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車和零跑相繼遞交招股書三個月後,此前一同被傳上市的威馬,也終于有了新進展。
6月1日上午,威馬汽車在港交所披露了招股說明書,拟在港交所上市。這是威馬從科創闆撤退一年多後,再次啟動上市計劃。
但這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很多事情都發生了變化:行業競争更加激烈,融資環境也變得嚴峻起來,而威馬自己,因為虧損加劇,資金也更加緊張了。
從曾經造車新勢力的第一梯隊、“四小龍”之一,威馬這幾年一直在掉隊,不僅從造車新勢力的第一梯隊掉落至第二梯隊,就算是在第二梯隊裡,去年威馬的交付量相繼被哪吒和零跑超越。
如今三者相繼遞交招股書,注定會被拿出來比較。誰能成為“蔚小理”之後,下一個實現IPO的造車新勢力?這個問題的懸念又增加了。
1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威馬曾經是一個“尖子生”。
威馬是最早踏入新能源賽道的新勢力之一,在同期宣布造車的新勢力中,威馬是最受外界期待的一個,因為它是唯一一個“專業選手”。雖然李斌和李想造車前也從事過汽車相關行業,但隻有威馬創始人沈晖,是和汽車制造業相關,曾擔任吉利控股集團董事兼副總裁、沃爾沃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董事長。
行業工作多年的沈晖,在造車上更有經驗。和其他造車新勢力不同,沈晖當初造車集齊了能源、汽車零部件、整車公司、軟件等汽車制造企業所需要所有經驗,最好了充足的準備,走上了自建工廠的“重資本模式”。2018年,威馬實現自有工廠量産。目前,威馬位于浙江和湖北的兩個生産基地總産能已經達到25萬輛。
專業選手往往也更受業界的關注和信任。其投資者陣營也十分強大,不僅紅杉中國、成為資本、SIG海納亞洲等知名機構,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巨頭,還有上海國資投資平台、合肥國資平台、上汽集團等“國家隊”。就連李嘉誠家族、澳門賭王何鴻燊家族等港資财團,也在其中。
當時,造車新勢力第一梯隊還被稱為“F4”“新造車四小龍”,但如今,第一梯隊隻見“蔚小理”,不見威馬了。“蔚小理”相繼實現上市以及二次上市,而威馬還在坎坷中繼續朝着上市前行。
威馬上市首選其實并非港股,而是科創闆。2021年2月,威馬汽車便已完成科創闆的上市輔導。但今年4月初,威馬汽車被曝主動放棄科創闆IPO申請,并計劃赴港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遞交港股招股書的哪吒和零跑,也在科創闆碰壁。
可以看出,這一輪新勢力上市的比拼主要是“第二梯隊”的這三家選手。幾乎同時遞交招股書,注定三者會被互相比較。
撞衫不可怕,誰醜誰尴尬。威馬就是那個尴尬的。
2 車賣得少,錢虧的多
威馬的尴尬在于:來的早,跑得慢,花的多,賣得少。
作為曾經最早宣布造車的新勢力之一,威馬曾經和“蔚小理”一起被稱為“新造車四小龍”,但如今卻掉到新勢力第二梯隊,同第二梯隊的哪吒汽車、零跑汽車一同沖刺IPO。
最尴尬的是,2021年上半年開始,威馬汽車的交付量也被哪吒、零跑反超。
去年全年,威馬汽車的總交付量為44152輛,而第一梯隊的“蔚小理”都在9萬輛以上,是威馬的兩倍以上,而第二梯隊的哪吒汽車全年銷量也達到了近7萬輛,剛開始正式交付不久的零跑汽車以43121輛的交付量,步步緊逼。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底,威馬汽車累計交付電動汽車83485輛,還不到“蔚小理”去年一年的交付數據。
而今年上半年,去年步步緊逼的零跑還在持續發力。1-5月,零跑累計銷量達40735輛,同比猛漲419.3%。而據衆車網數據,今年1-4月威馬汽車的月均銷量尚不足4000輛。
盡管沈晖表示,威馬沒有掉隊,隻是在靜默期。但從各種數據來看,威馬的掉隊,已經成了不容否認的事實。
不僅車賣得少,威馬錢虧的不少。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威馬汽車年内分别錄得虧損41.45億元、50.84億元、82.06億元;經調整淨虧損則為40.44億元、42.25億元以及53.63億元,三年累計經調整淨虧損為136.32億元。
雖然造車新勢力,目前都還是在“虧錢賣車”,但威馬的虧損程度,還是讓人大吃一驚。
僅以去年數據來看,去年蔚小理的虧損分别為40.2億元、48.6億元、3.2億元,而威馬的虧損卻高達53.63億元,成為2021年實打實的“虧錢王”。
持續虧損再加上銷量不佳,威馬的資金狀況已經十分緊張了。招股書顯示,過去三年,威馬一直在向銀行借錢。2019年、2020年、2021年威馬分别向銀行借款24億元、64億元、100億元。今年4月,威馬又向銀行借了兩筆貸款,合計10億元,為期兩年。
一邊開源,一邊也在節流。從近三年的研發費用來看,威馬似乎也在壓縮研發費用,解約成本。據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威馬分别耗資8.928億元、9.921億元及9.812億元。其中2021年在收入大漲的情況下,研發費用不升反降。
另外,有内部人士透露,公司目前已經鎖緊了大部分财政支出,砍掉了很多研發費用、營銷費用以及固定支出,甚至總部大樓還欠着幾千萬的物業費。
上市融資,這是威馬如今最迫切的事情。
3 頻頻出現質量問題
新能源汽車有故事,也少不了“事故”。号稱“産品品質要向沃爾沃靠攏,成本控制向吉利學習”的威馬,在質量上也頻頻翻車。
據媒體報道顯示,2020年9月23日至10月27日,一個月内,威馬汽車EX5先後在浙江、福建、泰州、北京等地爆出五起自燃事故。
盡管此後,威馬宣布召回1282輛汽車,并表示是第三方供應商提供的電芯出了問題,但之後威馬汽車依舊頻頻發生自燃事故:
2021年12月,短短四天事件,鄭州、海口、三亞三地連續出現威馬汽車EX5自燃事故。
今年4月19日,海南海口市某充電站内的一輛威馬EX5又出現自燃。這已是近年來威馬被曝出的第11次自燃事故。
今年315期間,威馬汽車還被廣東省315晚會曝出利用給車主保養的時機,私自對車主車輛進行了鎖電操作以規避風險。大量車主反映在接受威馬免費到店檢查車輛的邀請後,自己的車出現了續航縮水的現象。
自燃、“鎖電門”,這些都讓原本就銷量不佳的威馬汽車,再次帶來負面輿論。而如今,威馬将希望放到了其尚未交付的新車M7上,但能否靠它實現“逆風翻盤”,扭轉銷量和口碑,還需要時間和市場的檢驗。
作為造車新勢力中罕見的“正規軍”,從汽車制造業出來的沈晖和它的威馬一直被行業内外寄予厚望。而沈晖也走了一條和其他玩家不同的道路——自建工廠。
曾經威馬認為,自建工廠才能做好品控、把控好産品質量,到如今看來卻不盡如此。
産品質量可以通過研發、品控等環節改善和把關,但資金鍊一旦斷了,威馬面臨的将是前所未有的危機。
盡管産品質量、銷量問題還在威馬頭上還圍繞,但眼下,威馬隻有成功上市融資,才能有逆風翻盤的前提。
本文源自深藍财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