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匠心深耕丹心育人

匠心深耕丹心育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3-29 19:43:53

原标題:育人先育心 求變終求真

匠心深耕丹心育人(育人先育心求變終求真)1

火箭軍某旅官兵意氣風發地投入實戰化訓練。郭海濤攝

95後指導員如何讀懂00後戰士——

跨越“數字代溝”,升級“教育芯片”

“面對新一代青年官兵,如果不能跨越心中的‘代溝’,就難以增強教育的時代性……”

如今,面對這句耳熟能詳的話,火箭軍某旅發射連指導員鄧東睿有了更深的理解:“今天的‘代溝’恐怕很難用‘代’來衡量,差個三五歲都會有很大差異。”

鄧東睿專門查過“代溝”的含義——兩代人之間價值觀念、心理狀态、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差異。随着時代的變遷,“代”的概念在官兵心裡一次次被重新定義。

鄧東睿坦言,身為一名95後,自己居然讀不懂比自己小不了幾歲的00後戰士。他感歎道:“年紀越小的00後戰士,和數字化設備接觸得就越多。跨越‘數字代溝’是教育者的必修課。”

當兵25年的一級軍士長鄧洋永,為帶好這些“孩子輩”的戰士,經常學習時下流行的網絡語言,回家還讓兒子給自己補課。即便這樣,他仍覺得力不從心。

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強時代性和感召力,首先要确保“教育芯片”能夠高效解讀出時代的“源代碼”。

多次被評為“火箭軍優秀政治教員”的某部政委杜傾東認為,過去政治教員可以憑借能力素質、知識儲備、思維眼界等方面的優勢進行授課,但如今台上台下都是“數碼原住民”,曾經的信息優勢逐漸被拉到同一個“等高線”上,有的甚至呈現信息“倒挂”狀态,讓“教育越來越難搞”。

時代變了,對象變了,對于教育者來說,隻有真心融入官兵“朋友圈”,精準讀取他們的“活思想”,才能從本真本原上增強教育質效。

火箭軍着力打造“好講稿、好課堂、好環境、好隊伍”,正是這樣的探源之舉——

定期組織摸底調研和問計問需,針對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持續升級“教育芯片”,讓理論融入時代元素後,更好地入兵腦、進兵心。

針對網生代官兵特點,開設“雲端課堂”,編印“融媒教材”,授課增添“彈幕點評”,靈活開展“網絡問卷”“金句薦讀”等活動,在努力填平“代溝”中使教育“專線直達”。

細品這些舉措,不難洞悉背後的深意:“育人先育心、求變終求真”是教育的永恒主題,也是不變的時代“代碼”。

“東風快遞”如何在教育中“使命必達”——

用好“大流量”,激發正能量

今年年初,2021年中國正能量“五個一百”網絡精品評選結果揭曉,火箭軍新媒體工作室團隊獲評“百個優秀網絡正能量建設者”之一。

火箭軍官方新媒體平台上線3年多,粉絲突破5500萬,總閱讀量接近200億次。近年來,“中國火箭軍”“東風快遞”等新媒體矩陣不斷向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聚焦用力,“大流量”持續激發出正能量。

點開“中國火箭軍”公衆号,一部由戰士自導自演的網絡短劇《新兵小封》受到官兵熱捧。該劇用诙諧幽默的手法講述青年軍人逐夢沙場、渴望勝利、崇尚榮譽的故事,成為“全天候在線”的勵志課堂。

為配合黨史學習教育,新媒體平台推出“百年百事”“100年·100人”“理想信念教育基地網上巡禮”等欄目,新穎獨特的叙事方式令官兵耳目一新。

曾幾何時,對互聯網是“寶庫”還是“魔盒”,大家還争論不已。但現在,“過不了網絡關,就上不好教育課”已成為上下共識。

火箭軍針對青年官兵上網用網的特點,持續推出“媒體微課”,成為基層開展政治教育的好幫手。他們在強軍網開設“砺劍講堂”“長纓微課”等欄目,打造“原創品牌”,推出50餘堂微課、100餘部微視頻,構建起網絡“教育群”,把微課堂打造得有聲有色,相關經驗做法得到推廣。

今年年初以來,火箭軍在構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探索實踐中,再次把“準星”聚焦到用好“大流量”上,推出構建“網絡育人場”、打造“教育好環境”等一系列舉措——

完善、推進“雲課堂”建設,實現“千裡共上一堂課”;探索“視頻 引導”網絡課堂、思想狀況大數據分析等新形式,實現對受教育者的精準畫像、教育内容的精準推送;優化教育供給側改革,豐富個性化表達方式,增加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教育産品,不斷提升教育的吸引力與感染力。

如今,随着“網絡 ”教育模式的推廣,網絡這個“變量”正在成為教育的“增量”,不斷轉化為蓬勃的正能量。

“紮在兵堆裡的教授”為啥格外受歡迎——

播火者有情懷,講的課才有溫度

披漫天風雪,踩兩腳泥濘……當顧愛雲一身疲憊出現在深山裡的營區門口時,官兵眼含熱淚,手掌拍得通紅。

從縣城到營區有100多公裡,山路崎岖難行。這是顧愛雲第三次來到這裡。

作為一名院校教員,顧愛雲從事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26年,輾轉南北宣講輔導200多場次,被譽為“紮在兵堆裡的教授”。聽完她的課,官兵們感受一緻:顧教授講的課,我們愛聽。

顧愛雲早年執行任務時受過傷,造成視網膜脫落,治愈後不能乘坐飛機。但每次有任務時,她都争着報名參加。轉火車、倒汽車,無論路途上多辛苦,她隻字不提。她說:“紮在兵堆裡,把課堂擺在導彈發射架下,是思想政治教育課力量的源泉,也是我的使命。”

顧愛雲隻是火箭軍打造的“好隊伍”中的一員。她身上所具有的播火者情懷,也正是火箭軍為教育者設立的标準之一。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推進,火箭軍機關及領導越來越認識到,教育如同喚醒,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教育者在課堂上所展現出的家國情懷、愛兵情誼,更能打動官兵并使教育在大家心中開花結果。

翻看火箭軍為打造“好隊伍”所立的标準,不僅有“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還有“能知兵、會施教、善談心、重身教”等要求。這些要求,成為火箭軍政治教員隊伍自我培塑的新坐标。

去年12月,火箭軍組織優秀政治教員考評選拔,某旅助理工程師周廷揚從當代軍人平凡而偉大的愛情故事切入,圍繞樹立正确戀愛觀娓娓道來,講到動情處不禁哽咽難語,台下官兵也悄然落淚。

評選結果出爐,這堂課入選火箭軍“精品好課”,周廷揚被評定為火箭軍一級優秀政治教員。擔任評委的火箭軍工程大學某教研室主任李斌點評說:“播火者有情懷,講的課才有溫度!”

榮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殊榮的三級軍士長俞細文,是某基地理論服務輕騎隊的兵教員。他的體會簡單而直白:“教員率先為學為人,語言才有魅力,課堂上才有活力!”

“十觀百課”緣何讓基層官兵叫好——

千裡共享精品課,減負增效兩相宜

“這個好,解難解到了大家心裡!”看着火箭軍打造“好課堂”的“施工圖”,某旅發射營教導員馬宗勝不禁叫好。

讓馬宗勝激動的,是一份圍繞培塑青年官兵精神素養遴選“百堂精品課”計劃。這“百堂精品課”簡稱“十觀百課”,由火箭軍組織力量,圍繞成才觀、榮譽觀、奉獻觀、挫折觀、生死觀、法紀觀、道德觀、婚戀觀、消費觀、網絡觀10種價值觀,采取海選推薦、逐級評審、優中選優等方式遴選而出,以便讓官兵學有“好本子”、教員講有“好稿子”。

“講課不難,講好不易。”馬宗勝這句話,道出了很多基層政治教員的心聲。尤其是遇到培塑價值觀等“大課”,每次備課講課他都使出渾身解數,卻時有捉襟見肘之感。

不僅僅是馬宗勝有這種感覺,其他基層政治教員對此也常“撓頭”——“身在基層,眼界視野、經曆閱曆、知識儲備都有限,有心無力”“對官兵現實價值觀狀況摸不準,隻能繞着彎講、留有餘地說”“忙不過來,‘幾把刷子’就缺少這一把”……

基層政治教員的“撓頭事”,進入火箭軍政治工作部領導的視野。他們決定打造這方面授課的“資源池”——

在軍以上單位黨委機關組織開展“一人一課”活動,讓領導幹部帶頭講大課,讓官兵在悟透的基礎上夯實信仰的根基。

基層部隊按照“金句導學、主課主學、微課輔學、網文薦學”方式編寫教案講稿,在“學習砺劍”教育平台開設“優質講稿”專欄,實現精品課千裡共享。

借助軍事院校師資力量優勢,形成以黨的創新理論解讀為重點的“課程群”,為開展常态化理論服務走基層等活動提供充足理論營養……

機關統籌,資源共享,“資源池”很快有了一定規模,達到了為基層政治教員減負與助力的效果。

此時,也有人擔心:“勤快婆婆”會不會慣出“懶媳婦”?

探訪基層,一個個忙碌的身影令人欣慰:好講稿并非照搬照用,而是結合實際進行轉化,更對基層官兵的胃口了。

少了費時費力的憋教案,有更多時間把目光投向身邊的官兵,不僅授課效果好了,基層政治教員用在自身學習充電、練兵備戰上的時間也明顯增多了。

倒背如流到底算不算學深悟透——

知識隻是載體,價值才是目的

“不加理解死記硬背的‘死知識’,怎麼可能跟得上官兵的‘活思想’?”這是某團政委劉激揚多年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悟。

采訪中,他講了一個故事。

那年夏天,一名通信專業的女戰士因傷病卧床休息。半個多月裡,她背下了一本50多頁的教材。正巧旅領導來調研,這位女戰士展示了倒背如流的功夫,卻被旅領導幾個延伸問題問住了。

“業務學習如此,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如此,都必須學以緻用。知識一旦與靈活運用脫節,就不會有太大價值。”劉激揚說。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盯着實效展開。”火箭軍為此立起了“有鮮明觀點、有精彩故事、有真摯情感、有啟發調動、有好的表達”的施教标準,并将其融入日常備課、教員培訓、檢查考評之中,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生氣、接地氣、聚人氣。

施教标準的出台,很快催生出了教育的新氣象——

今年年初,在火箭軍政治工作部軍人大會上,部領導圍繞“我們所處的時代”“我們所幹的事業”“我們所要的成長”作輔導,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幹”等方面層層剝繭、環環解扣,大家聽了,感到非常解渴。

前不久,某連指導員陳立以“拉直心中問号、感悟理論魅力”為主題,進行“問答辨析式”授課,一輪輪“互相提問、一起回答、共同探讨”,讓教育充滿了參與感、思辨性和吸引力。

探訪座座軍營,火箭軍官兵正以“好講稿、好課堂、好環境、好隊伍”為抓手,努力實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知、情、意、行的統一。在火箭軍各級共同構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努力下,一個個導彈陣地上必将催生出前所未有的勇氣和銳氣,托舉長劍直飛九天。(■本報特約記者 李永飛)

(解放軍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