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
美文心閱
菩提樹别名:沙羅雙樹、阿摩洛珈、阿裡多羅、印度菩提樹、黃桷樹、思維樹、畢缽羅樹、覺樹等。是榕族榕屬的大喬木植物,葉片呈橢圓形,大大的,厚厚的,表面光滑,花期一般都是在每年的3-4月,花生于葉腋,不見真面目,稱隐頭花序成對腋生。
"菩提"一詞是梵文Bodhi的音譯,意思是覺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開悟,突入徹悟途徑,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等。
佛門中,菩提樹是聖樹。相傳,喬達摩·悉達多35歲那年放棄苦行,來到菩提伽耶城(今印度比哈爾邦伽耶城)郊,一座名叫舍那村的一株樹下結跏跌坐(俗稱雙盤)。經過七天七夜的靜坐幂思。
達摩·悉達多終于在這一天,天将破曉時豁然大悟成道。于是,那棵畢缽羅樹也就成了佛教聖樹。樹以地而名,也就有了菩提樹這個名字(這一地方被稱為菩提伽耶或菩提場)。佛教徒将它視為佛的象征,每見有菩提樹,便要繞樹敬禮,焚香散花。
我國記載最早的是廣東的王園寺(現光孝寺)的菩提樹,是梁武帝時一位僧人從西竺(今印度)帶來的。随着佛教傳入中國,菩提樹在中國也有深遠的影響。
唐朝初年,僧人神秀與其師兄慧能對話,寫下詩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慧能看後回寫了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對師兄弟以物表意,借物論道的對話流傳甚廣,也使菩提樹名聲大振。
春天,菩提樹厚厚的葉,綠的搶眼;串串的花,白的醉人,花開得嬌豔,開的俊俏,開的讓人忘卻世俗,忘卻煩惱。一串串,一簇簇的菩提花,随風漫舞,數不清的蜜蜂在花蕊間吸食着菩提花的甘甜。
菩提樹葉片呈心型,前端驟然變得細長似尾,被稱作“滴水葉尖”,十分俊俏,如做成标本,那清晰透明、薄如輕紗的網狀葉脈名曰“菩提紗”,有人在上面畫上佛像,成為佛教徒珍愛的信物。
夏末秋初,樹葉的顔色開始遞變,黛綠間疏黃,殘紅隐現。菩提樹的落葉腐爛後,不像别的樹葉全部化為泥,它的葉面腐爛了,但是葉脈卻完整地保留下來,形成的網狀結構猶如披紗一般。人們會選擇菩提樹葉作為送給子女的禮物,以表達對他們勤學好進并能“先知先覺”的期望。
菩提樹不僅是”神聖之樹”,而且具有藥用價值。它是治療哮喘、糖尿病、腹瀉、癫痫、胃部疾病等的傳統中醫藥,另外對抗癌症、心血管疾病、神經炎性疾病、神經精神疾病、寄生蟲感染等都有顯著效果。
《華嚴經》雲,“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菩提是覺悟和智慧,它讓人豁然開朗,頓悟真理,達到超凡脫俗的境界,它亦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煙雨紅塵,熱鬧俗世。在菩提樹下,感覺夏天的涼爽,冬天的溫暖。
作者:美文心閱, 公衆号:meiwenxinyue,天津人,熱愛文學,用筆墨心悅心靈。作品散見報刊、雜志,天津市作家協會會員。
—《END》—
美文心閱,meiwenxinyue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