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保護環境的五大要點

保護環境的五大要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1 15:36:12

保護環境的五大要點?近年來,我國生态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一個突出的表現是,我國生态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基礎尚不穩固,受自然條件變化影響較大,呈現出季節性特點比如大氣環境質量還明顯處于“氣象影響型”階段,秋冬季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可能出現重污染過程,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保護環境的五大要點?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保護環境的五大要點(這些讓老百姓不滿意的生态環境問題該注意了)1

保護環境的五大要點

近年來,我國生态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一個突出的表現是,我國生态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基礎尚不穩固,受自然條件變化影響較大,呈現出季節性特點。比如大氣環境質量還明顯處于“氣象影響型”階段,秋冬季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可能出現重污染過程。

秋冬如此,夏季亦然。一些因季節要素影響所産生的環境問題在夏季表現尤為突出。老百姓表達了諸多不滿意見,應該引起生态環境部門的重視。一些地方也積極行動,提前部署謀劃,對問題早發現、早整改,将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态。

本文梳理了近幾年發生在夏季的生态環境輿情事件,并結合當下輿情形勢和特點,提出風險預警提示,為生态環境部門開展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随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深入開展,PM2.5、PM10等污染物大幅減少,優良天氣比例顯著增高。但以VOCs為前體物的臭氧污染并未得到有效治理,特别是在我國PM2.5治理取得積極成效後,臭氧躍升成為多地大氣環境主要污染物,成為公衆關注的焦點。

今年5月,北大研究團隊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蘇皖魯豫地區等102個城市的空氣質量情況進行統計發現,2021年,有87個城市春夏季節臭氧超标,相比之下PM2.5超标城市隻有30個。其中,臭氧濃度最高的10個城市有9個在山東。

今年夏季臭氧污染形勢依然不容樂觀,防治任務仍然較重。生态環境部給出的一組數據足以說明問題。生态環境部生态環境監測司副司長蔣火華曾表示,2022年1—4月,全國339城市臭氧平均濃度為1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8.5%;重點區域中,成渝地區、長江中遊城市群臭氧濃度同比升幅超過20%,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三角地區同比升幅超過10%,珠三角地區濃度最高達到154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7%。

為有效應對夏季臭氧污染,四川、陝西、山西、河南等省份已經召開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夏季臭氧污染治理工作。山東省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介紹臭氧污染防治舉措。重慶市開展專項監督幫扶工作,派駐專家進行現場指導。

與霧霾不一樣的是,由于臭氧看不見摸不着,在發生臭氧污染時,公衆的感知并不強烈,因此難以短時間産生較大輿情。但臭氧話題潛藏風險隐患,生态環境部門在紮實做好治理工作的同時,應加強相關科普解讀工作,幫助公衆正确認識臭氧污染防治态勢,了解臭氧治理工作動态,掌握臭氧防護知識,避免産生恐慌情緒。

第一,學術界有關PM2.5與臭氧污染的相關性讨論,“PM2.5治理成效顯著,但引發臭氧污染加劇”的有關觀點或對近年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方向和策略産生質疑。實際上,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的思路生态環境部已經屢次提出,并在實際應用中取得良好效果。在協同治理的思路下,臭氧污染上升勢頭得到遏制。

第二,臭氧污染與健康影響、氣候變化等話題聯結,存在炒作風險,易引發公衆恐慌情緒。應加強臭氧防護提示,科普正确的防護措施,避免危害被炒作誇大。

第三,不排除西方媒體持續炒作臭氧污染話題。去年,美國大使館發布“臭氧空氣質量指數”,意圖将臭氧污染話題作為攻擊中國大氣治理措施的突破口。雖然并未掀起過多風浪,但要小心其通過一些自媒體賬号繼續進行炒作攻擊。

“三夏”時節,北方小麥主産區的聯合收割機作業産生的揚塵污染已經成為階段性大氣污染的重要因素。地方生态環境部門降低農機揚塵污染無可厚非,但因為工作方式不當受到輿論诟病。去年,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區要求農戶收割小麥需要采用安裝防塵設備的收割機,農戶隻能采用自制的噴淋設備,一邊收麥一邊噴水,飽受輿論質疑。無獨有偶,2019年,河南駐馬店上蔡縣農戶反映,當地政府部門擔心收麥産生揚塵,要求其手割70畝小麥,引發社會關注。

農機揚塵污染是近年來夏季輿情風險點之一。一方面,公衆基于樸素的環境認知,認為收割小麥并不存在污染或者即便産生污染也沒必要進行治理,治理農機揚塵污染是無中生有、小題大做,天然對此類環保措施産生負面印象。因此一旦出現此類輿情,容易因誤解引發輿論風波。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在治理農機污染時粗暴簡單,比如不顧農戶經濟狀況強硬要求購買或者升級收割設備,或者不顧農忙時節機械執法耽誤收麥進程,與農戶産生矛盾。糧食收成是農戶主要經濟來源,治理農機揚塵污染應以保證收麥進程、确保顆粒歸倉為第一要務,在此基礎上推廣科學準确治理措施,正确處理農機揚塵污染問題。

治理農機揚塵污染在一些地方已經得到了良好的實踐。如去年夏季,河北邯鄲、河南漯河等地推廣新型降塵小麥收割機,加裝圍擋和噴淋系統,免費給農戶發放使用,有效抑制揚塵污染。一些糧食主産地不妨予以借鑒。

2021年7月,河南遭遇特大暴雨災害,造成生命财産巨大損失。受災地區水質情況不容樂觀,據河南省生态環境廳通報,河南省水質監測站點損毀71個,空氣監測自動站點損毀62個,36座城鎮污水處理廠、3117套各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1489公裡農村污水管網不同程度出現損毀,部分設施尚未恢複正常運行,農村災區黑臭水體數量明顯增加。在救災、互助等消息外,受災地區生态環境特别是飲用水安全保障問題受到輿論關注。

水污染是汛期常見的污染類型,暴雨過後,往往會引發水污染事件。一方面,一些地方雨水管網旱季藏污納垢,雨季零存整取,出現水體返臭情形。還有一些地方城鄉結合部存在垃圾随意傾倒現象,一到汛期垃圾滲濾液污染水體。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污水處理廠未實行雨污分流,汛期極易對污水處理廠造成沖擊,釀成污染事故。此外,存在一些企業趁暴雨天氣偷排廢水等違法行為。

目前,生态環境部已經印發《關于加強2022年汛期水環境監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緊盯汛期水質明顯反彈斷面,切實加強水環境監管,保障水生态環境安全。

此外,應特别注意的是,汛期一旦涉及飲用水源污染,或者自來水出現異味、變色,市民易出現恐慌情緒,甚至出現搶購瓶裝水等線下行為。地方有關部門應加強點位監測,密切關注飲用水源污染相關輿情信息,及時、準确、持續發布官方信息,安撫市民情緒。還要特别重視汛期相關謠言,一些謠言雖然在專業人士眼裡存在明顯信息漏洞,但是在普通市民眼中可能就會被誤以為是真實信息,要及時進行辟謠,降低負面影響。

水體富營養化是夏季老生常談的話題。但近年來,富營養化話題出現新的關注焦點。

一方面,浒苔災害日益嚴重。根據自然資源部北海預報中心數據,2021年黃海海域浒苔災害規模已創曆史最大值。其中,6月26日,黃海浒苔分布面積約60594平方千米,覆蓋面積1746平方千米,是之前最大年份2013年的2.3倍。

另一方面,由于浒苔來源存在争議,山東、江蘇方面各執一詞,地域矛盾突出。近幾年,山東、江蘇網民互相指責,山東網民指責蘇北地區沿海産業污染海洋環境,成為每年浒苔發源地;江蘇網民則強調浒苔來源并未明确,浒苔是山東本地污染所緻。加之部分媒體推波助瀾,地域争議輿情凸顯。呼籲國家層面開展省間海域污染聯合治理、建立生态補償機制等聲音也明顯增多。

此外,有媒體關注農村黑臭水體未根治導緻淮河藍藻暴發話題。輿論呼籲農村黑臭水體整治應提上日程。

(本文來源《中國環境輿情參考》2022年第7期,文章有删改)

作者:綦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