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智永,本姓王,山陰永欣寺僧人,名法極,人稱“永禅師”,陳、隋間著名書法家,是晉代書法大家王羲之的第七世孫。《真草千字文》真草二體,是智永傳世代表作,也是我國書法史上的留傳千古名迹。據載智永曾書《千宇文》八百本,散布江東諸寺。
蘇轼評價智永書“骨氣深穩、體兼衆妙,精能之至”,宋米芾《海嶽名言》評曰:“智永臨集千文,秀潤圓勁,八面具備”。明董其昌《畫禅室随筆》說他學鐘繇《宣示表》,“每用筆必曲折其筆,宛轉回向,沉著收束,所謂當其下筆欲透紙背者”。他所寫的《千字文》清何紹基說:“筆筆從空中來,從空中住,雖屋漏痕,猶不足以喻之”。我們細讀他的墨迹《千字文》,看得出他用筆上藏頭護尾,一波三折,含蓄而有韻律的意趣。董、何之說可謂精确、具體、恰當。
❶
智永《真草千字文》高清注釋版
高清大圖加載較慢,請耐心等候
❷
書法入門,為什麼推薦智永《千字文》?
學習書法,楷書是多數書友的基礎支點。多數人一提楷書就想到唐楷,但如果你深谙唐楷的弊端,就一定能在智永楷書裡找到解決方案。學楷書,為什麼建議你學智永《千字文》?
1、書寫性強,實用性強
漢字的“書寫性”,說白了就是日常的、不刻闆的書寫狀态。比如你用智永楷書和柳體楷書分别寫幅對聯對比看,哪個更鮮活?這就是寫很多唐楷導緻筆畫間孤立無聯的原因,也正是智永楷書的強大優勢。
左智永楷書呈行書意,右柳體楷書森嚴
2、文字全面,信手拈來
智永《千字文》字字不重,常用字在裡面基本都能找得到,這就意味着,哪天你想用智永楷書寫個作品,會突然發現:竟能信手拈來!這種感覺太爽了!
3、技法臻善,八面出鋒
智永《千字文》的起筆多空中作勢,多有尖鋒翻筆入紙,但并非直落直行,而是在筆鋒落紙的一刹那輕微切筆,而後不露痕迹地行筆。這種起筆法看似漫不經心,實則需要深厚的手上功夫,難怪智永成為“八面出鋒”之鼻祖。也因此智永楷書豐厚遒勁、骨力洞達。
4、多體支點,觸類旁通
智永楷書筆法豐富,便于進入其他書體的學習。智永的楷書自帶行意,也就是說你寫楷書時已經預習了行書;欲學小楷?智永這種露鋒狀态與小楷暗合,給小楷打底,頗為合适;想學個篆隸?相比其他楷書,智永至少不給你擋路啊!
❸
智永《千字文》楷書基礎寫法
書法思考給大家整理一份基礎筆畫寫法,27種寫法圖文并茂、全面解讀,這樣寫智永楷書容易太多了!
一、長橫
長橫筆勢由粗至細滑動:
長橫筆勢由細至粗滑動
二、短橫
短橫出鋒而筆勢流動:
3、長豎
長豎筆勢流動,起筆處圓勁有彈性:
4、短豎
短豎飽滿而豐腴,起筆角度豐富多變:
5、撇
斜撇起筆變化多端,撇出鋒圓潤飽滿:
蘭葉撇,長而優雅:
短撇逆入摩擦:
6、點
短點,厚重有力:
長點略帶弧度,以免生硬:
連點筆斷意連、顧盼生姿:
7、直鈎
直鈎、斜鈎而出(較唐楷平些):
兩段式直鈎,比北宋米芾早數百年:
斜撇鈎,最後順勢而出,蘭亭筆法:
8、豎彎鈎
豎彎鈎,向右上順勢而出:
9、右斜鈎
鈎出後有缺口,似顔柳:
也有時不鈎出,但要有鈎勢:
10、橫彎鈎
有些情況有缺口,鈎出後有時會轉向:
11、卧鈎
鈎出後一般會轉向:
12、口部寫法
向下方收攏:
13、日部
※曰字形偏扁
14、田部
田部向下方收攏:
15、全包圍口部
略向外擴,圓潤:
16、平捺
起筆處,若筆斷意連更有韻味:
17、言部
長橫向左伸展,作揖讓貌:
18、手部
挑畫向右上方挑出,比唐楷稍高點:
19、纟部
纟部緊密,點畫輕挑,對比明顯:
20、水部
筆斷意連,與右部呼應:
21、草部
向中間集中,如草之根:
22、木部
木部左撇收回,右捺變短點:
23、人部
人部短撇逆勢
24、金部
金部向右上傾斜
25、月部
月部位置不同,寫法不同,樣貌多變。
26、女部
向右上傾斜。
27、宀部
宀部的點不居中,左短右長。
先把左邊的局部寫好,然後把右邊的字例寫像,幾十遍之後,沒學成也學會一半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