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濮存昕常來常往

濮存昕常來常往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2 06:22:23

濮存昕常來常往(同一堂課濮存昕三天排出草船借箭)1

濮存昕指導孩子念台詞

中新網6月10日電 《同一堂課》第三期節目今晚将在浙江衛視播出。濮存昕、于丹分别誤入兩處“世外桃源”,雲南省壩美法利希望小學與台灣省池上鄉福原小學,在落英缤紛的桃源深處講解課文,兩人涵容人生修養為學生們重釋名篇。濮存昕以課本劇的形式教授《草船借箭》,于丹則通過“割稻子”理解《歸園田居》,在唯美鄉間體味自然之美、詩文之美。

“最年輕”演員陣容真情演繹《草船借箭》

濮存昕走進雲南壩美法利希望小學,他初登講台就對學生們宣布要一起完成“演戲”挑戰。随後,他依據角色特征畫出草船借箭的人物,跟孩子們“聊三國故事”并定下主要角色的演員,組成“史上最年輕陣容”。雖然演員班底大緻定了下來,但問題也随之而來,三年級的孩子毫無表演經驗,連台詞都讀得磕磕絆絆,課本劇的演出顯然“道阻且長”。因為三年級孩子識字不多,在捋台詞的過程中,狀況頻現。在戶外排練中,濮老師親自上陣指導學生演出“暈”、“打哈氣”等行為,孩子們仍會因緊張等問題開始忘詞。演出當天,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瓢潑大雨,濮老師轉而在屋内給孩子們化妝裝扮。他根據不同人物形象給小演員們化妝打扮,給小諸葛亮貼上長發、胡須、帶鵝毛扇顯示儒雅形象,給小曹操貼上絡腮胡、戴上金冠黑帽顯帝王氣概。經過濮老師的精心裝扮,小諸葛亮、小周瑜等角色的扮相變得有模有樣。那麼,克服重重困難的“最年輕”班底到底有怎樣的演出效果呢?

于丹帶台灣學生體驗“割稻”,師生置身稻田上戶外課

不同于濮老師的戲劇排練,于丹老師來到台灣省池上鄉福原小學,為這裡的孩子講解陶淵明的詩作并帶他們走進田地勞作。《歸園田居》是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這首詩作細膩生動地描寫了作者對農田勞動生活的體驗以及喜悅的歸隐心情。考慮到多數學生家庭是“以稻為生”的農戶,于丹決定将生活現實與詩歌意義相結合進行講解,讓學生們用自己的雙手割稻,在勞動中領會詩歌與自然之美。在當地農戶的講解下,于丹和學生們學會“握鐮刀”,前赴後繼地投入到勞動大軍中。其中,熟悉農活的學生也會主動獻上關心,“老師,我可以教你割稻”,平時調皮的學生也不再搗蛋,又快又整齊地割起稻子,一時間所有孩子都沉浸在割稻的喜悅中,正如于丹所說“孩子對稻米那種天然的喜悅與親近,沒有一個孩子說,我怕髒不想幹”。割完稻子的孩子們和于丹穿行在猶如金色海洋的稻米地旁,一邊唱着“讓我們同歡笑,讓我們同歌唱,小小世界多美好”,一邊拉起夥伴的手前行。

濮存昕常來常往(同一堂課濮存昕三天排出草船借箭)2

于丹問孩子們割稻的感受

在野外的稻田課上,于丹就根據“秋”字聯系現實生活,向孩子提問“秋天為什麼要有火”,有的孩子認為是“因為秋天葉子是紅的”,有的孩子腦洞大開說“因為烤地瓜”,但于丹卻耐心引導孩子“我們今天割稻,但稻子脫了米粒後的莊稼杆要做什麼用”,孩子依據生活經驗回答“拿去燒掉”。她又提問,“為什麼要燒掉呢”,孩子們則表示要當肥料,于丹又問“用什麼燒”,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為“火”,瞬間就明白了“秋”字的由來。緊接着于丹又啟發孩子們思考“糟、糕、粗、糙”等字跟“米”的關系,孩子們開始踴躍地回答自己的想法。于丹在采訪中表示“為什麼孩子們能互動的這麼好,因為這就是他們的生活,他們不覺得是在讨論課本,這不是外在灌輸知識,他們讨論的無非就是自己過的日子”。在野外課堂的最後,于丹給孩子留下了作文作業《我的家鄉在池上》,究竟這些可愛的孩子會寫出什麼呢?

72小時的語文課程,教師們置身桃源深處教書,濮存昕用“一台戲”教會孩子三國故事與表演,于丹則在陣陣稻香中帶孩子體驗勞作,讀懂詩歌意義。《同一堂課》忠于紀實之真,專注表達溫暖的觸動與純粹的快樂,讓學生在自然中體味經典美文,令課堂返璞歸真,讓更多人關注到教育問題。敬請關注每周日21:10浙江衛視《同一堂課》,重拾童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