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1月到12月的所有節日及習俗

1月到12月的所有節日及習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04 09:57:35

1月到12月的所有節日及習俗(一個疊合型節日)1

1月到12月的所有節日及習俗(一個疊合型節日)2

1.節日

4月1日愚人節,本是洋節。

但自從2003年4月1日成了張國榮忌日以後,就不僅僅是單一洋節了,可能已經成了一個民俗學意義上的疊合型節日,就像端午節完美地疊合着濤神伍子胥、詩神屈原、孝神曹娥的原始崇拜,愚人節從此就疊合着西來的奉天戲谑和本土的祭星情結。

除了張國榮,天才詩人張棗2010年3月8日回到天上以後,從此這個“能頂半邊天”的婦女節,在張棗的崇拜者圈子裡面,也成了一個疊合型節日。

有些榮迷鐵粉情到深處人迷糊,甚至堅信張國榮擇日于愚人節歸天,是他的一個頂層設計:不要悲傷,就是要開心。

但這幾年,全世界兵荒馬亂,瘟疫橫行,我們好久都不打開它的快樂模式了。但每當此日來臨,坊間圈中,總有迹象和氣場在提醒我:這是榮迷的節日。

今年那一天,我就看見一位大哥在朋友圈發了1975年19歲張國榮的證件登記照。登記照的規矩多,不好照,但張國榮此照硬是照出了一個未來巨星的儀态萬方。

1月到12月的所有節日及習俗(一個疊合型節日)3

我非榮迷,卻是榮迷之友。

榮迷思榮,迷其儀态,更迷其人品:“如何評價張國榮的人品?香港演藝界曾經有一句話這麼形容他:與他的才華相比,他的容貌不值一提;與他的人品相比,他的才華不值一提!”

我由此想到2003年4月1日,19年前那個黃昏,我住在中山四路曾家岩,那天不該我值夜班,就和妻兒去坡下人民廣場旁邊的好又多超市買法棍。手機一響,江湖告急,是正在報社值班的杜師弟打來的:“馬哥,張國榮今天跳樓了,新聞明天見報,你馬上配個言論嘛。”

猶如當頭一棍,我馬上沒心情“好又多”了,先回到家裡,打開電腦,敲出下面的文字,半小時後,就發給師弟。

第二天,同事們給我說,“好多人看哭了,别個菲菲看了,哇地一聲就哭了”。菲菲好像是編輯,我們報社最漂亮的妹妹吧,此舉嚴重暴露了她顯然是榮迷鐵粉一枚。

很多人都發現,榮迷不管男男女女,肯定都是田間地頭最漂亮的一群。他們是因為很漂亮才成了榮迷呢,還是因為成了榮迷更漂亮呢,我想去申請國家社科基金研究一下這個問題。

2.深處

《行不得也麼哥》

江湖人稱哥哥的張國榮。昨晚從很高的地方摔下來,像自由落體,像馬上在我們心頭湧現的“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之類哀感頑豔的舊詩深處的落花。像突然停電的手術,落在我們心頭,準能領受?

我想起最先看他的《鼓手》,銀幕上下都是青澀少年,相看兩不厭。他向老鼓手學習一秒種鐘敲N下鼓。他完成了這種不可能的任務。最後看他的《霸王别姬》,在華美得近乎頹廢的故事、衣飾和聲音深處,哥哥在性别之間像美麗的香港那樣開放,傾國傾城,如夢如影。

據說哥哥留下了一紙遺書,說自己為情所困。

每一首宋詞深處,都響着杜鵑的聲音。自古以來,我們就用日常漢語,把這種天堂鳥的聲音,翻譯成:“行不得也麼哥,行不得也麼哥”。

昨晚,我們都在忙着各自那和哥哥無關的生活,在他爬上樓頂之時,沒來得及念誦此句,牽一牽他的衣角。現在,我們隻能默念此句,送哥哥一路好走——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問世間情為何物?就這樣帶走了我們的哥哥。

本報記者 馬拉

1月到12月的所有節日及習俗(一個疊合型節日)4

那天晚上給我打電話約這篇稿子的杜師弟,12年後也去世了,2015年,才46歲,比張國榮還小一歲。

剛才,我又在電腦上對着當年的剪報,把這篇舊稿敲下來,同懷師弟和哥哥,第一次發現裡面有三個“深處”:舊詩深處、聲音深處、宋詞深處。由此想到詩篇第130篇的“深處”:“我從深處向你求告……我從深處宣告你的名……求你聽我的聲音”。

這篇寫于張國榮逝世當天的文字,問的是“情為何物”?十幾天以後,張國榮入土為安,我又在晚上值班的時候,敲出了下面的文字,說的是“理為何由”?

3.制造

《張國榮:我們制造》

這幾天,坊間張國榮的盜版或正版影碟、歌碟以及一本叫《再見,哥哥》的暢銷書,幾乎在一夜之間推上市場。驚人的商業加速度,還是比不上張國榮靈車的速度。那天,很多榮迷都抱怨榮哥兒的靈車開得太快,其實也許該怪香港的街道太短,也許該怪給他操辦白喜的哥們(據說他們找風水先生看了日子,要趕個時辰,好像隻有這樣才能讓榮哥兒趕得上異度空間裡的一場約會)。

回望這些天榮迷們接觸張國榮的方式,不外乎三大路徑。

首先是唯美化。榮哥兒的非正常死亡,是榮迷們最不願意接受的。按神話思維的秘密,就用唯美的詩化想像來超越或遮蔽:于是馬路邊那灘最後被警察用水龍頭像沖城市污漬一樣沖掉的呈放射狀的血迹,就成了“玫瑰”和“最絕色的傷口”;當然,榮哥兒那一場服從牛頓(最近有人說他涉嫌剽竊)式地心引力從上到下的墜落,也被美化成一次飛行。與此呼應的是王家衛《阿飛正傳》裡那句關于飛行的“無腳鳥”獨白,成了與此配套的最佳鍊接。

我們曾經恰如其分地美化過李白的死亡,把對一個生前就被譽為“詩仙”的大詩人來說有點難為情的壽終正寝,美化成撈月墜水而逝,也曾善于美化和正在美化着很多不該美化的東西。這次我們未經上級批準集體自發美化一個“戲子”和“唱歌的”之死,誰說這不正經?

1月到12月的所有節日及習俗(一個疊合型節日)5

其次是親情化。“哥哥”本來是電影《倩女幽魂》中張國榮的角色的稱謂,榮哥兒一去,被迅速定格為專用代名詞。“哥哥”這個在我們的語言和習俗裡像一份回鍋肉一樣極其平實而寬泛的常用稱謂,在追悼與懷念的思潮和語境裡,被小化成一個“張國榮”的專用愛稱。命名即暴力,隻要你使用“哥哥”這個代名詞,無意中就已經親情化了張國榮與你的關系。在人際關系日益沙漠化的當代都市,讓帶着幾絲古老宗族制和鄉土氣息的“哥哥”稱謂泛濫一時,就當是下了一場毛毛雨,你還想要多大的雨?

上面兩大路徑最終合成第三條路徑:神聖化。自古以來,從老是在電影裡面又唱又跳的印度人的濕婆大神,到現在電影裡很少又唱又跳的中國人的觀音菩薩,都擁有一個共同的中性特征。張國榮的扮相和造型也是這樣。由于他天然地占有雌雄兩性之間比廣譜抗菌素還寬的性别空間,所以榮迷們就很容易完成對他們“哥哥”的神聖化。

近十年來,娛樂空間裡不是暴發像小燕子那樣眼晴大得吃人的瘋癫偶像,就是像F4那種其實更适合演B級動作片的肌肉偶像,回頭一看還有榮哥兒這樣一個雖然已有點過氣但卻是從小本生意一步一步發起來的大偶像,不神話他,未必還去神化那個老得像一頭黃毛單峰駝、但就是不下崗、好像誠心要把我們對他的早年印象都敗壞得一點不剩的譚詠麟?

就這樣,從舊金山唐人街到江北紅旗河溝,從香港海洋公園到永川動物園,我們從上面三條猶如博爾赫斯老爹迷宮中的交叉小徑,抵達并穿過張國榮,重塑或終結了張國榮的影像,而且試圖從中發現自己的影子。

我們不禁要說,張國榮:我們制造。

本報記者 馬拉

作者:馬拉

編輯|謝兵 郭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