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嶽陽樓記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嶽陽樓記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7-20 19:09:51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嶽陽樓記(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嶽陽樓記知識點整理)1

一、文章知識

1、本文出自《範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學家、政治家範仲淹。

2、歸納段意

第一段:寫重修嶽陽樓的背景和作記的緣由。(記叙)

第二段(寫景)描寫嶽陽樓周圍雄偉景色,引出遷客騷人各不相同的“覽物之情”。引出下文。

第三段:(寫景、抒情)寫“遷客騷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寫“遷客騷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議論)抒發作者闊大胸懷和政治抱負。揭示全文中心。

3、首段交待了什麼内容?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答:寫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績,交待作記緣由,為後文的闊達胸襟做鋪墊。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卻仍然“重修嶽陽樓”這說明了什麼?答:說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奮發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曠達胸襟。

5、第二段中,“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這句在全文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答:承上啟下

《嶽陽樓記》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記”為名,借題發揮,表達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滕子京重修嶽陽樓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2.①文中表達作者贊美滕子京的語句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②表明作者寫此記的原由的句子是屬予作文以記之。

③表現洞庭湖“勝狀”或“嶽陽樓大觀”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晖夕陰,氣象萬千。

④前人之述備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賢今人詩賦。

⑤“遷客騷人”覽物之情有兩種:悲和喜;作者認為覽物之情應該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登斯樓也中的“斯樓”是指“嶽陽樓”。

⑦在句子“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

⑧在句子“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之為”是指:一、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

⑨在句子“是進亦憂,退亦憂”中,“進”指:居廟堂之高;“退”指:處江湖之遠。

⑩在句子“是進亦憂,退亦憂”中,“進亦憂”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退亦憂”指: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現作者闊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現作者政治抱負的句子: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⒀、句子“微斯人,吾誰與歸”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寫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晖夕陰,氣象萬千。

⒂、《嶽陽樓記》中最能表達作者政治見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⒃、“遷客騷人”抒發“覽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

嶽陽樓記 知識點(一)

2.①文中表達作者贊美滕子京的語句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3.選文中描寫微波時水面月光的句子是浮光躍金。

4.選文中描寫無風時水中月影的句子是靜影沉璧。

5.由“漁歌互答”,你能聯想到《三峽》中哪兩句漁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6⑵文中表達作者遠大的政治抱負、點明文章中心論點的句子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7.文中“二者之為”中的“二者”具體指的是:(用原文回答)答:遷客、騷人。

8.⑴文中“進亦憂”,“退亦憂”中的“進”與“退”分别指的是什麼人?

進:居廟堂之高  退:處江湖之遠

⑵“古仁人之心”和“二者之為”的本質區别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微斯人,吾誰與歸”句中的“斯人”具體指古仁人。

9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年,你應該有怎樣的胸襟與抱負?(略)

10.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嶽陽樓”,這說明了什麼?說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奮發有為的治理政事,由此可以看出他博大的胸襟,和一般的遷客不同。

11寫重修嶽陽樓盛況的句子是: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予其上。

13.第2段在文章的結構中起什麼作用? 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14.第2段從哪幾個角度寫洞庭湖景象的?分别突出了它怎樣的特點?從空間和時間兩個角度來寫洞庭湖的。空間上突出洞庭湖的廣大;時間上突出洞庭湖早晚景色多變。

15.從空間上突出洞庭湖廣大的句子: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16.時間上寫早晚景色多變的句子;寫盡湖光山色的語句:朝晖夕陰,氣象萬千。

17.“此則嶽陽樓之大觀也”中的“此”具體指哪些内容?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晖夕陰,氣象萬千。

18.“前人之述備矣”照應前文哪句話?刻唐賢今人詩賦予其上。

19.“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句起到怎樣的作用?起過渡作用,由景入情,領起下文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20.作者用哪些話概括了遷客騷人的悲喜之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悲: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喜: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目的:為了将遷客騷人的悲喜情感和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景自然轉入抒情,引發下文的議論,突出文章的主旨。表達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政治抱負。

2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現範仲淹怎樣的思想境界?憂國憂民,以下為已任的政治抱負,積極向上的、奮發有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高尚品德。激勵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憂國憂民,無私奉獻。

22.結尾作者發出“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慨歎。就全文來看,這句話有何言外之意?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願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

23.第二段文字中寫洞庭湖全景的是哪幾句?突出了洞庭湖什麼特點?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晖夕陰,氣象萬千。壯闊浩淼

24.“銜遠山,吞長江”中的“銜”和“吞”用詞極妙,妙在哪裡?用拟人寫法把洞庭湖這一無生命之物寫得極具生命之感,活靈活現地表現了“遠山”“長江”跟洞庭湖的關系,突出了洞庭湖的氣勢。 第三段描繪的畫面特點是陰晦蕭索,第四段描繪的畫面特點是晴朗明麗,如果請你朗讀,應分别讀出悲涼低沉和喜悅昂揚的語氣。

25.“微斯人,吾誰與歸”中斯人指的是具有什麼思想的人?你對這一思想有何理解?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的人。這是一種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的體現,顯示了一種博大胸懷。

26.與“悲”相對應的八個字是: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與“喜”相對應的八個字是: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27.為人應心胸豁達,切勿患得患失,就如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所寫的那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惟有如此,方可成就一番事業。

28.“微斯人,吾誰與歸”句中的“斯人”具體指古仁人。

29. 作者對嶽陽樓景色不作具體描寫的原因是前人之述備矣

30.①嶽陽樓與武漢的黃鶴樓,南昌的滕王閣合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②“海鷗翔集,錦鱗遊泳”一句的修辭是對偶,借代。

31.把“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改譯成陳述句,并說說該句的作用。

看到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應該有所不同。引起下文。

32.“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三句話因其文質兼美而脍炙人口。請選擇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結合《嶽陽樓記》和自己的生活談一談你的體會。談體會既要聯系原文,又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如選第一句可圍繞政治理想來談,選第二句可圍繞曠達胸襟來談,選第三句可圍繞遠大抱負及民族責任感來談。言之成理即可

33.嶽陽樓風景管理處拟在門票上印制“嶽陽樓簡介”,請你根據文章内容代寫一段說明性的文字。嶽陽樓位于湖南嶽陽,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之一。登上此樓,可以觀賞洞庭湖的壯美景象。曆代文人墨客登臨抒懷,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學家範仲淹曾寫下千古絕唱《嶽陽樓記》,嶽陽樓因此聞名天下。

34.請舉出一些中國曆史上具有遠大政治抱負和曠達胸襟的古仁人?孟子,屈原,杜甫

35.③本文将叙事、寫景、抒情、議論相結合.文章一開頭以叙事為主,記述了重修嶽陽樓和作記之事.然後由事入景,寫在嶽陽樓所見的自然形勝,觸景生情,用一問句"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自然引起下文所寫的景不同,情亦不同,一悲一喜,形成鮮明對照.最後由情化理,進入議論.作者否定"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已悲的"情",提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生天下之樂而樂”的鮮明觀點.

36.根據你的積累,請寫出文中的“前人”描寫洞庭湖景色的一個完整詩句。

示例一: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示例二: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37.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38.文章第四段主要運用的表達方式是什麼?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麼?議論 作用:點明主旨,竹筏作者曠達的胸襟和遠大的政治抱負。

39.出自本文的成語:百廢具興、政通人和、心曠神怡、浩浩湯湯。

40.領導幹部要實踐“三個代表”,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做到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41.表達作者憂國憂民思想的句子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42.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43.由“四面湖山收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幅對聯,你一定能想到範仲淹《嶽陽樓記》中的兩句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44.借鳥歡魚躍描繪晴明之景的句子:沙鷗翔集,錦鱗遊泳。

45.通過寫“花草鳥蟲”來展現春景美的句子:沙鷗翔集,錦鱗遊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46.動靜結合,描寫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中考鍊接

1.比較甲乙兩個文段,在下面表格的空格處填上相應的内容。

文段

寫 景

抒 情

《嶽陽樓記》

1.

淫雨霏霏

2.

春和景明

《醉翁亭記》

3.

山間之朝暮

4.

山間之四時

2.乙段中“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的“樂”與甲段中作者的“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樂”,内涵有什麼不同? 答:乙段中“樂”既抒發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又暗含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悶情懷;甲段中的“樂”不隻表示與民同樂的思想,而且表現崇高的思想境界。

3.“是進亦憂,退亦憂”中的“進”和“退”分别指什麼? 答:“進”是指居廟堂之高,通俗一點就是說在朝廷上做官。“退”是指處江湖之遠,通俗一點即是說不在朝廷上做官,隐退江湖。

4.請寫出選文中具體體現“二者之為”的兩個短語,并說出“二者之為”所表現的胸懷與古仁人有何不同?(用原文回答) 答:“憂讒畏譏”和“寵辱偕忘”。二者之為:“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或者“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請結合選段内容,簡要分析第② ③ 兩段對第④ 段的作用。答:②③段緊扣上文的“異”字細緻地描繪了“霪雨霏霏”和“春和景明”這陰晴兩種景象以及遷客騷人由此産生的憂、喜兩種覽物之情。這兩段描寫為第④段的議論奠定基礎。

6.本文标題為《嶽陽樓記》,内容上卻大量描寫洞庭湖的景色,試分析作者的用意。 答:因為前人對嶽陽樓的描繪已經很詳盡了,作者另辟蹊徑以湖的景色來烘托嶽陽樓,用湖的浩浩湯湯、氣象萬千的景物特點引出後面的登樓之情,為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做鋪墊。

7.範仲淹在《嶽陽樓記》中表現強烈的憂患意識,而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抒發了“與民同樂”的政治理想,範仲淹的“憂”與歐陽修的“樂”在本質上有什麼聯系?請談談你的看法。 答:“憂”與“樂”在本質上是一緻的。範仲淹無論位居高官或是退居民間,都挂念國家、百姓;歐陽修雖然遭到貶谪而失意,仍積極施政,與百姓同樂。他們都心憂天下、以天下蒼生為念,始終關心百姓疾苦,關注百姓悲喜。

8.作者用兩段文字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其用意是什麼? 答:意在與“古仁人之心”作對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胸懷和高尚情操。

9.“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請你用自己的話并結合引用原文中的句子說一說,兩種不同的覽物之情各是怎樣的?作者在文中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答:兩種不同的覽物之情是看到天氣好景物好以物喜,看到天氣不好,景色悲涼以己悲。文中闡述的主要觀點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0.範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達了對友人滕子京的勸勉,結尾作者發出“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慨歎。就全文來看,這句話有何言外之意? 答: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願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

12.從全文看,歐陽修的“覽物之情”,體現了他什麼樣的思想?他的這種“覽物之情”與範仲淹筆下“遷客騷人”們的種種“覽物之情”有什麼根本的區别? 答:歐陽修的“覽物之情”體現了他與民同樂的思想。範仲淹筆下的“遷客騷人”們立足于個人的得失和榮辱,因而他們的種種“覽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異。歐陽修的立足點是“民”,他與民同樂,把百姓的樂當作自己的樂,把百姓的安居樂業作為自己的理想。這就是他們的根本區别。

13.下面一則鍊接材料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有什麼聯系?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思想境界?

【鍊接】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範仲淹:表達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抱負,強調為人要有寬闊的胸襟和崇高的人格,以天下為己任,吃苦在前享樂在後,激勵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憂國憂民,無私奉獻。 孟子:強調君王應該重視百姓,關心百姓的生活疾苦,以百姓為先為本,和百姓同甘共苦,即民本思想。

14.讀了本文,你可能會聯想到我國古代許多“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偉大人物,請舉出一位,并寫出他的類似“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的一句名言來。 答: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或“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樓者面對兩種不同景色産生了“悲”和“喜”的感情,作者寫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麼?請結合選文回答。 答:登樓者以物喜、以已悲的感情,是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感情,也表明作者希望像“古仁人”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二、理解背誦

(1)寫遷客騷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麼?

答:悲“去國懷鄉,憂讒畏譏”;喜“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2)描寫微波時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麼? 答:浮光躍金。

(3)描寫無風時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麼? 答:靜影沉璧。

(4)表現作者關心國家大事的句子是什麼?(表現進亦憂,退亦憂的句子是什麼?)

答: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5)“進”“退”分别照應什麼? 答: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

(6)突出表達作者曠達胸襟的句子 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7)突出表達作者偉大的政治抱負的句子(與現在“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精神相似的句子。)

答: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8)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麼? 答:屬予作文以記之。

(9)請從文中找出總寫嶽陽樓“大觀”的語句。其中最有氣勢的兩個詞是什麼?

答: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晖夕陰,氣象萬千。(銜、吞)

(10)贊美滕子京政績的句子是什麼? 答: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11)第二段中說“前人之述備矣”,照應上文哪句話? 答: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12)從空間角度描寫嶽陽樓雄偉景象的句子是什麼?

答: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晖夕陰,氣象萬千。

(13)從時間角度描寫嶽陽樓景象的句子是什麼? 答:朝晖夕陰,氣象萬千。

(14)由“四面湖光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副對聯,你能想到範仲淹《嶽陽樓記》中的兩句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政治抱負)。面對人生中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我們應擁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的心态。

(15)句子“微斯人,吾誰與歸”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16)“遷客騷人”抒發“覽物之情”的句子有:①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②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

三、思考:

(1)第三四段作者用虛筆設想了一明一暗兩個場景,為什麼會産生一悲一喜的結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氣的陰晦晴朗會影響人的情緒,天氣惡劣才會“感極而悲”,天氣美好才會“心曠神怡”。

(2)第三、四段與文章主旨有什麼關系?(寫這兩段的目的是什麼?) 答:推導出“古仁人之心”與“二者之異”,表現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3)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是什麼? 答:以物喜,以已悲。

(4)第五段中“或異二者之為”中“二者”指的是什麼?這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作者對“二者之為”持什麼态度? 答: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否定。

(5)作者贊美古仁人的實際目的是什麼? 答:否定遷客騷人的悲喜觀,勉勵友人。

(6)“遷客騷人”“古仁人”的區别在哪裡? 答:悲喜觀不同:遷客騷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7)第五段的議論作用是什麼?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發了作者的政治抱負;勉勵友人。點明中心。

(8)詞語欣賞。陰風怒号,濁浪排空。 答:“怒”以拟人的手法寫出了風勢之大,聲音之響。

四、問題思考(一):

1、為什麼要從滕子京寫起?

  答:因為是應滕子京之請而作記,所以有必要先叙滕子京重修嶽陽樓的事,也是對滕子京的贊頌,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對友人被貶的同情和當政者的不滿。

2、第2段如何寫景?“銜”、“吞”二字的作用是什麼?

  答:作者抓住特點概括地描述了嶽陽樓的景象。首先指出嶽陽樓的勝景集中在洞庭湖,接着從空間寫了浩瀚的湖面,又從時間寫湖上變化萬千的壯麗景象。六個短句,既精煉,又有氣勢。"銜"、"吞"二字形象地寫出山在湖中,湖蓄江水的壯闊氣象,把靜止的景物寫活了,人格化了。作者在這裡并沒有對嶽陽樓詳加描繪,原因有二:第一,作者明言"前人之述備矣",因此不必再去重複;第二,從全文看,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于介紹嶽陽樓的建造經過和它的構造及景物,而在于借景抒情。

3、第3、4段寫了什麼内容?

答:這一段描寫了洞庭湖景色陰晴的變化以及遷客騷人登樓時不同的心清。這段内容緊扣上段概述洞庭湖“朝晖夕陰,氣象萬千”和“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意思分段來寫。

4、作者認為古仁人之心和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裡? 答: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個人遭遇或外物的觸化而發生變化;古仁人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本節中有些句子有前後照應的關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把它們找出來說明它們的關系或作用。

答:“朝晖夕陰,氣象萬千”,為下兩段分别寫洞庭湖上“淫雨霏霏”和“春和景明”的景象伏筆。“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既承接上文寫景的句子,又引出下面兩段文字,其中“情異”,是關鍵詞,是全篇抒情、議論的基礎。

6、作者發了什麼議論?為什麼在文章末段發這樣的議論?

答:作者借虛拟的"古仁人",即自己心目中具有高尚品德的人與上文的遷客騷人對照,表明了對兩種悲喜觀的不同态度。作者肯定了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實際上是否定、批評了遷客騷人的悲喜觀。作者對遷客騷人的批評,也是對好友滕子京的善意而含蓄的規勸。作者又以古仁人的名義從正面引出了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見解,表明自己不為個人得失而悲喜,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懷抱。作者在文章末尾用這樣的精神自勉,其中當然包含對好友的期望。

7、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沒有關系,跟個人遭遇也沒有關系。那麼跟什麼有關系呢?

答:他們“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不是憂“民”,便是憂“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來;他們"進亦憂,退亦憂",可見他們的"憂"跟個人的進退、榮辱都沒有關系。他們是為民生疾苦而憂心忡忡。

8、說說“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和“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兩句中的“異”字,分别指什麼内容。

  答:“覽物之情,得無異乎”的“異”,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出的“遷客騷人”不同的感觸,即“悲”與“喜”兩種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的“異”,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遷客騷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壞的影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而“重修嶽陽樓”,這說明了什麼? 答:說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不以己悲”,仍然奮發有為的治理政事,由此也可看出他的闊大胸襟,跟一般的“遷客”不同。

②作者用哪些話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和“喜”?這樣寫的目是什麼?

  答:“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悲”;“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概括說明了“遷客騷人”的“喜”。這樣寫是為了将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入議論,突出全文主旨。

③在最後一段中,作者是怎樣把上述警句放在顯著的位置上?

  答: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設問方式逐層推進,最後才點出警句。先用比較方式設問,以“不以物喜……則憂其君”闡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顯示了“古仁人”的闊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問“何時而樂”,使文章又推進一層。問後而警句出現,給人印象極深。

10、怎樣理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答:作者在列舉了悲喜兩種情況後,筆調突然激揚,道出了超乎這兩者之上的一種更高尚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雖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堅定的意志,不為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之心不改,“進亦憂,退亦憂”。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議。作者也就此拟出一問一答,假托古聖立言,發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曲終奏雅,點明了全篇的主旨。

五、問題思考(二):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卻重修嶽陽樓,這說明了什麼(作者寫“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目的是什麼)? 答:說明滕子京雖然被貶谪,卻依然積極進取,有“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

2.“銜遠山,吞長江”用“銜”和“吞”寫出了洞庭湖的什麼特點?

答:生動表現了遠山、長江和洞庭湖的關系,寫出了洞庭湖的浩淼和氣勢。

3.第二段表明“嶽陽樓之大觀”的句子是什麼?景物特點怎樣?

答:“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晖夕陰,氣象萬千。”表現了洞庭湖景象開闊而多變化的特點,渲染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

4.表明洞庭湖的地理優勢的句子是什麼?    答:北通巫峽,南極潇湘。

5.作者寫嶽陽樓及其周圍景色的目的是什麼?景色特點與作者本人特點有聯系嗎?

答:寫嶽陽樓及其周圍景色的目的是引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景色特點與作者本人特點吻合:洞庭湖景色開闊,極有氣勢,這與作者的開闊胸襟和宏偉氣度吻合。

6.由景入情,領起下文的句子是什麼?

答:然則北通巫峽,南極潇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7.三、四兩段寫出哪兩種不同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的不同覽物之情?

答:景色一:天氣陰冷(陰); 相關覽物之情: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悲)

景色二:春光明媚(晴); 相關覽物之情:心曠神怡,寵辱偕忘。(喜)

8.洞庭湖一帶并沒有虎和猿,怎樣理解“虎嘯猿啼”?

答:可能是遷客騷人覽物時産生的幻覺,也可能是由風聲産生的想像。

9.郦道元在《三峽》中也以“猿鳴”烘托凄涼的氣氛,他是怎樣寫的?

答: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0.陰情兩幅圖畫,都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 答:由白天到黑夜。

11.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的實質是什麼? 答:他們的悲喜之情是(以物喜,以己悲。)

12. 作者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的目的是什麼?

答:與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對比,突出古仁人之心。

13.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麼? 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襟闊大);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以天下為己任)。

14.遷客騷人的思想感情與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答: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己悲。(思想感情受外物好壞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思想感情不受外物好壞和自己的得失所左右,有開闊的胸襟,以天下為己任。)

15.“居廟堂之高”和“處江湖之遠”分别指什麼?“進”和“退”分别指(呼應)什麼?

答:“居廟堂之高”指在朝廷做官,“處江湖之遠”指不在朝廷做官。“進”指(呼應)“居廟堂之高”,“退”指(呼應)“處江湖之遠”。

16.用原文語句回答怎樣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17.點明中心的句子是什麼? 答: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18.“或異二者之為”中的“二者”指什麼? 答:遷客騷人的“以物喜”、“以己悲”之情。

19.“微斯人”中的“斯人”指什麼人? 答:古仁人(暗含滕子京)。

20.範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達了對滕子京的勸勉,結尾發出“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感慨。就全文來看,這句有何言外之意? 答: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願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

21.“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思想境界? 答: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抱負,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品德。

22.本文以作“記”為名,借題發揮,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及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23.第三段、第四段具體表現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這兩段内容,分别以“悲”和“喜”為首字,寫以組不少于五言的對偶句。

答:(1)悲陰風怒号,喜漁歌互答。(2)悲景色隐晦,喜天光晴朗。

24.“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三句話因其文質兼美而脍炙人口,請選擇你感受最深的一句,結合《嶽陽樓記》和自己的生活談談你的體會。 答: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滕子京在自己的政治生涯遭受挫折之時,仍然奮發有為,政績卓著,有積極的政治理想,這是他身上最寶貴的東西。這啟示我們:生活中不會一帆風順,隻有不畏逆境,志存高遠之人,方能使自己的人生永閃光芒。

25.你如何看待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理想?

答:我國古代就有“與民同樂”的思想,孟子也有“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民本思想,不過這是針對君主提出的,目的在于緩和封建統治者和人民之間的矛盾,客觀上有利于人民,但不具有普遍意義。範仲淹把它發展成“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并以此作為仕途進退的原則,則具有深遠影響。他的“憂君”思想,雖然帶有時代的局限性,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鑒和教育意義。

26.從表達方式上看,這篇文章運用什麼表達方式?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将叙事、寫景、議論、抒情自然結合起來,既有對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對湖光水色的描寫;既有精警深刻的議論,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記樓,記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 作用:以簡馭繁,巧妙地轉換内容和寫法;内容充實,情感豐富。

27.本文的立意和構思有什麼特點?

答:将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