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17歲網絡情歌

17歲網絡情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31 07:11:17

17歲網絡情歌?“桃葉兒尖上尖,柳葉兒就遮滿了天……”短視頻上,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正在唱這首最近很火的《探清水河》小女孩唱得有闆有眼、十分投入,然而,歌曲中那些“奴好比貂蟬思呂布”、“日思夜想的六哥哥來到了我的門前”卻讓不少家長感到“紮耳朵”,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17歲網絡情歌?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17歲網絡情歌(網絡情歌成了00後)1

17歲網絡情歌

“桃葉兒尖上尖,柳葉兒就遮滿了天……”短視頻上,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姑娘正在唱這首最近很火的《探清水河》。小女孩唱得有闆有眼、十分投入,然而,歌曲中那些“奴好比貂蟬思呂布”、“日思夜想的六哥哥來到了我的門前”卻讓不少家長感到“紮耳朵”。

這樣的擔心背後,凸顯了我國青少年歌曲市場“經典産出難”的現狀。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上,“00後”乃至“10後”們傳唱的歌曲跟“70後”“80後”幾乎無差别,還是《送别》、《讓我們蕩起雙槳》等老經典。

如何破解孩子們“無歌可唱”的尴尬?音樂專家表示,應打通制作、宣傳、發行等各個環節,在高校設置青少年歌曲創編專業,改變青年作曲家隻寫流行歌的局面。教育專家也建議,可以部分借鑒國外“分級制”,讓不同年齡的孩子擁有“專屬”歌曲。

現象

小小少年唱情歌

小朋友會唱歌但缺乏音樂鑒賞力

現在的網紅歌曲《探清水河》究竟是一首怎樣的北京小曲呢?許多人會唱、喜歡唱,卻并不知道這首歌的“淵源”。北京市藝術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北京卷》副主編陳樹林說,《探清水河》講的是清末民初發生在海澱區火器營村的一個愛情悲劇。故事的男女主人公偷偷幽會被父母發現,最後雙雙跳河殉情,後人将其編成小曲傳唱至今。

“最早的版本涉及情愛的詞句并不多,後來經過不斷流傳與豐富,衍生出了很多細節,出現了青少年不宜學唱的部分。”陳樹林介紹,《探清水河》确實在舊社會的風月場所盛行過,老版本中唱到“大蓮”出場前要加一句“荷花萬字”,“荷花萬字”就是蓮的意思,而這種“萬字”隐語,正是風月場所中“窯調”的特征。

陳樹林坦言,如今的新版《探清水河》對其中一些歌詞進行了删減、改編,成人演唱無傷大雅,可對于正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來說,他的建議是“不學、不唱”。陳樹林說,“除了情愛的詞句,裡面提及的閻婆惜、張三郎等人物形象都不是正面的,對于正在構建三觀的青少年來說,算不上正能量。”陳樹林指出,現在一些小朋友會唱歌而且唱得很不錯,但是對音樂作品的鑒賞能力不高,“他們并不知道歌曲本身内在的含義”。

童言

少兒歌曲也需要“小情感”

突出同學友情和少年小心思

“我都是先聽曲調,好聽才會往下聽,如果一沾耳朵就不喜歡,立刻會換下一首。”今年上初二的李澤語說起自己的追歌“感悟”,首先提出的就是歌曲的明快度和可聽度。李澤語的音樂播放列表中包括班得瑞的輕音樂、《霍比特人》的主題曲《star sky》、網紅歌曲《往後餘生》、《浪人琵琶》等,不僅類别不同,風格也大相徑庭。然而,這位初二男孩的曲庫裡,卻難覓一首“青少年歌曲”。

“平時學習壓力大,聽歌的目的就是放松,所以不管什麼風格、語言和類型,首先要聽進去。另外歌曲的流行程度也很重要,如果大家說的你都沒聽過,跟同學就沒共同語言了。”李澤語說,網絡歌曲更新快、種類多,很多都和《探清水河》一樣,簡單上口。

作為一個“00後”,他和小夥伴們也曾經希望在音樂課本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歌曲,可是結果卻有些失望。“很多歌曲爸爸媽媽小時候就在學,過了幾十年,我們還在學,課上欣賞和學唱還可以,下課以後基本不會聽。”李澤語告訴記者,從小到大,他在課堂上學到的适齡歌曲有《讓我們蕩起雙槳》、《北京的金山上》、《一二三四》等,基本都是流傳了幾十年的“老經典”,時代感很明顯,卻不是“00後”的“菜”。

“我們這個年齡段沒歌。”作為一個北京小妞,初一女孩張欣銘對于《探清水河》、《往後餘生》等網紅歌曲十分熟悉,張嘴就能哼唱幾句。在她看來,“情感”元素不應該在青少年歌曲中被忽略,“可以根據男孩女孩的特點,創造搖滾、通俗、說唱等不同形式的歌曲,突出青少年之間的友情和少男少女的小心思。隻要好聽,詞句得當,我們一定愛唱。”

正解

設置青少年歌曲創編專業

對詞曲作者給予政策獎勵

“好多家長小時候也是聽四大天王、鄧麗君長大的,也沒産生什麼負面影響,所以不要把流行歌曲一棍子打死。”知名音樂人、作曲家樊沖談及青少年追捧網絡歌曲時表示。

樊沖指出,青少年、兒童歌曲之所以陷入創編難、經典産出難的局面,不單單是人才缺失的問題,根本原因在于青少年歌曲市場運轉鍊條處于“斷裂”狀态,“一首歌曲或者一類歌曲想要成為經典,廣為流傳,首先要求創作者精準把脈,根據時代和受衆的需求創作,還要通過宣傳、發行等一系列環節推出去,同時作品給創作者帶來的收益和知名度也非常重要。”現在高校裡的學生,從進校園到出來就業,學習的重點就是如何寫好流行歌,大量的時間都花費在此,無暇鑽研兒童和青少年歌曲,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寫流行歌曲受衆面大、經濟收益好。

“如果國家能夠給予政策支持,每年舉辦全國性的兒童、青少年歌曲創作和征集大賽。在專業院校開設相關研究方向,對于優秀的歌手、詞曲作者給予獎勵,比如和他們的職級挂鈎,并且把這些好作品寫入課本、推向大型晚會,局面一定會得到改觀。”樊沖建議。

作為一名音樂人,樊沖擔任過兒童音樂劇《皮皮魯魯西西》、《維尼勇闖迪斯尼》等作品的作曲工作,創作過不少青少年音樂。他表示,青少年歌曲創作并不是單一層面的,如果能夠産出更多經典的音樂劇、舞台劇乃至動畫片,那麼這些作品的主題曲很有可能會成為新時代青少年歌曲的經典之作。“寫出了好的歌曲,放在好的作品裡,再通過孩子們的偶像歌手來傳唱,可能一下就帶來百萬次、千萬次的點擊和轉發,效果更好。”

樊沖還建議,教育部門可以組織專門團隊對一些經典民歌、兒歌、小曲進行二度創作,重新編曲,加入現代元素。“甚至可以把唐詩宋詞編成吟唱歌曲,這樣既學習傳統文化,又能填補經典缺失,還能滿足教學大綱對于古詩詞的要求。”

同樣,陳樹林也表示,可參照《探清水河》改編模式,将《畫扇面》、《對花》等包含北京自然、地理知識的小曲改編成歌曲,供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學習。

建議

青少年歌曲采取“分級制”

不同年齡孩子擁有“專屬”歌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與心理咨詢中心主任宗春山建議,國家應盡快出台中小學音樂教育相關細則,改變應試教育中音樂隻作為考級、升學工具的現狀,讓青少年歌曲創作、傳播和音樂教育回歸“美育”範疇。

宗春山認為,現在很多青少年的樂感、歌唱水平并不差,隻是對音樂的欣賞能力有限:“建議家長從小就多帶孩子們去聽聽音樂會、世界名曲,提高孩子的欣賞水平,這樣可以幫助孩子主動過濾掉一些低俗的網絡歌曲。”

此外,宗春山還表示,可以部分借鑒國外“分級制度”,将兒歌和青少年歌曲按照“0-3歲”、“3-7歲”等年齡段進行劃分,讓不同年齡的孩子擁有“專屬”歌曲。(張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