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的,我們北京的孩子還沒有考完期末考試呢,今天考數學。因為一二年級的要求比較特殊,所以我娃二年級的考試,不是常規的完整卷子,而是富有趣味性,然而也充滿可變性的習題。
比如:之前曾經考過的有超市購物、有遊樂場遊玩。看下圖。
這樣的題目,不再是我們所熟悉的常規的樣子,有明确的題号,有明确的項目,有明确的問題,
而是完全生活化、個性化,考的不僅是回答題,還有綜合能力——你得會讀題、讀圖,在紛繁複雜的題面上找到需要的、有效的信息,甚至是規劃、自己給自己提問并解答。
這樣的考試,我們應該怎樣複習呢?
我是這樣做的,整體包括4大塊:
知識脈絡
錯題
易錯點
真題
具體操作:
一、看教科書
請注意,在每一次複習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在教給孩子複習的方法,培養他以後獨立複習的習慣、方法和能力。
我明确告訴孩子:不管複習什麼年級、什麼學科,都要緊緊圍繞課本,絕不是傻做題。
這是複習的第一點——以課本為綱。
先看目錄,二年級下冊數學包括哪幾個部分。這個娃因為之前也複習過,能憑記憶說出來。
數據整理
表内除法一、二
圖形
混合運算
有餘數除法
萬以内的數
克和千克
推理
好,這幾部分中,表内除法一二、混合運算、有餘數除法、萬以内數,一共5個單元,其實都是數(代數)知識,主要是一些計算。
先複習其他4個單元,再整體複習這4個單元。
每個單元,都是這樣的步驟操作:
1.先看例題,
2.提煉知識點,
3.然後看練習題中的錯題錯因及正确解答。
這個時候就看出平時的功夫了,平時娃的作業正确率高,現在就是查漏補缺,平時如果錯得多,現在就成了女娲補天、精衛填海。
平時如果家長盯得緊,錯誤自然就少,或者當時的錯誤就已經訂正、講解一遍了,複習的時候過得也快。
這個過程我們大概用了30-40分鐘。
第一單元 數據
例1 初步整理,用數的方式統計
例2 用符号統計,比如:正字法。
常考的題目,就是根據整理的數據做一些處理工作,求誰最多、誰最少等。
我問娃:
這種題目容易在哪裡出錯?
統計數據的時候數錯(給的信息源如果是無序的,就會多數一個少數一個),找信息的時候找錯(問你本月的晴天,你找成了本月的雨天),算的時候算錯。
那怎麼注意呢?
認真審題,認真找信息,認真計算。
第三單元 圖形
例1,是軸對稱圖形的概念,
我問娃:軸對稱圖形有幾個對稱軸?有的是1個,比如人,有的是幾個,比如正方形,有的是無數個,比如圓。
例2,是平移。
例3,是旋轉。
平移和旋轉有什麼不同?
平移隻是位置變了,圖沒變,方向不變。旋轉就不是了。
例4,是應用,剪貼對稱圖形。
曾經犯過的錯誤是,蕩秋千,沒判斷出來是旋轉。
第八單元 克和千克
例1 是學克。
例2 是學千克。
什麼時候用克,什麼時候用千克,克和千克什麼關系?
比較輕的物體用克,重的用千克,1000克=1千克。
例3是解決問題。
這個單元出過這樣的錯誤:
問:下面的秤最大能秤多重?沒有找對正确的解題方法。
第九單元 推理
例1,是邏輯推理,連線法解答。
例2,是數獨。
錯題中有幾道是做完了,不寫回答。
小單元複習完了,看關于數和計算的4個單元。
表内除法一
例1、例2、例3是除法的意義,除法有2種:等分除、包含除。這兩種的問題有什麼不同?等分除問題是能分幾份,包含除問題是每份有幾個。
例4、例5是除法的各部分名稱認識。
後面的例題,就是根據1-6的乘法口訣來求商。
表内除法二
前面幾道例題是根據7-9的乘法口訣來求商。
接着是解決問題。注意:每個單元的例題編排都是這樣,最後會有根據本單元的知識解決問題。
第五單元 混合運算
例1是同級的運算,例2是混合運算,例3是有小括号的,例4是解決問題。
這裡面學了脫式計算,計算主要是注意計算順序。
隻有加減,隻有乘除,就從左往右算。
有加減混合,就先乘除後算加減,有小括号的,先算括号裡面的。
第六單元 有餘數除法
和前面對比,表内除法是整除,有餘數除法是有餘數的。要注意的一點是:餘數必須比除數小。
我問娃:為什麼餘數必須比除數小呢?大或者相等不行嗎?
娃倒還明白:如果相等,就可以再分一份了。如果大,就可以再分一份,而且有餘數。
這個單元還學了列豎式計算(例3、例4),以及解決問題(例5)。
第七單元 萬以内數的認識
第一部分是,千以内數的認識
第二部分是,萬以内數的認識
都是數數、數的組成、數的讀寫的學習順序,後面是比較大小、近似數,解決問題。
我家娃曾經在讀寫上犯過錯。
讀數是什麼?寫漢字。
寫數是什麼?寫阿拉伯數字。
二、整理自己的易錯點,想出對策
易錯點平時就有整理總結,今天要做的,是再整合、細化,尤其是對策要可操作。
娃自己回憶易錯點:
漏題、
答題不寫全過程、
計算和列式的時候小括号出問題、
答題時單位名稱弄錯/遺漏、
計算符号看錯、
計算順序弄錯。
我先幫他分類整合。
看錯運算符号、數字、計算順序、小括号,都屬于計算問題。
再總結對策,讓他自己說,我再總結提升。
1.漏題
怎麼能做到不漏題?
娃說:我做完以後仔細檢查,看看有沒有空着的地方。
我說:好的。那麼這是做完以後,做的時候呢?怎麼避免漏題?
嗯……
我說你想想做題的時候,是怎麼做的?
看序号。
對,按照順序做,不要跳着做。
2.答題過程
答題過程怎麼能不少寫?
就是算式中所有的數都得在題目中能找到,找不到的就要列式。
對。
3.計算問題
怎麼避免在計算中出錯?
做完以後好好檢查。
你說的很好,但這是做完以後。那麼做題之前呢?還有做題的時候呢?
做題之前要認真看題,看清數字、符号,想好運算順序,不要急着寫(口算其實也一樣,養成了習慣,這個過程是很快的,一種下意識反應)。
做題的時候,我要把第一步計算的結果寫下來。
對,要一步一步認真算。就算比較大小,也要寫出計算的結果。
做完題怎麼檢查呢?
要看數字、看符号、看運算順序、看每一步算對了沒有。
4.單位名稱問題
單位名稱怎麼能不寫錯呢?
我讀題的時候就圈出來,一般都是在數字、什麼、幾的後面。
對。有時候有餘數除法的單位名稱是2個都一樣,有時候是不一樣的,這一點要注意。
三、談談做題和檢查
此部分受讀者@苗肉肉啟發,經她授權使用,在此表示感謝!
她在我們的讀者群裡大方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她的原版是:
1.讀題至少2遍
2.圈條件和問題,條件要圈數字和單位,問題下面畫直線
3.按題意列算式(孩子如果有能力要在心裡想一想這題考的是什麼知識點,這樣才知道用什麼方法去解答)
4.列完算式和條件對一下數字有沒有抄錯
5.計算
6.寫單位(和問題對照單位是否正确)
7.寫答(三年級以後要求有)
8.在題号前面做标記,表明這題做過了
9.檢查
●重複3、4步驟
●把得到的答案代到題目裡進行驗算
●重複6、7步驟
10.檢查完成再做一次标記,表明此題檢查過了。
我是這麼給娃講的。
我們考試的時候,先要幹什麼?
按順序做,不要跳着做。
做題的時候先幹什麼?
讀題。
讀題要讀2-3遍,難的讀3遍。圈出關鍵詞(我考慮到如果圈數字、條件、問題,會不會太滿了,所以沒做要求,隻是要求圈單位名稱)。
接着要思考。
想一想怎麼解答,用上哪些條件,怎麼列式(怕考試時間緊張,沒給他提想什麼知識點,這個可以在平時要求和培養)。
然後就是做題。
列式,列好算式不要急着算,對着題目看一下數字有沒有抄錯。
計算。
寫單位名稱,對着題目看一下單位名稱有沒有寫錯。
回答。
做完了要檢查。
檢查什麼:
看問題
看列式是不是符合問題
看數字、計算、單位名稱。
(其實還有一種檢驗方法,是把自己計算的結果代入題目中,但是有的孩子不好理解,此處沒提。)
四、看真題,提醒注意事項
前面說了,近2年的考題都是非常規的,所以今年是什麼樣也不好說。所以我囑咐娃:遇到感覺陌生的試卷和題目,先不要急,冷靜一下,仔細看看,想一想,然後再按順序答題。
五、看作業中的錯題
上周末已經進行數學複習,娃爸帶着孩子看了看本學期做過的數學試卷,過了一遍錯題。
昨晚又過了一遍數學練習冊中的錯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