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是“筆”的本字,最早見于甲骨文,後經演變成“筆”。漢語常用字,其本義為手握由竹管和獸毛制成的軟性書寫工具書寫,後引申指書寫、書畫作品、漢字的筆畫、文件數量等。
筆,會意兼形聲字。“聿”是“筆”(繁體)的本字,聿的甲骨文=(半個“竹”字,一小截竹管)+(又,抓持)。金文承續甲骨文字形。筆,從竹從聿,聿亦聲,表示手持末端撮獸毛的竹管在寫字。持“竹”的會意字,表示筆字本義與聿有關且表音,筆與聿并物韻。筆字始見于湖北睡虎地秦墓竹簡,《說文》從其結構作“從聿從竹”。隸變時,竹或作艸,這是由于古人把竹也看作艸(《說文》訓竹為“冬生艸”),故竹、艸每相通用;但皆非主流。小篆的形體在甲骨文、金文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在筆的末端多加一橫筆,同時增加了“竹”頭部件,以表示筆的材質。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