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開州區現在一共有40個鎮鄉街道,而在公元2005年之前,開州鄉鎮數量為55個,如果追溯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鄉鎮(公社)數量更多,達到一百多個。
鄉鎮數量越來越少,是因為部分鄉鎮撤并了,那你知道開州被撤并的鄉鎮有哪些嗎?
就拿2005年來說,當時的開縣撤銷了21個鄉鎮,其中漢豐鎮、豐樂鎮、鎮東鎮、白鶴鎮變成了街道辦,其他的東華鎮、三合鎮、正壩鎮、開竹鄉、兼善鄉、花林鄉、龍安鄉、跳蹬鄉、岩水鄉、中興鄉、太原鄉、天白鄉、大慈鄉、錦竹鄉、梓潼鄉、關坪鄉、紅園鄉被撤銷,并入鄰近鎮。
也就是說當年有17個鄉鎮被撤并,不再是建制鄉鎮。雖然被撤銷,但它們各自的集鎮還是繼續存在。
1、東華鎮因東華寺而得名,和白鶴僅隔着一條河。東華地理位置比較獨特,距離白鶴太近,這也是被撤并的原因之一。
2、三合鎮因三條河流彙合得名,該鎮曆史悠久,在清代為三合場甲,就連中和鎮就是後來從三合分出的。近代由于發展和中和鎮有一定差距,逐被并入中和鎮。三合是“水竹涼席之鄉”,有白水寺等旅遊景觀。
3、正壩鎮在上世紀公社化時期,還是“正壩區公所”駐地,下轄10個公社。因地處上河壩與下河壩正中,而得名正壩,後并入了敦好鎮。
4、開竹鄉和雲陽縣交界,因地處開竹坪而得名,盛産竹木,這裡古稱開州坪,是這些鄉鎮名字中唯一和開州搭上邊的。後并入趙家鎮,也就是如今的趙家街道。
5、兼善鄉和萬州區接壤,原叫尖子山,在舊時曾有短暫的建制(聯保)。後來再次建制時,尖子山雅化為兼善,來自于“兼善天下”。後并入長沙鎮。兼善鐵峰山大垭口是開州與萬州的分界,這裡風光秀麗,是避暑旅遊的好地方。
6、花林鄉原本是南門的一個村,後來被劃出設置花林鄉,後來又重新并入了南門鎮。
7、龍安鄉曆史悠久,老場建于清代鹹豐年間,為龍安場甲,因地形似蒼龍安卧而得名。龍安最出名的應該是龍安水庫。後并入嶽溪鎮。
8、跳蹬鄉因跳蹬河得名,清代中葉就已經建場。後并入了嶽溪鎮。
9、岩水鄉和巫溪縣交界,因岩水壩得名,這裡背靠山岩,地下多水,曾是“岩水區公所”駐地。後并入河堰鎮。岩水屬喀斯特地貌區,境内風光獨特。
10、中興鄉因清代的中興橋而得名,後并入巫山鄉(今巫山鎮)。
11、太原鄉原叫太平鄉,因太平寨和地處小平原而得名,和山西省會似乎并沒有關系。後并入臨江鎮。由于地形和屬于大鎮臨江等原因,太原的集鎮規模相對較大,約0.5平方公裡,可能是這些撤并鄉鎮中最大的。
12、天白鄉與“天白區公所”同名,因天生堂和白岩山得名。後并入九龍山鎮。
13、大慈鄉因大慈山得名,後并入大德鎮。大慈處于方山台地,雖然地處山上,但是這裡地勢平緩,密集分布着梯田,是一大景觀。
14、錦竹鄉,集鎮南丫場山高路遠,規模很小。後并入譚家鄉(今譚家鎮)。
15、梓潼鄉和四川省宣漢縣交界,因梓潼廟而得名。後并入大進鎮。
16、關坪鄉同樣和四川省宣漢縣交界,因關口坪而得名,原名新元。後并入大進鎮。
17、紅園鄉位于東河峽谷,相傳古代這裡廣種紅花,而得名紅花園。後并入大進鎮。
附:開縣1992年撤并的鄉
驷馬、川心、九嶺、大梁、茂林、玉峰、大義、樂園、大堰、北鬥、津關、五合、上橋、馬家、桃溪、水田、齊力、鹿硐、龍茶、白樂、東壩、四合、雙柏、新義、白水、金山、魚龍、臨東、明星、長青、石碗、大海、金沙、靈通、民主、書香、大生、胡家、鳳山、善字、平頂、一心、陳家、萬裡、東陽、華山、馬鞍、鋪溪等。
(參考資料:地名錄、谷歌地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