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寶寶上火媽媽可以吃什麼

寶寶上火媽媽可以吃什麼

母嬰 更新时间:2024-07-17 07:40:56

原創作者:梧桐媽媽大小寶

寶寶上火媽媽可以吃什麼(桐媽原創寶寶不喝水)1

梧桐媽媽大小寶是一位親自養育兩個寶寶的媽媽。北京大學醫學博士,曾任武漢同濟醫院主治醫師,現為複旦大學社會心理學博士後,師從孫時進教授,主攻兒童心理學。著《夏娃的困惑》叢書。希望接地氣地傳播科學育兒理念及切身養育體會,讓媽媽們真正感到育兒的樂趣和幸福。

史上最為來勢洶洶的育兒謠言粉碎機,誓當育兒界的,寶寶健康的衛道士!

圖片均來源于網絡,水印未删,如有侵權,請告知更改!深表感謝和歉意!

“上火”又是中醫的一種神秘又泛濫的說法。症狀五花八門,比如大便秘結、濕疹、口幹舌黃、長眼屎、口臭、易于感染等,就表明一個人上火了。沒上火時要多喝水預防,上火了更要多喝水。

“兵來将擋,火來水淹”。如果認為寶寶“上火”了,自然想到多喝水來“敗火氣”。一些地區特别是廣東地區,還流行喝特殊的中藥、涼茶來給寶寶“敗火”、“下火”。那我們來看看,這神秘莫測的“上火”,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①許多人認為吃某些東西會上火,比如柑橘、牛蛙、海鮮、鮮牛奶、堅果等,以及油炸、煎炒的食物。這些讓人上火的東西經常被稱為“發物”。比如有些人吃柑橘類嘴唇周圍會起疹子或脫皮,就會說“我一吃橘子就上火”。梧桐媽媽曾經很不理解,這清涼的橘子,怎麼會讓人有“火氣”呢?直到學了一定醫學知識後才恍然大悟,這上火的主要真相就是——過敏。

易于過敏的東西,最常見的主要是五大類:高蛋白食物、堅果類、柑橘類、麥麸類、菌菇類。柑橘和麥麸我們黃種人比西方人種過敏的少很多,而高蛋白食物、堅果類比西方人種過敏率要高。另外,平素我們比較少吃的異地食品,比如内陸人吃海産或熱帶水果,就比當地人易于過敏。這是身體的進化機制決定的——如果祖祖輩輩都吃這類食物,那這個人群對這個食物以及它的“近親”過敏率就會低很多。很多人去海南或泰國旅遊,在當地大快朵頤,品嘗海鮮和熱帶水果,結果變個“香腸嘴”回家。其他表現輕的滿身瘙癢、荨麻疹,重的過敏性休克去醫院打吊瓶的也不少見。如今食品添加劑很多,這些東西在我們既往幾千年的食譜中更是不存在的,有些人一吃零食、泡面、油炸食品就肚子疼或皮膚癢,或者容易腹瀉、便秘、口臭,其實也是不同程度過敏的表現。

再看看這過敏的症狀都是些啥。最主要的就是長疹子,瘙癢,有時伴分泌物增加,比如耳屎、眼屎變多,有些人會腸道功能異常,出現便秘、口幹口臭,肛門破潰疼痛偶爾見于成人,多見于嬰幼兒。一些人可能會低熱、做噩夢,也常見于嬰幼兒和兒童。另外,過敏的人群由于各皮膚粘膜屏障功能減弱,易于繼發各種感染,甚至發熱,比如牙疼,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等。

看到這兒,你是不是有點恍然大悟的感覺?這過敏的症狀,是不是我們常說的“上火”的表現?

還有一些人認為吃辣椒上火,這通常是辣椒刺激性較強,讓人口幹舌燥,想喝水的緣故。另外,愛吃較辣的食品的人往往口味比較重,通常會在制作過程中放很多鹽和佐料,代謝紊亂和對添加劑過敏的幾率也會增加。很多人吃火鍋上火,也經常是對火鍋中的添加劑、海鮮,高蛋白、嘌呤和脂肪的食物等過敏。吃過燙的食物也容易造成局部粘膜損傷,形成口腔潰瘍、口腔炎症,這也是上火的一些表現。

與之相反,“敗火”的“涼性”食物,最常見的就是讓人拉肚子的食物。比如很多水分豐富,含高纖維素等促進腸蠕動的水果,比較典型的就是西瓜。另外螃蟹之類水産,也因為高蛋白容易造成消化不良、過敏等情形,比較容易拉肚子,被中醫稱為“寒涼”食物,不建議給孕婦吃,就是怕她們拉肚子,刺激子宮造成流産、早産。至于“寒涼瀉下”的中藥,絕大部分都是刺激腸蠕動、排便增加甚至造成腹瀉的藥物。剛才提到過,中醫認為拉肚子是“排毒”,“排毒”能“下火”,很多時候的作用也就是讓這些導緻身體不舒服的糟糕食物快點兒拉出去。我們給孩子喝的涼茶,多含這類成分。還有直接給孩子喂中藥湯的,裡面也多含“涼性”藥物,比如黃連、“茵栀黃”等。在前面梧桐媽媽已經反複強調了,用讓孩子拉肚子的方法來“排胎毒”、“去黃疸”,經常是無利反害的做法。

由此,我們也可以理解,如果寶寶吃某個食物過敏,但我們沒識别,天天給孩子吃,他是不是非常容易上火?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寶寶們賴以生存的口糧——配方奶!據國外文獻不完全保守統計,配方奶過敏率超過10~40%!人類的嬰兒最重要的口糧來源于異種的乳汁,很多時候是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的。因此吃奶粉的寶寶,照料者往往會更犯愁一些,寶寶濕疹遷延不愈,天天給紅屁屁抹藥膏,也很容易便秘、腸絞痛等。奶粉滲透壓較高,加上胃腸功能受影響,也容易口幹、口臭,這些常常被視為上火的表現,照料者通常會給人工喂養寶寶喝很多水、藥物、果汁、菜汁等下火。

喝母乳的話,上火的幾率就會低多了。不過,又有照料者發話了:“我看有媽媽體質不好的,身子火氣大,奶也是‘火奶’,能把火氣‘過’給寶寶。這種媽媽最好不要喂奶,省得把好好的孩子喂壞了。”這種說法倒也不是空穴來風,如果媽媽吃了寶寶不舒服的東西,比如鮮奶、高蛋白食物、酒精、藥物等,有些成分的确可能進入乳汁,使孩子出現過敏反應。不過也不用因噎廢食,覺得母乳不好,選擇喂配方奶,這樣過敏幾率更高啊!母乳過敏症狀往往很輕微,隻要找到過敏原,好起來也很迅速。媽媽隻要檢查一下每天吃的食物,把可疑的食物去掉觀察就可以,鮮奶和鮮奶制品最為多見,一般也不用過分忌口。

至于添加輔食以後上火,就仔細地排查一下孩子每天的口糧,把可疑的食物停掉觀察。比如我們國家既往提倡第一口輔食是蛋黃,結果過敏率非常高,長濕疹、爛屁股、大便不好等上火症狀的孩子特别多。這時光喂水真的沒什麼卵用。添輔食不要“放飛自我”,想怎麼喂就怎麼喂。咱們得小心一點,三天一添,孩子有任何不舒服就停喂觀察,或換用過敏率低的安全些的食物。具體詳見“雞蛋”章節。

②上火的第二大原因就是局部感染。比如口周疱疹是疱疹病毒作祟,小寶寶眼屎經常是鼻淚管發育不完善激發的輕微感染,或大人拿手弄了寶寶的眼睛激發感染導緻。耳屎量較大,最經常的原因就是掏了耳朵引發輕微發炎,身體産生更多的耳屎試圖消滅炎症。如果炎症比較重,那就是我們很常見的中耳炎。黃膿涕甚至鼻窦炎是鼻腔或鼻窦感染,牙疼、口腔潰瘍、咽喉炎症是口腔細菌作祟。哪裡長了個膿包,最常見皮膚上的青春痘、疖、癰等,也常被視為上火的表現。

值得一提的是,過敏和感染,有時候難分彼此。過敏會讓循環複合物順着血循環到毛細血管豐富的地方沉積下來。毛細血管管徑細,血流慢,容易引起大分子物質沉積,就像大江大河可以攜帶大量的泥沙奔流至下,一旦到了灘塗、小溪,水流變慢,泥沙就會沉積下來,水流清澈見底。皮膚粘膜毛細血管豐富,因此過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表現就是各種各樣的皮膚、粘膜功能異常,比如長疹子、瘙癢等。粘膜潰瘍和水腫也很常見,而不像露在外面的皮膚那樣易于引起人們關注。粘膜局部免疫出現問題,水腫的組織病菌容易侵犯駐紮,人們就非常容易感染,比如局部口腔炎症、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因此,一個因為不知道什麼東西過敏而“上火”的人,容易嗓子發炎、牙齒疼痛、口腔潰瘍、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們的确發現容易“上火”的寶寶,通常是人工喂養寶寶,經常皮膚瘙癢,大便秘結,很多部位炎性分泌物增加,也更容易出現呼吸道等部位感染,症狀往往也會重一些。另一方面,由于奶粉中沒有免疫活性成分,如果寶寶出現感染,是沒有母乳中的抗體保護他、幫助他的。就像一個人會經曆晴天和雨天,卻沒有雨傘或住房一樣,他需要不斷地調動身體的免疫力,逐步适應周圍的環境。

③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身體裡有知道的或不知道的慢性感染物,便會比其他人更容易“上火”。比如胃部幽門螺杆菌感染,結核等分枝杆菌感染,艾滋病、EB病毒、肝炎等病毒感染,空調中滋生的軍團菌感染,以及寄生蟲感染等等。這些感染有類似的地方,微生物寄生在身體裡,難于殺滅,遷延不愈,表現出來的症狀都差不多,都類似自身免疫疾病的症狀!這是因為身體不斷地産生抗體,試圖消滅這些物質,但又消滅不了,免疫系統有可能對身體正常的組織成分産生交叉免疫,或者免疫複合物每天源源不斷地産生到處流淌,沉積在各類微循環裡,就會産生這樣類似的症狀。更糟糕的是,我們人類對這些寄生在我們身體裡的微生物仍然所知甚少——尤其是病毒!也就是也許我們感染了些什麼東西消除不了,但我們不知道!因此,很多自身免疫病的始作俑者很可能是微生物,但我們無從知曉。

這些免疫反應,使得身體一直處于一種輕微的炎症狀态,稍微風吹草動,便比普通人更容易過敏和感染。很多成人自身免疫病患者疾病控制已經很理想了,一吃“發物”或蚊蟲叮咬就複發,就是這個原因。一些胃潰瘍的患者總是反反複複發荨麻疹,吃了殺幽門螺杆菌的藥物,這些過敏傾向往往也跟着消除。如果孩子體内存在這些慢性感染,他的身體也更容易過敏和頻發各類炎症反應,就是上述那些“上火”的症狀。

此外,口腔及其周圍局部的感染,也可能長期駐紮,極易複發,很常見的是疱疹病毒導緻的口周疱疹,口腔内部粘膜的潰瘍、牙龈炎等等也經常是駐紮的緻病菌作祟。這些病原體也常被成為“條件緻病菌”,平常不發病,一旦出現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力紊亂的情形就易于發作。這些也是上火的常見症狀。

因此,梧桐媽媽在此再次強調,不要跟孩子共用餐具,不要嚼食喂孩子或用嘴巴試試寶寶食物溫度的冷熱,最好不要随意親吻孩子,特别是相對更容易有過敏和感染傾向的人工喂養兒。已知有慢性感染如結核、胃炎、口腔炎症等,或存在類似症狀的人,需要與孩子保持一定的距離。

④上火的另一重要表現,就是皮膚粘膜長疹子、潰瘍。而皮膚濕疹、口腔潰瘍等等,最常見的原因仍然是過敏以及在此基礎上激發的局部感染。

⑤上火還容易發生在喝水少,吃鹽吃肉多的人,很多人是胖子。因為身體滲透壓較高,需要更多的水分稀釋鹽分,也需要額外的水用來消化含水少又難于消化的高蛋白和脂質,所以身體總像在缺水,總是口渴,嘴巴掉皮,大便秘結,因此也容易口臭,大便也更臭、發粘。如果你的孩子有這些表現,需要考察一下平常的喂養因素,飲食均衡非常重要。

⑥還有些内分泌紊亂的表現也常被視為“上火”、“體内有火”、“火氣重”,比如顔面痤瘡,皮膚脂質分泌物過多,在剛出生不久的嬰兒也有類似表現,那是因為殘存在他們體内未代謝完的母體雌激素作祟。很多人認為寶寶是吃了身體裡有“火”的的媽媽的奶水才會如此,其實不然。不過如果媽媽吃了寶寶不耐受的食物,是有可能讓寶寶出現各類上火症狀的。最常見的情形是媽媽喝了鮮牛奶。如果媽媽未發現這一情形天天喝,寶寶的上火症狀可能很難好轉。

⑦如果寶寶經常吃過燙的食物,也很可能引起口腔炎症反反複複發作。這是因為寶寶皮膚粘膜相比成人更為敏感,容易燙傷,對我們而言合适的溫度,對他們而言可能已經是很燙的了。我們很多照料者給孩子喂飯時,特别害怕飯菜涼導緻寶寶肚子不舒服,經常會讓食物過燙。而不是所有寶寶都會本能躲避,一些小寶寶并不是很反抗!還有些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如果被大人否定,也便不再多言,自己默默地忍受滾燙的食物!一些孩子反反複複的口腔炎症和潰瘍,原因竟在于此。

看了上述,我想你應該明白了,為什麼人會上火?實際上都是過敏、急慢性感染、内分泌紊亂等原因造成的。一些人有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性,影響身體的代謝,或者一些人擁有過敏體質,也便是最容易上火的人群。

我們了解了這些原因,就很容易理解:水對過敏、感染、内分泌紊亂,幫助能有多大呢?頂多就是局部組織不舒服,口周脫皮,用水來滋潤一下!那麼,用水來預防上火,已經上火了用大量喝水來敗火,有必要嗎?答案自然也是否定的。真正讓上火無處遁形,隻有理解并找到這些病因,針對性的防治!如果寶寶吃某種奶粉或食物過敏,卻天天給寶寶吃;如果寶寶感染了口周疱疹、眼部感染、中耳炎、口腔潰瘍、咽部炎症等等,喝再多水也不能根治,隻能局部滋潤下,讓嘴裡、咽部或氣道的炎症分泌物不那麼粘稠,或水的清涼觸感讓局部輕微腫脹破潰的組織感到舒适。當然,很多感染防不勝防,治療棘手,不跟寶寶共用餐具,不讓其接觸有疾病的人或不了解的人,還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寶寶上火媽媽可以吃什麼(桐媽原創寶寶不喝水)2

本文節選自《夏娃的困惑》叢書,作者馮欣源(梧桐媽媽大小寶,wtmmdxb),光明日報出版社出版。版權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寶寶上火媽媽可以吃什麼(桐媽原創寶寶不喝水)3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