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喜歡天文的小夥伴,在打算入坑天文攝影時,第一個問題都是:我該買什麼望遠鏡呢?即使是使用我們趣拍星的用戶,面對各個天文台,紛雜的望遠鏡,也是感到無從下手。
其實,天文攝影望遠鏡的選擇,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你隻需要看望遠鏡的這兩個參數,即可在99%的情況下作出正确的選擇。記住下面這首打油詩!
選望遠鏡并不難,口徑視場認真看
口徑越大越給力,視場合适才合理
這首詩裡面提到了兩個參數“口徑”和“視場”。接下來,我們就帶大家詳細解讀一下這兩個參數。
口徑
望遠鏡最重要的參數就是口徑。口徑越大,收集天體光線的效率就越高,而且是平方正比的關系,因為是和物鏡面積成正比。就好比你在下雨天,拿桶接水,桶的口徑越大,單位時間内收集到的雨水就越多,這也是為什麼大口徑的望遠鏡都很貴,且天文學家們要絞盡腦汁建造超大口徑的望遠鏡。
天文學家們計劃建造的三十米望遠鏡(TMT)
選擇大口徑的望遠鏡,可以讓你在更短的時間内拍攝到更高質量的天體照片。别人用200mm口徑望遠鏡拍攝1小時得到的照片,你需要用50mm口徑的小鏡子拍攝16小時才能得到。
千萬不要覺得“我時間很多,我就選小口徑望遠鏡長時間曝光”,這個觀點可能在你拍天上為數不多的幾個亮天體的時候還算對,但是當你真正去拍宇宙中那些無窮無盡的暗弱天體時,你就會發現,用小口徑的望遠鏡,可能你拍了幾個月,曝光幾十個小時達到的效果,大望遠鏡用刷幾個短視頻的時間就能把你爆的渣都不剩!
這真的不是誇張!舉個例子,這是昴星團攝星隊的高緒博同學用經典的“信達小黑”望遠鏡(口徑150mm)拍攝20個小時的M106星系。
可能你感覺,這效果還可以啊。沒錯,我們當時也是這麼覺得的,直到看到了這張圖。
這是Connor Matherne用4.3米口徑的探索頻道望遠鏡拍攝的M106星系。是不是覺得,小黑拍的瞬間什麼都不是了?
而他拍攝這張M106曝光了多久呢?答案是:11分半!就是這麼誇張!
視場
另外一個重要的參數就是視場。視場是望遠鏡和相機組合得到的參數,和望遠鏡的焦距、相機的畫幅都有關系,一般表示為幾度✖️幾度。(1度=60角分=3600角秒)
視場非常好理解,和我們日常攝影是一樣的。拍風景照時就要用廣角鏡頭(大視場),拍遙遠的物體時就要用長焦鏡頭(小視場)。
望遠鏡視場與拍到的畫面
所以,考察望遠鏡的視場時,也要根據你感興趣的天體來選擇。
如果你對大面積星雲、銀河等感興趣,就要選擇視場足夠大的望遠鏡,否則的話,你将會拍不全你感興趣的天體,就好比給别人拍全身照,沒頭沒腳隻拍到了身子;
用超大視場的發燒級FSQ106望遠鏡拍攝的宇宙大問号星雲,視場合适,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問号的形狀
用發燒級C11拍攝的同一天體(不要懷疑,真的是同一天體),由于視場太小,隻能拍到星雲中間的部分,完全看不出問号的形狀
如果你對遙遠的星系、或者很小的行星狀星雲感興趣,就要選擇視場比較小的望遠鏡,否則目标将會非常小,看不清楚,這就好比别人讓你幫忙拍旅遊打卡照,你用無人機飛到一百多米航拍一樣。
用大視場的入門級望遠鏡拍攝的指環星雲,隻在中心一小部分
用小視場的發燒級C11拍攝的指環星雲,明顯更大了
在趣拍星中,你可以在天文台詳情查看到各個望遠鏡的視場大小,并且在天體詳情中看到各個天體的大小。一般而言,選擇望遠鏡的視場在天體大小的1-5倍是比較合适的。
怎麼樣,是不是一下子就清晰了呢?
不過,相信小夥伴們會有很多的疑問,因為大家可能看過很多别人的說法,提到了“焦比”“精度”“分辨率”等名詞。為什麼這裡我完全沒提呢?感興趣的話,歡迎來找我讨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