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大區塊鍊媒體熱議STO(Security Token Offering),股權 token化似乎要成為區塊鍊的下一個風口,讓人聯想到前一段時間的股權币改,現在的基本共識是token将改變企業的組織形式,改變生産關系,如果不對企業的性質有深刻的理解,就不能明白token的偉大之處,所以今天牧牛人帶大家重溫一篇經典文章:《企業的性質》。
這篇文章是科斯27歲時發表的,當時他在倫敦經濟學院任助理講師,文章發表之初并沒有引起太多關注,直到三四十年後才受到經濟學界的普遍重視,被公認為新制度經濟學的開山之作。科斯引領了人們用經濟方法研究制度問題,并提出了交易費用這一關鍵概念。溝通了經濟學和法學兩大科學之間的關系。科斯的這篇論文通篇沒有複雜的模型和過多的數理演繹,但是卻清晰的指出了組織在市場交易中的作用。
以往的經濟理論對于企業的認識,基本上是從私人企業角度分析,而科斯《企業的性質》是從産業角度來開展分析企業的。在科斯看來,一種現實的和易于處理的企業的定義是可以獲得的,而運用的分析工具是邊際替代概念。傳統的經濟學說認為,經濟體制是自行運行的,是由價格機制來決定的,但在現實世界中,科斯發現價格機制自動調整在整個社會運作層面是有效地,而在企業内部是無效的。所以科斯要論證“價格機制在企業内部作用是消失的,是被另外一種力量或方式所取代”,也就是說在市場交易被取消的企業(組織)存在着協調生産的替代方法,從而引導出了企業産生和存在的問題。在他看來,企業的顯著特征就是作為價格機制的替代物,為此他提出了兩個假設,一是資源的配置由價格機制決定,二是資源的配置依賴于作為協調者的企業家。而他所做的工作就是說明在實踐中影響在這兩者之間進行選擇的基礎。
在這篇著名的論文中,科斯想說明兩個問題,一是企業産生的原因,二是企業的邊界問題。對于這篇文章,總共可以分成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科斯指出了當時經濟學界對企業的觀點。當時的經濟學家已經意識到經濟體制是由價格機制來協調的,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經濟計劃(組織内部)為了對此進行解釋,馬歇爾把組織作為第四種生産要素引入經濟學理論;J.B.克拉克賦予企業家以統籌職能;奈特教授則強調了經理的協調作用,他們統一的觀點是認為在企業之外,價格變動決定生産,這是通過一系列市場交易來協調的。在企業之内,市場交易被取消,伴随着交易的複雜的市場結構被企業家所替代,企業家指揮生産。但在企業之外,價格變動決定生産,這是通過一系列市場交易來協調的。但科斯認為:他們并沒有解釋,既然生産和管理可以通過價格機制來實現,組織為什麼還要存在了?并提出了企業的顯著特征就是作為價格機制的替代物這一論斷。
第二部分,科斯首先列舉了幾種企業出現的理由。一是相對獨立性或是指揮欲傾向的存在,造成了企業的存在,但認為這不很真實。二是購買者較之于以其他方式生産的商品更偏愛由企業生産的商品,企業也可能存在,但這種情況很少。科斯進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市場的運行是有成本的,通過形成一個組織,并允許某個權威(一個“企業家”)來支配資源,就能節約某些市場運行成本。當存在企業時,某一生産要素(或它的所有者)與企業内部同他合作的其它一些生産要素簽訂一系列的契約的數目大大減少了,一系列的契約被一個契約替代了。關于企業存在的原因,較早之前的奈特教授給出了說明,他認為,企業至所以出現,是由于存在着不确定性,生産者需要預測未來的需求,于是出現了新的經濟工作人員——企業家,企業家預測從而決定做什麼和怎樣做,“因此出現了一個特殊階層,他們向他人支付有保證的工資,并以此控制他人的行動”。很顯然,科斯認為,奈特教授并沒有指出價格機制被替代的原因,他認為,奈特教授提到的不确定性産生的擁有判斷力和知識的人并不需要親自參加生産就可以獲得報酬,因此并不能得出企業及企業家出現的必然性。科斯也認為用企業成本曲線的變化不能解釋企業規模的變化。傳統的經濟理論在分析時總是假定單個企業隻生産一種産品,然後現實中顯然企業可以生産一種以上的産品,科斯認為,“要決定企業規模,必須考慮利用價格機制的成本和組織各個企業家的成本。之後才能決定每個企業生産産品的種類和每種産品的生産數量。但在這一部分,我不明白科斯批判之前經濟學家的觀點與企業性質有何明顯的聯系。
第三部分,科斯探讨了企業的規模問題。他認為,企業的擴大必須達到這一點,即在企業内部組織一筆額外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公開市場上完成這筆交易所需的成本,或者等于由另一個企業家來組織這筆交易的成本。科斯這樣解釋到:當企業擴大時,企業内部每追加一筆額外的交易,企業内部交易的邊際成本是遞增的。其原因是當企業内部交易增加時,企業家不能更準确地将生産要素用在它們價值最大的地方。而企業内部沒有價格信号,資源配置到哪個方面主要靠企業家的自我感覺、經驗和判斷,随着内部交易的擴大,各種生産要素的調配也更加複雜,經驗和判斷的失誤也會增多,這也就會使新增的資源的使用效率逐漸降低。也就決定了企業不可能無限制地擴大,以緻于完全替代市場的作用。科斯列舉了幾種因素和情況,指出了它們對企業的邊界的影響。企業擴張造成的交易的多樣性約束了企業家的才能。這使企業擴大時效率趨于下降。傾向于使生産要素結合得更緊和分布空間更小的創新,将導緻企業規模的擴大。傾向于降低空間組織成本的電話和電報的技術變革将導緻企業規模的擴大。一切有助于提高管理技術的變革都将導緻企業規模的擴大。
第四部分,科斯證明了其結論的有效性。他分别對厄舍教授和奈特教授的觀點進行了批判。厄舍教授提出,企業存在的原因可以從勞動分工中發現。而科斯認為,“分工經濟中的一體化力量”已經以價格機制的形式存在了。經濟現象并沒有認為專業化必然導緻混亂。厄舍教授并沒有說明,為什麼一種一體化力量(企業家)會替代另一種一體化力量(價格機制)。奈特教授認為不确定性造成了企業的産生。由于不确定性,生産者承擔了預測消費者需求的責任。而預測工作和與此同時的對生産的技術指導和控制的大部分會進一步集中在一小部分生産者那裡,從而造成了一個頭領化的過程。
最後一個部分解決的也是最後一個問題,也是經濟學中最重要的問題:考察理論對現實的解釋力。
科斯的這篇文章揭示了交易費用在影響資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企業這一組織的存在得以有效的節省了市場運行的成本。如何使得交易費用更小是我們更加關心的問題,通過交易費用來研究制度的運行是一種新的思路。科斯将長久以來處于黑箱中的企業展示出來,讓我們知道了交易組織的重要作用,自從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出版以來,“看不見的手”(市場)指引資源配置一直是主流經濟學家的信條。而科斯則讓“看得見的手”(企業)登上了舞台,構建了市場的微觀基礎。使得經濟學的分析視野大大的擴展。科斯對于交易費用的解釋也讓經濟學增加了一種分析的工具,經濟學從以往的“供給-需求”模式走向了“事實-規範”的模式。我們得以用經濟學的方法研究制度問題,進而研究法治,而科斯的另一篇重要論文“社會成本問題”和“企業的性質”一起成為新制度經濟學的經典,而且還開創了法學的一支新流派-經濟分析法學,這使得研究的範圍大為擴展。現代市場經濟運行之中,供給和需求的模型不能完全解釋一些經濟現象,因為在這種假設之中,交易費用常常為零,但這樣的情況并不容易出現。政府的管制和調控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于稅率和費用的不同,一個契約或者交易不僅僅要考慮到固定的成本和收益,也要計量這些額外的成本,如何使得這些可變的成本被精确的計量和控制,應該是新制度經濟學派需要研究的問題。制度問題包含了很多的方面,經濟、法制、道德乃至環境、心理。這些都可以對市場經濟的運行産生重要的影響,對于交易費用的控制和減少是我們需要考慮的關鍵,而交易費用的減少需要一個有效的市場機制,這就需要一個好的制度環境,法治的作用便從中得以凸顯。科斯的理論無疑打通了經濟學和法學聯系的脈絡。
區塊鍊技術的出現,進一步打破了企業的邊界,颠覆了傳統股東的概念,未來企業token的持有者都可成為股東,這将進一步解放生産力,如果DAO成為企業的形态,未來的企業将不會有董事長和總經理。牧牛人與你一起迎接token時代的到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