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 日,Kindle 宣布停止中國電子書運營。同一天,得到 App 随即發布《給 Kindle 用戶的一封信》,推廣得到電子書 —— 面向所有用戶贈送一張得到電子書會員季卡(現在還能領,可點擊閱讀原文領取),用戶可以在 90 天内免費暢讀得到電子書。
我不知道是什麼契機促使得到在這個時間點開始大力推電子書,結合 Kindle 敗走中國的事實,可能是得到在很早之前就開始關注電子書市場 —— 得到電子書 4 年前上線,并長期關注競争對手亞馬遜以及 Kindle 産品的動态,然後在 2021 年 9 月左右看到 Kindle 數據下滑到某個節點,覺得是時候出擊了,而且得到電子書 4 年的準備,也接得住這一天。所以,當仁不讓。
這讓我想起 2021 年 7 月 9 日滴滴全網下架後,美團打車當天極速上線 —— 美團打車曾在 2019 年 5 月下架,2021 年 7 月 9 日重新在各大主流應用商店上線新版「美團打車」App,并且啟用了黃黑相間色調的全新 Logo。其定位是,品質安全快車專車出租車軟件。
這恐怖的執行力。對于戰略業務,優秀公司一直都在「時刻準備着」。
我曾在 2021 年 12 月寫下一條筆記:“得到就是在書這個行業的中國版亞馬遜。”
在這之前,我看到得到創始人羅振宇(江湖人稱“羅胖”)從 2021 年 9 月開始在知識城邦(得到的自建社區)發布得到電子書相關内容。
羅胖深谙「堅持」、「長期」做一件事對品牌的複利。從 2021 年 9 月開始到 2021 年跨年演講閉關,羅胖保持每天一條發知識城邦推得到電子書的頻率,一如他連續 3455 天(快 10 年了)發布「羅胖 60 秒」般堅持。
羅胖推電子書的方式很簡單,先簡單介紹最近上新的書名,再通過讀書筆記介紹自己讀過的好書,相當于給得到電子書會員帶貨 —— 電子書會員用戶可以免費閱讀大多數電子書,非電子書會員用戶需要單獨為某一本書付費。
事實上,我已經很久沒在得到消費了,上新課程更是一門都沒學過,打開頻率也逐漸降低,但是我還是會時常打開得到,但不是為了學習,而是為了搜索知識,而電子書就是知識的重要來源。
得到之餘我,已經從一個「知識服務平台」轉變為一個「知識搜索引擎」。
得到電子書有幾個特點:
一是得到電子書專注于中文市場,目前已經和絕大多數國内出版方建立了合作,每天上新大概 30-40 本電子書,至今已經上架了 50000 多本,已經能夠滿足一個人日常知識的需求了。
二是得到電子書除了正常的書籍,還包括期刊和雜志,比如《财經》,兼顧了經典和實效性。
三是得到基于軟件應用推出了“全文搜索”等貼心功能,便于信息的搜索。
很顯然,「書」這個行業的「數字化」仍然是個無比巨大的市場。
我相信越來越多的事情會被數字化,這是個不可阻擋的潮流,過去幾十年它一直在進展。
以「書」這個行業舉例。
思考一下:我們花錢買書,具體都花在了哪裡?或者說書的成本在哪裡?
一本二三十塊錢的書,很大的成本是花在伐木,造紙漿、造紙,挖礦,做油墨、印到紙上,包裝好寄給你。絕大多數成本是花在改造「原子」上。但其實你需要的不是那些原子的結構,而是書上面的信息,也就是「比特」。同時,書難以滿足人們高效獲取信息的需求,如果知識有更新 —— 而且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書隻能再版,所以書一經出版就過時了。
就像 iPhone 出現之前所有帶鍵盤的所謂的智能手機一樣,每個軟件都必須被這些鍵盤所限,但每個軟件都應該有自己不同的 UI,正如 Mac OS 系統實現的那樣,而且如果你突然有了個好點子,你也不能給這些手機加上新的按鍵,因為它們已經賣出去了。
怎麼辦?
無解。
這就是「原子」和「比特」的區别。
所以「書」這個行業原來的系統是非常沒有效率的。就像報紙一樣,人們永遠都需要 news,但我們現在已經不需要 paper 了。所以在「書」這個行業,當你看到互聯網發展的時候,你就知道首先可以在互聯網上賣書,所以會有亞馬遜。但是這個革命會繼續,最後你連書都不需要寄了,直接把信息傳過來就完了,所以亞馬遜後面做了電子墨水屏,做 Kindle。
那麼,在一個不可阻擋的曆史潮流面前,一是要順着它前進,二是避免被它所摧毀。
雖然電子書必然會摧毀書這個行業,從長期來看亞馬遜、得到等公司與出版社是競争關系,但這個過程也需要時間。現在喜歡電子書的人還很少,用電子書完全替代實體書的人更少,市場還不成熟,還需要教育,而且得到推電子書也會有利于實體書提高銷量,所以目前得到與出版社既存在競争也存在共同利益。
颠覆性創新瞄準的永遠是下一個時代。設想一下,如果得到把所有書都做成電子書,而中國的圖書如此之多,這是一個多麼巨大的市場?
得到的野心之大,難以反映在現在的招股書中。現階段得到的營收主要來自課程,尤其是爆款,而且得到的數據非常透明,以至于很多投資人和自媒體都覺得它的營收不穩定,難以支撐高估值。不過我對得到非常有信心,得到就像早年的亞馬遜,長期維持盈虧平衡或者微虧 —— 這種狀态非常恐怖。
此外,電子書也一直在改變人們的閱讀習慣。
平時很多朋友會問我“最近在讀什麼書?”想讓我推薦幾本,我都會說“我不讀書”。
我是真的不讀書,而是看文章和社交媒體,因為書這種東西一出版就過時了。雖然經典永流傳,但新鮮的知識更能解決當下的問題。
新鮮的知識在哪裡?
在一線做事的人的腦子裡。這些知識往往來不及被出版成書,而且書因為本身的的滞後性,難以滿足我高效獲取新鮮知識的需求。
所以我不讀書,而是“刷書” —— 這也是羅胖提出來的概念。
刷書不是讀書,就是摸摸書皮、溜溜目錄、找找感覺,就是急不可待地亂翻,就好比你收到一堆快遞之後急不可耐地拆封,并享受那種喜悅的感覺。擱在過去的文人,“刷”就是所謂的“經眼錄”,就是“見過”、“翻過”的意思。
我需要高效獲取最新的知識,并使用高效的方式吸收我所需要知道的知識,也就是刷書。
好的電子書一上新,刷一遍,随手寫一寫幾百字的讀書筆記,結束。
不糾結于花大量時間品讀經典,沒這個時間。
而且,高強度的刷書并持續寫下讀書筆記,這種輸出的難度更大。輸入,輸出,輸入,輸出。這種學習方式對我而言是非常高效的。
今年 2 月,得到電子書評分已經能夠出現在電子書鍊接中了。未來得到電子書是否會出現像豆瓣類似重量級的評分體系?值得期待。
對于我們自身而言,哪個市場、哪個事業值得為之長期做好準備?需要更多思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