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價處理的标簽貼滿了市場入口的各個攤位,緊閉的卷閘門,散落四處的打包帶,透明發黃的頂棚,走進環北小商品市場,一種蕭條感撲面而來。
環北小商品市場内店鋪貼出了特價處理的标簽
近日,一直占據着杭州市中心C位的環北小商品市場逐步開啟了征遷工作,“環北小商品市場轉型升級項目現場辦公室”的牌子已經挂上,屬于老市場的輝煌時代也漸漸落下了帷幕。
環北小商品市場轉型升級項目現場
這個營業近四十年的市場,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蝶變,同時也是一代杭州人最珍貴的回憶。1982年3月,在武林廣場省展覽館北側,環北小商品市場的前身紅太陽市場正式開始營業。作為浙江省創辦最早的市場之一,在當時它幾乎是所有杭州人購物的首選之地。
紅太陽市場(環北小商品市場前身)
等到1997年,市場遷入鳳起路,更名為環北小商品市場,商品類目再次升級。可以這樣說,在那個淘寶尚未出生的年代,誰家要想買點東西,隻要去環北小商品市場,一定能夠滿意而歸。
還沒搬到鳳起路的環北小商品市場
老家在東北的王阿姨,随着孩子來杭州已經生活了十幾年,自從來了杭州,環北小商品市場就成了她每年必到的淘貨寶地。“我現在住在下沙,每年都要來好幾趟的,這裡的衣服便宜,比較實惠,買點小東西也很方便。”王阿姨說,自己聽說了市場要搬遷的消息,“心裡還是有點不舍得的,但是也沒辦法,以後還不知道去哪裡買這種實惠衣服。”
拆遷頻傳的環北小商品市場,
目前仍有近半數商戶在營業
“這是個人情味很濃的地方。”胡樂是環北小商品市場的老商戶,也是在市場裡成長起來的孩子。他的父母最早在紅太陽市場做女裝,當時還在老家上學的他,最快樂的事情莫過于寒暑假來杭州玩,“老市場就在武林廣場邊上,那時候我才讀二年級吧,印象最深的就是武林廣場門口的碰碰車了。”胡樂說道。
老杭州人,都曾在這個市場購過物
後來,随着市場的變遷改址,胡樂的父母跟着到了環北小商品市場。高中畢業後,胡樂一同來到杭州,跟在父母的身後做起了服裝生意。“我在店裡幫忙幫了七八年,2010年開始自己做,也算是一種傳承。”雖然父母的女裝生意蒸蒸日上,但胡樂接手後,卻并沒有繼續做女裝,而是按着自己的想法做起了年輕人愛穿的男裝。
環北小商品市場男裝店
“剛開始獲客很難,後來微信出來了,我就用微信和客戶保持聯系,而且我是市場裡最早用微信發照片推薦衣服的人。”胡樂在環北獨立做生意的這十年,不僅店鋪的利潤有了大幅的增長,同時還結實了不少交情很深的老鄰居,就像胡樂說的,“遠親不如近鄰。”這個地方最大的魅力就是由歲月和人情帶來的。
仍在營業的環北小商品市場的商戶
如今拆遷在即,環北小商品市場商戶們面對的最大的問題是,接下來該去哪?
胡樂說他已經有答案了,“我們決定搬去環北絲綢服裝城,7月份就在那裡重新開業,後面再裝修裝修,趁着這個機會,也擴大了店鋪的面積。”在胡樂看來,環北絲綢服裝城走的是一條多元化、潮流化的道路,這一點和他的想法非常契合。“我本身對環北比較有感情,客戶群體也都在這邊,環北本身又是以年輕人的服裝為主的,搬過去不至于說要重新開始,基礎都是在的。”
一條鳳起路之隔的環北絲綢服裝城,
硬件比環北小商品市場大大升級
和胡樂一樣,選擇搬去環北絲綢服裝城的,還有在老市場做了十年男裝的毛崇,在市場裡,周邊鄰居都親切地稱呼他為毛毛。
據毛毛回憶,老市場其實已經很多年沒有變化,而環北絲綢服裝城變化卻非常很明顯,從以前比較雜亂的樣子,變成了一個現在看起來更高端、更年輕的批發市場。“我們這邊已經有二十幾家商戶都搬去環北絲綢服裝城了,我們馬上也要搬到7樓,繼續做男裝,那邊位置會比這裡更大,有六十五個平方,氣氛也更好,一進去就是人山人海的。”毛毛說,自己已經在微信上早早地通知了客戶,以後去新市場找他。
一個普通的工作日,
環北絲綢服裝城人氣旺盛、生意繁忙
“我是衢州人,在這裡做生意後,安家在了這裡,我家還有孩子的學校都在絲綢城附近,搬去環北絲綢服裝城是最方便的。再加上,兩個地方很近,搬過去也是幾步路,老客戶也找得到。而且最重要的是環北絲綢服裝城已經是一個比較成熟的市場,人流量也很大,我們搬過去可能還會收獲一批新客。”在問道未來有沒有信心把生意做的更好時,毛毛笑着答道:“那肯定的!”
商報記者 宣鴻蝶 攝影 邱仁森
值班編輯:陳敏
下載每日商報APP客戶端“每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