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7 23:57:52

攝影報道:習洪業、景建民 | 簡介文字:鄧樹民

來源:樂亭故鄉人網站||防盜版标記:今日頭條号:樂亭故鄉人

2月13日上午(農曆正月初九),樂亭縣“美麗樂亭,天地同春”秧歌擂鼓表演活動在青春廣場隆重舉行,全縣14個鎮(鄉)街道近千名演員組成宏大的秧歌擂鼓表演陣容,彩扇翻飛,鑼鼓齊鳴,千人共舞,萬人同樂,共賀新春。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1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2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3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4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5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6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7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8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9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10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11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12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13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14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15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16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17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18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19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20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21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22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23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24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25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26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27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28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29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30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31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32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33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34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35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36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37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38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39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40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41

樂亭民間正宗傳統大秧歌(地道的農村大秧歌)42

附:樂亭地秧歌簡介

樂亭縣的地秧歌在中國北方聞名遐迩。到目前已經有幾百年的曆史,從明代以來樂亭秧歌就遍布全縣各個村莊。在農閑時和節慶日,農民們就打鼓打镲吹喇叭,聚集村裡的秧歌愛好者扭秧歌。那些愛好秧歌表演的男女老幼,聽到鼓聲喇叭聲,就都梳洗打扮起來,穿上各式各樣的秧歌服裝,戴上各式各樣的頭飾,畫成各式各樣的臉譜,扮成各式各樣的角色,到秧歌場中去扭秧歌。那些不扭秧歌的人是愛看秧歌的人,他們自覺地圍成一個大圈看熱鬧,用現在的話說,他們就是秧歌活動的熱心觀衆。評論的、鼓掌的、喝彩的、随着秧歌節奏扭動的,形成一個場内場外融溶互動。臨近節慶日,農民們就象小孩盼過年一樣,盼望着秧歌活動盡快到來。就是那些行動不便的老年人,也都提前做好了準備,到時候由子女們攙扶着到秧歌場,被讓到前排看秧歌。秧歌活動确實是農村喜聞樂見、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文化活動。

有人說,秧歌粗俗,是下裡巴人,沒有藝術水平,沒有欣賞價值。何為藝術水平,何為欣賞價值。當人們有了生産活動的時候,秧歌就是人類生活的一部分。它伴随着生産生活而産生,伴随着生産生活而發展。它是創造了人類曆史的勞動人民的藝術。它比任何一種所謂的高雅藝術起源都要早,發展都要快,涉及面都要廣,普及率都要高。樂亭縣50萬人口最少有5萬人會扭秧歌。有的村舉辦秧歌活動,男女老少齊上陣,少說也有近百人。試想,哪項吸納群衆參與的文化活動能有如此衆多的人數呢。老百姓認同率如此之高,怎能妄自菲薄呢。下裡巴人粗俗可聽者衆,陽春白雪高雅可和者寡。由文化曆史觀之,下裡巴人正是陽春白雪的母親。秧歌是下裡巴人,扭者多、看者衆,是真正群衆喜歡群衆辦的群衆文化。樂亭秧歌也是群衆文化,政府引導群衆幹,政府扶持群衆辦,使樂亭秧歌長盛不衰。

樂亭秧歌有着顯著的自身風格和自身特點。就是與同處一個地區的鄰縣秧歌相比,也有非常明顯的區别。秧歌是一種具有音樂伴奏的原始舞蹈,它不但有鼓镲等打擊樂器的伴奏,更重要的是具有以喇叭為主導樂器的音樂伴奏。這些音樂伴奏有比較固定的曲牌。這些曲牌的形成主要來源于樂亭小調和樂亭民歌。究竟有多少樂亭秧歌曲牌,遍訪樂亭秧歌喇叭演奏者,誰也沒有說清楚。就是京東第一吹的喇叭王??王興也不知道樂亭秧歌究竟有多少曲牌。樂亭為秧歌伴奏的大唢呐(喇叭)藝人們從來就是師傅怎麼教,他就怎麼吹;師傅教多少,他就吹多少。從不注意挖掘、整理、研究、創新。可是不管有多少,現在保存和使用的這些曲牌,足以表現興高采烈的火紅氣氛和熱烈場景。

樂亭秧歌曲牌有着濃郁的地方色彩和民間風味。喇叭一響,廣大民衆就有一種親切的、興奮快樂的感覺,這種感覺就象魔力附體一樣,使你會情不自禁的跟着感覺走。好象置身廣闊的田野,置身清澈的河流,置身藍天白雲下,置身鳥語花香中,有時象在茫茫大海,有時象在深深庭院,有時象在柳蔭下促膝交談,有時象在田園中躬耕壟畝。有時象新婚的依依蜜月,有時象情人的悄悄私語。雖然不能勾魂攝魄,卻也能震動情感。音樂就是農民的生活,農民的生活就是音樂。這樣的音樂怎麼能不與他們心有靈犀一點通呢。

樂亭秧歌場景闊大應該是又一個特色。樂亭秧歌人少可以扭,但是人多更能體現樂亭秧歌紅火熱烈的場面和親密融洽的氣氛。樂亭秧歌的表演是以大場為主,大場包含小場,小場組合大場,大場與小場相間,個體與群體相和。形成了一支和諧多姿的秧歌隊伍,構成了一個變換豐富的表演形式。有圓形象天,有方形象地,依古代天文的天圓地方;有五角星象征紅、黃、藍、白、黑天下五色;有八面風象征周易八卦的推演;有卷螞蜂窩象征天、地、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有狐狸擺尾象征着豐收的喜悅和生活的快樂??變換莫測的隊形,撲溯迷離的陣勢,扭者運用自如,觀者眼花缭亂。所謂大場中有小場,就是說小場是樂亭秧歌的基本表演形式和最小單位。小場體現的方式是男女角色雙人對舞。妞(女扮象)、醜(男扮象)二人結對,猶如生活中的情侶、夫妻,随着鼓镲的節奏和音樂的情緒做出各種動作,兩人的動作、表情、神态配合默契。在一場秧歌中,除去大排隊以外,妞、醜二人作為一個最基本的舞蹈單位,始終行影不離。他們絕大多數舞蹈動作來源于農民的生産勞動和農家生活,有一部分來源于農村流傳的愛情故事。在秧歌中,表演者進行了想象、誇張、渲染等再創作,使舞蹈語言更清晰、更明朗,使舞蹈内涵更含蓄、更深刻。妞的基本動作是沉穩、娴靜,舒展、柔媚又不失于活潑、歡快;當代秧歌中表演者吸收了不少戲劇中的閨門動作,豐富了秧歌的表現形式。醜的基本動作是活潑、大方、剛健、雄渾又不失于文雅、莊重。除被藝術化了的勞動生活動作以外,還吸收了戲劇中書生的台步和武打的動作。賦予了秧歌一定的戲劇性。妞、醜還分很多類型,如妞可分大妞(小姐)、小妞(丫鬟)、老妞(中老年婦女)、傻妞(傻丫頭)等,醜角也是如此,可分文醜(書生)、武醜(武功者)、老醜(老年人)、花醜(滑稽表演者,包括傻醜)等。各種各樣的人物登場表演,就象古代農村的一個小社會。在秧歌表演場上還有一個重要角色就是老?,他是古代媒婆的形象,他在場中自由表演,既說媒拉纖,又棒打鴛鴦。在以隊形變化為主的跑場中,他又起着維持隊形整齊,監督規範表演的作用。人類社會各種角色、忠奸賢愚百态人生粉墨登場,音樂中各有臉譜,天地間各有位置,藝術上各有刻畫,現實中各有展現。真可謂火火舞場,朗朗乾坤。

在秧歌表演結束前,大場中還有小出的表演活動,這也是大場秧歌的一部分。小出類似舞台上的啞劇表演,兩三個人在音樂的伴奏中以秧歌動作表現一個完整故事。這些故事都是以農村生活為題材,以表現農村傳統美德為主題,在頌揚農村真、善、美的同時抨擊農村的假、惡、醜。精彩的小出在秧歌表演中久演不衰,有的小出已經演了幾百年,仍然是農村群衆百看不厭的精品,甚至成了樂亭秧歌中的經典。這些小出都深刻的反映現實,都緊密的貼近生活,農村的家庭關系、鄰裡糾葛、思想意識、道德倫理、理想信念都有深刻的揭示和反映,是現實生活的藝術化,也是藝術化的現實生活。秧歌小出除具有貼近農村生活的思想内容以外,在藝術上還具有完美的表演特色,主要是采用浪漫、誇張的手法,诙諧、幽默的動作,細膩、傳神的神态展開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在以歡快、滑稽的樂亭小調的伴奏聲中體現鮮明的故事主題。可見,真正的藝術不一定全部在舞台上,也不一定需要挖空心思的人為炒做。有時就自然而然地植根生長在人民群衆這個肥沃的土壤中,遨遊在人民群衆這個汪洋大海裡。它在這裡生根、開花、結果,在這裡展示着自己的光輝和風采。這些小出經過千錘百煉,是農民秧歌表演者集體智慧的結晶,不能不說他們是榜上無名的偉大藝術家。

今天樂亭秧歌隊伍裡又出現了一大批50歲以下的中年青年人,他們已經成了秧歌隊伍裡的中堅力量。他們不但有紮實的功底、敏銳的頭腦、靈活的動作,更重要的是他們有繼承和創新的精神,繼承中不抱守殘缺,不墨守成規,敢于吸收具有時代特色的姊妹藝術的精華,充實到秧歌之中,使秧歌更具有傳統魅力和時代特色。他們是秧歌繼續發展的希望。(作者鄧樹民,原樂亭縣文體局局長。)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