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家肉坨子

老家肉坨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8 14:44:24

這是我老家的一種特色叫法,從小叫到大。其它地方,有叫扣碗肉的,有叫紅燒肉的,不一而足。但我始終認為,還是叫肉丁子最帶勁,最能表達那種感覺。

老家肉坨子(老家的肉丁子)1

最近嶽父嶽母又做了一次,細品之下确實好吃。不由地激起了寫篇文章說道說道的欲念。

說起這肉丁子的做法啊,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所謂會者不難、難者不會用在這裡極為合适。食材的選擇,首選的是農家黑豬五花肉,飼養的時間至少要一年以上,這一點看肉的厚度便知。但真正的農家土豬一般都比較肥,不喜歡吃肥肉的朋友可能會退避三舍。

找到好的食材,下一步便是制作環節。先将帶皮五花肉切成十公分見方的塊兒,汆水、沖洗幹淨後加清水、料酒、蔥、姜輕輕煮一下,斷生即可。然後撈出控水,水控幹後,往肉皮上抹蜂蜜(小時候蜂蜜緊缺,我們家包括村裡大多數人家都是用熟透的軟柿子代替,據說效果比蜂蜜好。)塗抹均勻,下鍋油炸。

剛才說這肉丁子的制作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最能體現這一點的其實就在油炸這一步。因為是肥肉嘛,再加上煮過之後本來就帶着那麼一點水,所以兩者疊加在一起一碰熱油難免會濺。這就成為了最考驗技術的一道關口,很多人不敢做肉丁子就是因為怕濺油。解決的方法其實很簡單——如果真的濺油厲害的話,就在炸的時候蓋上鍋蓋,待時間差不多撈出即可。

這還不算完,炸好之後的肉還要再在高湯裡浸泡一晚,這樣做的目的是既讓肉皮松軟,又增加肉的香味。

加工好這個肉丁子,接下來的用途可就廣了。用途最廣的是在過事情的時候必做的一道條子肉(有地方叫梅菜扣肉)——将肉丁子切成條狀的片兒,在小碗裡碼放整齊,然後鋪上事先炒制好的油炸豆腐、海帶、包菜、紅蘿蔔塊上鍋蒸,大約個把小時之後出鍋,把碗扣在盤子上即可。上桌的時候正好與裝碗時相反,條子肉在上,墊菜在下。老家盧氏的特色宴席十三花裡,這是一道主菜。當然,很多地方待客的宴席裡都少不了它,隻不過叫法不同罷了。

老家肉坨子(老家的肉丁子)2

我的大學是在焦作上的,那裡有一道很有名的菜叫做健腐肉,用的主菜其實也是肉丁子,也一樣是先切片然後上鍋蒸,隻不過搭配的調料是豆腐乳,并且要用豆腐乳把每一片肉都塗抹均勻。蒸的時間也略長一些,要達到入口即化的效果。我是快畢業的時候在學校隔壁的單位食堂吃到的這道健腐肉,至今記憶猶新。

而在三門峽的靈寶市,由于盛産大棗,他們發明了一種叫做紫金棗肉的做法,将肉丁子切片與大棗蜂蜜一起蒸,味道香甜軟糯,很有特色。

當然,小時候村裡的宴席除了有條子肉,還有一道醬焖肉。主材同樣是肉丁子,隻是不再切片,而是切成更小的丁兒,也不再蒸了,直接用炖,加上甜面醬、花椒、辣椒、大料和鹽一鍋炖,快出鍋的時候再放點兒紅蘿蔔丁即可。由于是鐵鍋、柴火,那味道無人能敵。

不過,我前文所說的嶽父、嶽母做的又有所不同,制作的前半部分由嶽父完成,也就是将生肉做成肉丁子。後半部分由嶽母完成,同樣是将肉切片,但沒有條子肉的片兒大。切完碼在碗裡,加蔥姜蒜、大料、鹽、糖、生抽、老抽上鍋蒸半個小時即可。吃的時候配上大白饅頭,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夾在馍裡吃。多年以來,這已經成了家裡過年的傳統項目,小姨子一人就能吃上個大半碗。就連不愛吃肥肉的孩子們,也能喋上好幾片。

老家肉坨子(老家的肉丁子)3

這就是豫西人家耳熟能詳的肉丁子,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