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愛心捐資助學子圓夢

愛心捐資助學子圓夢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7 10:54:28

捐資助學33年,受助人群超2萬人次、遍布全國1300個村……這幾個數字,串起了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校長楊波人生的前半場。

本是兒孫滿堂、安閑自得的年紀,楊波卻孑然一身、每日奔波,隻為了心中那個教育愛國的夢想——盡管辦學之路艱辛坎坷、辦學經費時時困難,但他20多歲立下的要以“愚公移山”精神資助十萬貧困學生的信念幾十年裡從未動搖。

看着成千上萬的莘莘學子因為他,命運得以改變,人生得以重啟,所有捐出的财富、逝去的美好年華便都有了意義。

2021年12月26日-2022年1月24日,楊波将在北京朝陽奧加美術館舉辦一場《山河頌》大型義賣,将自己收藏、創作的兩萬幅書畫佳作傾囊而出,所得資金繼續投入到捐資助學之中。捐助十萬人的夢想,終會實現。

讓貧困山區學生

享受平等教育

楊波的公益辦學之路,要從30年前說起。1988至1989年,他将賺得的人生第一桶金——翻譯外文書籍所得的7000元稿費全部捐給了中國中小學幼兒教師獎勵基金會。

一個剛從學校出來的22歲的年輕人,在北京舉目無親、居無定所,卻毫不猶豫地捐出了當時很多人幾年的收入。身邊的“好心人”不解,紛紛勸阻,甚至有人說他“傻”。就連基金會的秘書長在第二次收到錢時都出來勸阻:一個年輕人在北京孤身一人,日後發生什麼意外,沒有錢可不行,勸他先不要捐了。但楊波卻很堅定:“我捐錢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能夠讓貧困學生渡過難關。”

以此為起點,楊波在捐資助學的路上不斷前行:

1990年、1991年,他自費前往張家口、沂蒙山,了解到當地教育實際情況後,設計了支持老區教育發展的方案。

1992年,他組織近30人的講師團到臨沂義務講學一周,并資助了10名當地貧困學生。當時,近5千人前來聽課。讓楊波至今印象深刻的是,激動的受助學生在給楊波寫信表達感謝時,稱他為“楊波爺爺”,而楊波當時不過二十多歲。

1993年,他又帶領講師團到黃岡老區講學,承擔所有費用的同時,又資助了10名學生。

1994年,他前往延安老區,資助了當地的20名貧困學生。同年7月,他還組織北京16所市重點中學與延安16所中學對結幫扶,并在人民大會堂簽訂協議。此外,他還邀請專家為延安100多名中學校長、老師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培訓,并承擔了所有費用……

那幾年間,楊波将組織翻譯、餐飲投資等賺取的130多萬元全部花在了教育扶貧上。要知道,在那個年代,這些錢在北京的中心地段,也能買上個二三百平方米的大宅。但楊波沒有那麼做。他甯願苦着自己。

不過,四處奔波過程中,楊波也慢慢意識到,自己一個人單打獨鬥,力量顯然太過單薄,他要團結更多的資源支持老區教育。他冒出來的第一個想法就是與北京的學校合作,把來自15個老區60個縣的60名貧困學生接到北京重點中學,讓他們也能享受到首都的優質教育資源。他願意承擔所有生活費,但是需要找到願意接收的學校,還要說服學校免收學生的學雜費和住宿費。

有人認為這是“天方夜譚”。楊波卻認為值得一試。

1995年,春暖乍寒,楊波馬不停蹄地走進了北京一零一中、北京四中等15所重點中學。他從自己的所見所聞講起,提及去老區講學時看到的落後面貌、急需幫助的失學兒童,他感慨:“非常需要大家一起幫助老區教育發展。”在他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之下,校長們紛紛被打動,成為了他助學路上的“同行者”。

三年間,楊波成了這60名非親非故學生在北京最親的人。他每周都要與學生見面,無微不至地照顧、關心着每一個孩子,确保每個人衣食無憂、精神富足,這些貧困子弟可以說是提前實現了小康生活。

“看見楊波叔叔第一感覺是太年輕了,内心充滿了感激和崇拜。”在當年來京學生趙飛的記憶中,有一個瞬間讓他終生難忘:1995年大年夜,楊波邀請60名學生一起在一個叫“小長城”的餐廳吃年夜飯,聚餐結束後,楊波騎上了一輛破舊的自行車。那個背影讓趙飛詫異而溫暖。“沒想到能大方拿出這麼多錢捐助我們的人,自己的生活卻過得這麼樸素和困難。”趙飛說。

的确,那些年裡的辛苦,楊波覺得“不足為外人道”。實際上,由于他将本可以置買房産的錢都花在了支持老區教育和貧困學生身上,隻好到處租房居住,光搬家就來來回回搬了六七次。與他相愛多年的愛人也因志向不同,遠走他國留學定居,留下楊波自己孤身在北京為教育理想而奮鬥。

楊波卻覺得很值得。尤其是看到孩子們的優異成績,他常常熱淚盈眶。正如趙飛說的,楊波改變了這些人的人生,也改變了人生的價值取向。“不管我做什麼工作,我永遠不會忘記要做一個随時願意幫助他人的人。”

“播種班”播撒下希望

1998年,楊波的捐助版圖又擴大了。

當年,長江流域發生了百年一遇的洪災。聽聞消息後,楊波把自己收藏多年的書畫進行義賣,資助了53名來自九江、荊州等受災地區的貧困學生,為他們在當地交滿了三年學費;在1999年春節,楊波還把他們接到北京,帶領孩子們參觀了清華、北大等高等學府,一起聆聽國學大師季羨林以及著名科學家的講座,與人大附中、師大附中的學生手拉手結成對子。

這是受災的孩子們做夢也沒有想到的好事。在北京的這個春節,成為孩子們記憶中最閃亮的時刻。

他對貧困學生的關愛也在加碼。

從1998年到2008年,楊波資助和減免的貧困生人數達15094人。尤其是2007年,國家批準其創建的“北京圓明園學院”改名為“北京新圓明職業學院”并成為大專學曆校後,他在學校開辦了免費班,為許多貧困學生免除了在校三年的學費,讓學生們真切感受到來自社會的善意與溫暖。

從2009年至今,楊波支出的扶貧資金更是高達1600萬元以上。這期間,他資助承擔了延安等十幾個革命老區的幾百名貧困學生、西藏阿裡等地區100名貧困生以及新疆和田等貧困縣100多名貧困生的三年高中學費。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學校由“新圓明職業學院”變更為“北京藝術傳媒職業學院”後,楊波又将西藏、新疆、山西、廣西60多名貧困孩子接到學校免費學習,免除了學生三年的大專學費。此外,他還在新疆鄯善縣一中招收了“播種班”,在免除全部學費的同時,還承擔了50名農村貧困學生三年的生活費共90萬元,又讓這些同學感受到人間有溫暖,人間有真情,四海一家人。

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之後,楊波捐資助學的腳步卻并沒停下,他響應鄉村振興建設的号召,在2021年承擔了遵義等8地80名學生三年的高中學費。

他的舉動為受助學生的人生灑下了光亮,播種下希望,也滋養出了最真摯的情感。受助學生阿不都說:“對我來說,楊波校長是一位特别和藹可親的長者,更是幫我們班同學獲得更好學習機會的大英雄;我們班裡的每一位同學早已把他當做了自己的親人。”

2018屆全體免學費“播種班”學生在畢業合影時,全體高呼:“精準扶貧 利國利民。”2019屆全體免學費“播種班”學生懷着感恩的心說道:“精準扶貧 造福人民。”......

然而,從個人境遇來看,楊波還是過去的楊波,依然過着四處租房的漂泊日子。2007年,租住的房子到期,他幹脆把家搬到了學校辦公室後面的房間裡:十平方米小屋,一張單人床,一台老式的21寸電視,一個簡易挂衣櫥,是房間所有的布置。那年,他80多歲高齡的老父看到這個簡陋的家,忍不住心疼地流下眼淚。而在楊波看來,與享樂比起來,自己在做的事情顯然更有意義,他無怨無悔,更不退縮。

傾其所有,隻為捐資助學。33年來,扶貧助教、濟困助學的腳步從未停歇,背後是他對教育、對祖國澄澈的愛。

愛心捐資助學子圓夢(傾家蕩産隻為捐資助學)1

1999年寒假,學院名譽校長季羨林先生(中)為災區同學們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講座,他勉勵同學們要愛國、拼搏、努力成為時代的優秀學子,要感恩黨和政府及社會給他們帶去的溫暖。楊波校長(左二)、李玉潔老師(左一)、著名畫家王乃壯先生(右二)、學院副校長程貞益同志陪同。

捐出學校回饋社會

白駒過隙。一晃楊波也50多歲了,他依然居住在那間不通風的十平方米的家中,但他對公益辦學的追求依然堅定。

如今他又做出了一個新決定:将自己用幾十年創辦的大學捐獻給國家和社會。

楊波說,他一直向往路不拾遺,夜不閉戶,人人都能受到全社會的關愛,人人都能安居樂業,貨盡其用,人盡其力的社會。這是他将學校捐出來的初衷,為的是能給這個他向往的社會添磚加瓦。

“都說三十而立,學校及前身已經創辦30多年了,也基本成長起來了,具備了更好地為國家、為社會效力的條件。”楊波說,他現在還沒有妻兒,即使未來有,他會按照法律和制度确保妻兒不将學校财富視為己有。“我希望社會愛心人士一道來扶持北藝傳媒,建設北藝傳媒,成為北藝傳媒的主人,讓北藝傳媒在傳播人類教育文明的過程中貢獻更多的力量。”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