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遊子對故鄉的思念
群山起伏,重巒疊嶂。雄奇的剪刀峰似兩把利劍直插雲霄,絕壁上古松參天,藤蔓垂懸。山巒間泉水飛濺,雲霧缭繞。
一座小城自北向南傍山而築,清一色的條石構建的城牆異常堅固。這裡曾經是通往川陝鄂三省的要塞,這裡更是我眷念的故鄉一一重慶巫溪。
巫溪縣城北、東、南面有三座高大的城門樓,古時常年用來屯兵護城,憑借高大堅固的城牆,拒敵于城外,也給小城帶來了幾分安甯。
清清的甯河水繞城而過,河埠頭停泊着一條條柳葉舟。纖夫們赤裸着身子,腳踏草鞋,用力地拉纖着烏蓬船。他們唱喊着铿锵的船工号子,身子彎伏得就要貼到地面。那小船就在他們的簇擁下緩緩的向遠處駛去。
隔河相望的鳳凰山上,那裡原來有一座殘缺的寶塔。相傳早年甯河水患不斷,為鎮妖治水而建塔。孩童時的我最愛上山踏青玩耍,小夥伴圍着塔基追逐嬉戲,一個個上竄下跳,你追我藏,直到滿臉污垢方可罷休。大家累了進入殘塔中,拾級而上,登高望遠,小城風光盡收眼底;歸家途中還能采集些山花野果。那時的我們,一路歌聲,一路歡笑,好不樂哉。那曆經蒼桑的寶塔,也見證了我兒時的歡樂。
整個小城主要由大小四、五條街交錯而成。古有“衙門擂鼓,全城驚聞”之說。城雖然不大,倒也幹淨利索、小巧别緻。小城裡雖沒有都市繁華的商場,但店鋪繁多,各式各樣的招牌,也頗具特色。幾間經營故鄉甯廠食鹽和鄉村土産的商鋪,從早到晚,人流不斷,生意特别的紅火。
還有到處遊蕩的貨郎,走街串巷,為兜售針頭麻線、日用小品吆喝連天;那賣擔擔面的也不甘示弱,臨街招客,叫賣喧嘩;耳邊時不時還傳來“磨剪子呢、磨菜刀哦”的吼唱。
故鄉逢年過節,家家有張燈結彩的習俗。過大年的時候,盡管生計貧寒,但也要擠出一點小錢,貼上春聯。稍微富餘的人家還會挂個燈籠,增添幾分節日的喜慶。
那年月,辦年貨就成了一種奢求,能填飽肚子就謝天謝地了。雖說艱苦,但家家還會忙碌好一陣子。除塵是每家必做的事情,因為人人都期盼:通過除塵,吐故納新,來年有個新氣象。
遇到好年景,正月裡,大街上舞龍玩獅,圍觀的人裡三層、外三層,舉目望去,滿街全是人,熙熙攘攘,擠得個水洩不通。一到各家吃年夜飯,除夕之夜,大街小巷燃放起鞭炮,夾雜着人們的歡聲笑語。小城頓時開了鍋,一下子沸騰了起來。
故鄉的民居十分古樸,大多磚木結構,青瓦白牆。偶爾也有飛檐高挑、雕梁畫棟的大院點綴其間,讓質樸小城也增添了幾分誘人的姿色。
我家附近有一棵高大粗壯的黃葛樹。每到盛夏時分,男女老幼都愛在樹下納涼。
樹蔭下,老爺爺們哼唱着地方戲,唱到精彩處,大人們不時拍手叫好;姑姑嬸嬸們在樹下忙碌着針線活,她們一邊穿針引線,一邊唠叨家常,喜怒哀樂全挂在她們的臉上;隻有我們小孩子不理會大人們的事,專心在樹下辦起家家飯來。泥土為糧、樹葉為菜;手中的瓶瓶蓋蓋,你争我奪,好不快活。
小城東面的河壩更是個好地方。冬去春來,河堤上垂柳成蔭,甯河兩岸桃紅李白。那時候放風筝就成了我們的最愛。記得大舅給我紮了個鲢魚形的風筝,我拿着它神氣十足,争強好勝的我,總愛在别人面前炫耀一番。
有一次,端午節劃龍船,河埧上人山人海。龍舟上鼓聲陣陣,吼聲震天。河壩上,人們沿河岸上下湧動,有的恨不得跳下水去推舟快行。我們小孩子更是急壞了,随着龍舟前行的方向一路狅奔,仿佛隻有這樣,才能助龍舟一臂之力。
記得盛夏戲水,中秋賞月,我們喜歡到河壩一遊。河灘上那數不清的卵石上有我兒時的手印;那美麗的沙灘上留下了我兒時的足迹,在那裡有我許多兒時最美好的回憶。
離别故鄉四十多年了,現在的小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它現在的樣子可我卻是模糊的,原來的小城我還有深深的記憶。
原創:國 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