載,李世民從遼東回來之後生病,劉洎、馬周以及褚遂良三個人閑聊,都表現出對帝王和大唐的忠誠。而之後褚遂良單獨找李世民,誣告說劉洎在三人談話中有擁立太子的意思。李世民問劉洎,劉洎說我沒說過這種話。李世民又找馬周對質,馬周提供了對劉洎的有利證詞,但李世民在褚遂良的堅持下還是令劉洎自盡。
之後不久,貞觀二十年,李世民“寝殿側别置一院,令太子居,絕不令往東宮。”當時褚遂良還是個“正人君子”,上書勸谏說太子要好好學習,不能常居宮中。李世民聽從了褚遂良的建議,不再讓李治在自己後宮裡胡混了。
(唐三彩唐朝官員)
【專家梳理出完整的邏輯鍊條,很有想象力】
專家是這樣分析的:
褚遂良發現了李治和李世民後宮嫔妃的奸情,向李世民舉報,李世民盛怒之下,把負責管教李治的劉洎殺掉。劉洎死前,曾索要紙筆似乎要奏報什麼事情,而行刑的人沒給,李世民因此大怒。
因為這些人沒有給劉洎紙筆,所以劉洎沒來得及把李治勾搭的對象寫出來,李世民最後也不知道李治到底和誰給自己戴了綠帽子。
但此事有些丢人,就在正史中隻記錄了褚遂良誣陷劉洎有謀反語言,相當于褚遂良背了一個黑鍋。褚遂良真正舉報給李世民的事情是後院失火,你被兒子戴了綠帽子。
馬周的态度也是個旁證,最初馬周向李世民證明劉洎是被冤枉的,但後來知道與李世民帽子顔色有關系,就再不敢發一聲,馬周是個聰明人。
(褚遂良)
而李世民之所以不懲罰李治,而隻是遷怒于劉洎,是因為李治的太子位置是在李承乾、李泰二人争皇位兩敗俱傷之後的一個無奈舉措,李治又有長孫無忌的大力支持,即使李世民覺得李治不合适準備改立李恪,也有各種原因限制未能如願。
另外,史書中用很大篇幅介紹了李世民與李淳風的一番對話,表面上是說有女子要滅亡李唐,而且殺不得。實際上是暗示當時李世民準備把與李治勾搭的嫔妃殺掉,而劉洎沒來得及透露是誰,才留下了武則天一條小命。
這個事情畢竟是個小事,李家本來就有胡人血統,唐代男女之間風氣也比較開放。而且包括武則天等人當時雖然是有身份的嫔妃,但和民間大戶人家的侍妾婢女沒什麼區别。隻是後來武則天篡唐之後,編寫史書的人才把這些内容表現出來,但又不能明目張膽,隻得遮遮掩掩打着李淳風的旗号。
(李淳風)
實際上武則天和李治的關系起始點并不是什麼關鍵的重大曆史事件,分析結果正确與否也并不重要,而且這個分析過程中缺乏一些直接證據來證明。
另外,從遼東回來之後,李世民仍然讓李治居住在内宮,直到褚遂良勸谏才讓李治回東宮居住,這是這個邏輯分析過程的一個破綻。如果李世民已經知道李治在自己後宮胡搞,應該早就把李治攆出後宮了。
有意思的是,本來以為隻有我這樣的非專業人員才願意用這種方法分析曆史事件,而且邏輯鍊條應該更加嚴密。但這位專家是史學博士、知名高校教授,其文章也獲得了省級哲學社科課題資助,說明這種分析方法并非我本人的異想天開。
不久之前,我本人曾用類似的方法分析過另外一個事件,文章的審核結果竟然是“内容無主題、無邏輯、無信息量”,不得不哀歎,不同人不同命。這事兒我印象深刻。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曆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曆史,歡迎關注和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