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雙雙中毒罪魁禍首竟是豆腐乳?N海都記者 陳燕燕 通訊員 黃榕芳,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夫妻雙雙中毒罪魁禍首竟是豆腐乳?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N海都記者 陳燕燕 通訊員 黃榕芳
多喝水,
平時,這句再熟悉不過的話,
竟險些要了人命!
前些天,48歲的龍岩主婦阿梅(化名)
在2小時内喝了5000毫升水,
她昏倒在家,大小便失禁,
差點丢了命!
很多人覺得,
多喝水,好處多多,
其實,短時間裡喝很多水,
可能中毒。
每天喝5升水,連喝了5年搶救4天,阿梅才好轉。家人心有餘悸,他們告訴醫生,阿梅聽信朋友圈的“養生秘方”,每天都要喝5升以上的水,相當于10瓶大瓶的礦泉水,号稱能排宿便、清腸毒。家人覺得不靠譜,多次勸說,但阿梅不聽,一口氣堅持了5年。雖然喝得多,但平時她都是分多次喝完5升水的。
4月22日,阿梅心血來潮,一起床就拼命喝水,不到2小時就喝完了5升水,她憋得慌,想上洗手間,卻突然暈倒,家人吓壞了,趕緊喊來救護車,把她送到龍岩市第二醫院。入院時,她意識不清,大小便失禁,醫生發現她重度水中毒,出現了低鉀、低鈉,滲透壓也低于正常水平,引起了電解質重度紊亂、腦水腫,随時可能心髒驟停,醫生當場下了病重通知書。
網絡圖
幸好,經過神經内科專家的細心救治,次日阿梅就清醒了。出院前,醫生一再叮囑她,不要再一次性喝太多水。
一次喝太多,小心水中毒類似的意外不少!
今年3月,27歲的廣州女子為了憋尿做B超,半小時内快速喝水2500毫升,導緻水中毒,突然抽搐、意識喪失、皮膚發冷;
去年4月,57歲的福安大伯吃了酵素,喝了很多水,他突然嘔吐、乏力、昏迷,被送到醫院搶救。
龍岩市第二醫院神經内科的蔣瑞姝副主任醫師說,水中毒是指長期喝水過量,或短時間内大量喝水,随着水分的排出,人體内以鈉為主的電解質會受到稀釋,血液中的鹽分會越來越少,吸水能力随之降低,一些水分就會很快被吸收到組織細胞内,使細胞水腫。
通常,水中毒分為急慢性,運動後短時間内大量飲水出現血液稀釋,會引起急性水中毒;孕婦或老年人可能腎功能減退,如過量飲水,容易引起慢性水中毒。
她提醒,天氣漸熱,人體大量出汗後,體内的電解質會随之丢失,如果此時大量飲用開水卻未補充鹽分,可能出現肌肉抽搐或肌肉痙攣性疼痛。水中毒還可能引起頭痛、惡心、嘔吐、血壓上升、複視等症狀,嚴重者可能導緻昏迷、心髒驟停,甚至死亡。因此,一旦發現有人水中毒,要立即切斷患者的飲水,一般輕度患者可自行恢複,重症患者要及時就醫。
喝水有講究,應多次慢飲多喝水有好處,但喝水不是多多益善。據人民日報報道,世衛組織專家曾聲明:“每天飲用超過4L水可能水中毒,導緻大腦功能受損,甚至死亡”。但專家也強調,這種情況罕見,需要一次性攝入過量的水,才會導緻水中毒。
福建協和醫院營養師楊淩說,按中國營養學會膳食指南要求,男性每天推薦1700毫升,女性推薦1500毫升的飲水量。在高溫或強體力勞動的情況下,除了相應提高補水量,還應同時補充鹽分。
她提醒:
喝水時,不能一口氣猛喝,應少量多次,尤其是口渴時;每次喝100-150毫升為宜,間隔半小時;最好喝白開水,可适當喝一些淡鹽水,水溫30℃以下最好;不要等到口渴才喝,不要喝得太快太急,不要喝太多冷飲,飯前不喝水。早起後,空腹喝一杯水,可降低血液黏度,增加循環血容量;睡前也可喝一杯水,預防夜間血液黏度的增加。天氣漸熱,運動後、B超前憋尿,可選擇淡鹽水,或含有鈉、鉀等電解質的運動飲料。
泌尿系統結石、痛風、高尿酸血症患者,每天要比普通人多喝一點水;心髒、腎髒功能不佳、浮腫的患者和孕婦,每天要比普通人少喝一點水;正常母乳喂養的6個月以内嬰兒不需額外喂水,如奶粉喂養也不宜過稀過稠,正常比例。
編輯:東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