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放大觀看
“富貴花”鋪“富貴路”
陽春三月,濃濃綠意已暈染燕趙大地。在河北省邢台市柏鄉縣漢牡丹園,春意濃濃的景象在此延續,一盆盆牡丹錯落有緻地擺放着,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花開正豔。
柏鄉縣是“中國牡丹文化之鄉”“中國牡丹文化研究基地”,種植牡丹曆史悠久。2016年,“柏鄉漢牡丹”獲準注冊地理标志證明商标。
花開百業興,“富貴花”為當地鋪就“富貴路”。依托“千年神花”漢牡丹的品牌優勢,柏鄉縣積極扶持發展牡丹産業。目前,該縣開創了集一産種植、二産加工、三産旅遊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新業态新模式,帶動2000多人增收緻富。
以地理标志培育發展為抓手,近年來,柏鄉縣成立了牡丹種植協會,采取“公司 基地”的牡丹産業發展模式,推進牡丹種植規模化、現代化,帶動農民增收緻富。
聖丹油用牡丹基地由當地龍頭企業河北聖丹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下稱聖丹公司)投資建設,采取油用牡丹苗木繁育、示範種植、産品研發、深加工和觀光旅遊為一體的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模式。其負責人張運譚告訴記者,油用牡丹的市場前景很好,畝均收益在3000元左右。目前,該公司開發出牡丹油、牡丹花蕊茶和牡丹全花茶等深加工産品,實現産業“多點開花”。其中,牡丹籽油深加工項目年産量達200噸。
“油用牡丹進入豐産期後,聖丹公司按市場價回收,農民直接把收獲的牡丹籽送來就行。”張運譚介紹,種植油用牡丹的收入比種小麥、玉米翻倍,該縣村民魏根獻在聖丹公司務工的年收入達2萬餘元。
近年來,當地多措并舉,推動牡丹産業揚美名。該縣加強宣傳推介,目前已連續舉辦9屆中國漢牡丹文化節;舉辦大型演出、書畫攝影、商貿洽談、民俗表演等各類活動60多項;2021年以來,有序推進“牡丹超級IP項目”,豐富牡丹産業業态。
柏鄉縣漢牡丹花卉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有關負責人賈淑芬介紹,牡丹即将迎來大範圍開花期,漢牡丹園已為接待遊人觀賞做好準備。
花開可看,花熟可用,柏鄉縣依托牡丹這一“富貴花”實現産業興旺、農民增收。邢台市知識産權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柏鄉縣将進一步推動牡丹産業标準化、規模化發展,讓柏鄉漢牡丹品牌叫得更響。(蘇悅)
朵朵玫瑰香滿山
春和景明之時,花香漫上山頭,在西北曠野彌漫開來。驅車沿着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豬馱山的盤山公路一路向上,兩側可見成片明豔動人的玫瑰花田,撩撥着遊人的心弦。登上豬馱山頂,極目遠望可見丹霞地貌萬山紅遍,蜿蜒連綿。雄渾與浪漫在這片土地上糅為一體。
永登縣是聞名遐迩的“中國玫瑰之鄉”,這裡的玫瑰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玫瑰種植總面積的40%。日照豐富、降水量較少、土壤富硒的地理條件,滋養着世界稀有的高原富硒玫瑰品種——苦水玫瑰。
“苦水玫瑰畝均産量為400公斤,是其它玫瑰品種的1.3倍;出油率可達萬分之四,是其它玫瑰品種的1.6倍至2倍。它既可食用、藥用,也可用于輕工業加工,已成為本地特色玫瑰種植和深加工産業的‘拳頭’産品。”永登縣玫瑰協會會長苗西江向記者介紹,苦水玫瑰“三品一标”認定面積超過10萬畝,已獲準注冊地理标志證明商标。
手捧“金花瓣”,如何讓其播撒下更多促進特色經濟發展的“金種子”?永登縣走出一條地理标志産業做大、“甘味”品牌做強的路子。
“我們引導各方面人才、資本、技術、管理投向種植集聚區,投入專項扶持資金開展綠色标準化種植管理體系建設,築起牢固的産品質量安全屏障;同時,不斷推進深加工工藝升級和産品創新,衍生産品達180餘個品種,涵蓋食品、藥品、化妝品、保健品等領域,産業規模不斷做大,産業鍊條持續延伸。”永登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與此同時,永登縣通過實施“甘味”品牌營銷戰略,構建起“甘味”品牌、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商标品牌協同發展和互為支撐的玫瑰品牌體系。依托龍頭企業,聯合衆多企業和合作社開展産銷廣泛對接,産品在各類市場上的銷售額連年增長。2020年,永登縣苦水玫瑰産業總産值達到6.6億元,實現純收入2.6億元,種采收銷全鍊條拉動全縣3.1萬戶12萬餘人受益,人均增加可支配收入3000多元。
2021年,永登縣進一步制定了苦水玫瑰特色産業三年倍增計劃實施方案,明确繼續優化種植結構和區域布局,擴大加工能力,加大研發力度,整合品牌資源和鄉村旅遊資源,重點在二三産業上做文章、求突破,推進全縣玫瑰産業提檔升級。到2023年,該縣玫瑰年産量預計達3.2萬噸,綜合産值達到9億元,标準化種植率達到50%以上。
花海玫香孕育“美麗産業”,編織着特色經濟發展的甜蜜夢。(李楊芳)
空谷幽蘭美名揚
蘭生幽谷,香飄悠遠,讓地處中原的河南春意濃濃。在洛陽市栾川縣廟子鎮,栾川蘭花交流中心内人頭攢動,車水馬龍。“每月的1日、15日是俺們這裡的蘭花交流中心和蘭花交易市場的交易日,全縣及省内外的衆多蘭友、客商都紛紛前來洽談交流。今年俺們的栾川蕙蘭行情看漲,花農們的收入不賴!”君蕙蘭花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劉松顯告訴記者。
栾川縣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孕育了聞名全國的栾川蕙蘭,也成就了栾川蘭花産業。“目前,栾川蕙蘭已經形成涵蓋種植、觀賞、交易、電商的産業鍊,成為名副其實的特色富民産業,不僅有利于培育地方特色蘭花品牌,還可以提高山區林農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提升其産品附加值,對促進林業産業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具有重大意義。”洛陽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現在的蘭花種植戶中,很多人蓋起了新房、買了小轎車,有的人甚至在洛陽市區、栾川縣城買了房子,把孩子送到縣城讀書。”劉松顯說,花農在蘭花産業化發展中得到了實惠。
“在合峪鎮的官莊村、五村,我們依靠‘龍頭企業 合作社 種植戶 基地’的模式,運用科學的種植管理技術,帶動了40%的農戶從事蘭花種植,很多人成為了十裡八鄉有名的緻富能手。”劉松顯告訴記者,作為洛陽市林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合作社已吸納幾十家成員和種植戶,正積極籌備參加全國性花卉博覽會,把“栾川蕙蘭”地理标志品牌推向全國,讓大家的錢袋子都鼓起來。
據統計,截至目前,栾川縣已建立蘭園、蘭棚800餘個,建設蘭花交易市場2個,培植蘭花20萬餘盆,帶動林農2400餘戶,年交易額6000萬元左右。
惠風和暢,盈袖暗香。“‘栾川蕙蘭’在2021年獲準注冊地理标志證明商标,有助于提升洛陽蘭花産業在全國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下一步,市縣兩級林業部門将堅持生态優先、保護為主的理念,繼續加大野生蘭花資源保護力度,加強栾川蕙蘭品種擴繁培育技術研究,進一步提升商品蘭花的産品質量和附加值,把蘭花産業做大做強,真正成為鄉親們的‘緻富花’‘幸福花’。”上述負責人說。(李铎 徐蕾)
反季花開再争春
華東春來早,萬物競争春。本該在春節前後開花的水仙,在上海市崇明區東平國家森林公園反季開放,與百花共“争春”。
水仙花象征着吉祥與美好、純潔與高尚,是深受人們喜愛的花中珍品。在崇明盛放的10萬株“崇明水仙”,更是其中的佼佼者——重瓣、花多、花香、花大、花美,其優異的品質聞名于國内外花卉市場,與英國玫瑰齊名。如今,它獲準注冊地理标志證明商标,崇明水仙傳統栽培技藝還載入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崇明水仙反季開放,已不是第一次。”崇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産權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早在去年5月舉行的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上,“崇明水仙”就以花博會崇明園“主角”的身份精彩“亮相”。上述負責人介紹,崇明栽種水仙的記載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正德年間,但曾一度面臨絕種。上海崇明百葉水仙花專業合作社創始人施克松經過多年的研究栽培,掌握反季開花培育技術,将崇明特有的複瓣水仙重新推向了市場,帶動周邊農戶積極投入水仙花種植,種植面積逐步擴大。目前,基地共種植崇明水仙500畝,品種已增至50多種。2021年水仙商品球産量為28萬隻,産值714萬餘元。
産業培育起來,更需要打造品牌,保護品牌。借助花博會在上海舉辦的東風,崇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産權局)與“崇明水仙”地理标志權利人上海市崇明綠色食品産銷聯合會積極擴大“崇明水仙”品牌影響力,加強“崇明水仙”地理标志監督檢查與規範授權使用管理,推動“崇明水仙”等崇明特色花卉産業發展。
反季開放的“崇明水仙”飄香,為身處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上海帶來一絲撫慰。願疫情早日過去,“崇明水仙”綻放更多“美麗經濟”。(楊柳)
花舞平陰醉遊人
三月末的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花農們正在等“春”來。
平陰縣的“春天”,是從第一朵玫瑰綻放開始的。獲準注冊地理标志證明商标後,平陰玫瑰不僅在山野間開得絢爛,更在當地花農心頭上開出一朵朵鄉村振興之花。
“貼标後,咱們平陰玫瑰的知名度更高了,價格也是水漲船高,以前隻能賣2元至3元一斤的玫瑰花蕾,現在能賣到6元至7元!”提起地理标志給平陰玫瑰帶來的變化,平陰玫瑰産業發展中心主任劉勇打開了話匣子。
平陰玫瑰花大、色豔、味濃、質優、出油率高,于2010年獲準注冊地理标志證明商标。此後,平陰縣通過研發玫瑰産品、打造玫瑰文旅項目,大力發展地理标志産業,帶動平陰花農增收緻富,平陰玫瑰成為當地打開鄉村振興之門的“金鑰匙”。
“我們集結了玫瑰種植戶、玫瑰加工企業、玫瑰生産經營的主管部門等共同組建了平陰縣玫瑰産業協會。”劉勇介紹,協會緻力于推動當地以玫瑰花為原料進行産品深加工。“我們先後開發了玫瑰茶、玫瑰化妝品、玫瑰精油等130餘個産品,初步打造了醫藥、化工、香料等玫瑰系列産品産業鍊。近年來,我們順應市場需求,研發出玫瑰活性水等新産品,銷量十分可觀。”
平陰玫瑰目前種植面積達6萬餘畝,是不可多得的優質旅遊資源。近年來,平陰縣政府打造了“玫瑰花鄉”田園綜合體、“花養花”玫瑰小鎮等特色文旅項目。通過發展玫瑰文旅,平陰玫瑰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又反向帶動了玫瑰系列産品的銷售,實現良性發展。
經評估,平陰玫瑰品牌價值達27.92億元。全縣獲授權使用地理标志專用标志的企業達16家,種植專業合作社43家,全産業鍊綜合産值達60億元。
“一個多月後你再來,那時候,漫山遍野都是火紅的玫瑰花!”劉勇與記者相約5月。他堅信,到那時,火紅的平陰玫瑰将把當地人民的生活映照得更加紅火!(趙俊翔)
瑞香綻放沁芬芳
春來到,花枝俏,我國南方已是一片花香伴農忙的景象。在江西省贛州市大餘縣的金邊瑞香苗圃中,花農們正忙着搶時令、育春苗。一陣陣微風拂過,沁人心脾的花香混合着清新的泥土氣息,在贛南大地彌散開來。
“多虧了地理标志産品保護,今年我的金邊瑞香出口訂單基本全部完成!”鐘書純是大餘縣當地有名的花卉種植大戶。他告訴記者,他每年都會出口數十萬盆精品金邊瑞香,産品遠銷韓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深受海外消費者青睐。如今,他的種植基地種有金邊瑞香40餘畝,年産值可達百萬元。
在當地,像鐘書純一樣的金邊瑞香種植大戶不在少數。自2008年大餘金邊瑞香獲地理标志産品保護以來,當地政府創新思路,通過引導成立花卉生産專業合作社、扶持壯大一批花卉苗木龍頭企業、制定統一産業标準等,示範帶動花農進行标準化、專業化生産;同時出台系列政策,鼓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力破技術缺乏、銷路不暢等難題。如今,金邊瑞香已發展成為當地農業的支柱産業之一,全縣栽培面積逾7000畝,年産值可達上億元,花卉生産帶動上千農戶。
大餘金邊瑞香以“色、香、姿、韻”聞名遐迩。如何保留住金邊瑞香獨有的芬芳?标準化建設是抓手。國家金邊瑞香種植标準化示範區(下稱示範區)的成功創建,正是大餘縣積極推動标準化生産管理、提升金邊瑞香産品品質的有力佐證。
“示範區的建設,讓更多農戶掌握了金邊瑞香種植技術标準,也讓金邊瑞香的品質大大提高,在市場上更暢銷了。”大餘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為進一步增強示範區的輻射帶動能力、擴大标準化示範的覆蓋面,當地成立了示範區建設領導小組,通過制定地方标準、開展技術培訓、宣傳相關知識等舉措,切實提升金邊瑞香品質和經濟效益,推動金邊瑞香産業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持續注入活力。
花香怡人,更要持久。打造涵蓋花卉種植、苗木銷售、賞花休閑等全産業鍊的花藝小鎮;利用花卉苗木的觀賞價值發展鄉村特色旅遊,改善生态環境;搭建互聯網電商平台,拓寬銷售渠道……近年來,當地不斷延長金邊瑞香産業鍊條,打造地理标志“金字招牌”,進一步做大做強金邊瑞香産業,提升産品的市場知名度和影響力,讓“品牌之花”的芬芳逐漸飄出國門,飄向海外。
苗圃中,一行行春苗排列整齊,青翠的瑞香玉葉在春日暖陽的照耀下油綠光亮,宛若鑲上了金邊,靜等着下一次的華麗綻放。(薛佩雯 廖達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