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音”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zhīyīn。一指通曉音律,二指知己、同志,三指對作品能深刻理解、正确評價的人。出自《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說“峩峩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說“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
知音一詞來源于俞伯牙與鐘子期(相傳為春秋時代的人)的故事。相傳俞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琴,伯牙每次想到什麼,鐘子期都能從琴聲中領會到伯牙所想,子期死後伯牙摔掉自己心愛的琴折斷琴弦再不彈琴了因為他沒有知音了,再也沒有更了解他的人了。兩位“知音”的友誼感動了後人,直至今天,人們常用知音來形容朋友之間的情誼。
“知音”造句:
1、知音相逢才斟好酒。
2、當知音已杳,伯牙毅然斷弦絕音。
3、尤知音律,善八分書。
4、腹心相照者,謂之知心;聲氣相求者,謂之知音。
5、欲付心事,知音難覓,弦斷無人聽。
6、合意客來心不厭,知音人聽話偏長。
7、連橫的知音章太炎讀後歎為“必傳之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