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表猥瑣鼠目光,滿腹利劍笑中藏。
前幾天看到這樣一條評論:“現在年味兒真的是越來越淡了”,這真的是一句實話。
如果真要品史君來說,我認為有兩方面。第一是在新時代發展之下,許多年輕人開始摒棄過去的傳統習俗。過節無非就是圖個儀式感,沒有了儀式感自然也沒有了年味;另一方面現在的生活節奏太快,很多人大年初一剛過就開始上班,休息都是問題,更别說參加習俗活動。
明天是大年十二,講究比較多,因為從這一天開始,人們就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老百姓為此還有流傳的民謠:“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這不知不覺,腦子裡已經浮現出十五當天的熱鬧畫面。
老鼠日““打、打、打旮旯,十個老鼠九個瞎,留下一個撥眼的,眼裡長個蘿蔔花”,民間傳說裡,正月十二是老鼠娶媳婦的日子,也有講究稱是老鼠的誕辰。因為老鼠在人們心中從來都是狡猾、鬼祟的形象代表,所以也用來形容小人。
這新年新氣象,誰願意沾惹這樣的不吉利因素。于是人們圍繞着老鼠創造出各種各樣的“節目”,以此來表達對老鼠的憎恨。人們通過參加這些傳統儀式,一方面獲得了一個好兆頭,另一方面也驅趕了一年的辛苦勞累。
藏剪刀、敲旮旯起床第一件事就是藏剪刀,用紅繩纏起來藏到抽屜裡、褥子底下。很多人會好奇,老鼠日和剪刀有什麼關系?因為剪刀在使用時的“咔嚓”聲,和老鼠偷吃糧食的聲音幾乎一樣,咱們自己知道這樣的講究不用可以,但就怕孩子拿剪刀玩耍,這不就是惹黴運嗎?
到了中午十二點,每家每戶都要拿一個橡皮錘。土坑的坑洞裡、牆角的老鼠洞裡、牆根的磚縫裡、木櫃底下的布鞋裡等等,凡是老鼠可以藏身的地方都要敲個遍,嘴裡還要念叨“敲呀敲敲呀敲,回到你家外婆橋”,即趕走老鼠。
捏老鼠嘴正月十二這天少不了的一個東西就是餃子,這次重點不在吃,而是包。在包餃子時要用力捏,也叫“捏小人嘴”。一些地方還講究把面團捏成老鼠形象,用綠豆、豆沙等食物,寓意“家中一年都不會有老鼠偷吃糧食”。
燒老鼠洞
這裡并不是真正的老鼠洞,而是自己做一個,當然壘“老鼠洞”也有一定的講究。“老鼠洞”要成“口”字狀,并留有通風口。同時縫隙中間還要豎起兩三棵芝麻杆,以便燃燒。因為火在中途不可以滅掉,否則就是給老鼠留後。
品史君生活在北方,我們一般會在鋪好的芝麻杆上面放幾雙不穿的舊鞋,一起點燃。在老一輩的思想觀念裡,“鞋”與“邪”同音,即燒邪、祛邪。前幾年還會放鞭炮,一方面吓跑老鼠,另一方面寓意來年的生活有聲有響。
品史君說任何一個民族要想生存、發展和改革,都離不開這些傳統文化,當然并不是說所有的文化都需要繼承。品史君始終強調一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明白它的根本核心之後,我們才去踐行。在體驗生活的同時,盼得一個好兆頭,獲得一種精神上的動力,何樂而不為呢?
我是品史君,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也對文化感興趣,不妨為我留個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