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表示歡迎的句子

表示歡迎的句子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2 20:55:43

#本文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溝通在現代社會已經成為一門經久不衰的課程,尤其是在相對含蓄而内斂的中國,溝通能力甚至能和一個人的情商挂鈎。“好的”改成“好滴”,“來了”改成“來啦”,“哈哈”表示敷衍,互聯網上的語言規則越來越多。有人認為這是“文字讨好症”,有人則認為這是一種禮貌,你怎麼看?

表示歡迎的句子(來了改成來啦)1

情緒是人類天生就有的本領,當使用文字溝通時,情緒依然會貫穿其中,這就是所謂的“見字如面”。從古至今,文字一直包含着情緒含義,以此成為溝通的基礎。

在人人皆會線上聊天的時代,人們在打字聊天的的同時,也在無意中塑造了線上聊天的溝通生态。在生活、工作中都充斥着打字聊天時,字與字之間的情緒差異就被凸顯,為了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語氣含義,互聯網聊天溝通話術已經悄然興起。

一、沒想到:哈哈和哈哈哈的意思不一樣

五級互聯網沖浪選手小李(化名)深知“呵呵”是無論如何不能說出口的“互聯網髒話”,但沒想到還是載在了“哈哈”上。小李的女朋友發了一張搞笑小貓動态圖,于是小李回複:“哈哈”。但被女朋友說:“感覺有點冷漠、好敷衍、和呵呵就差一點嘲諷。”

小李百思不得其解時,被室友科普了一下:“哈哈和哈哈哈是兩個意思,如果要表達開心一定要多打幾個哈哈哈哈哈哈哈,十分開心還可以用恍恍惚惚紅紅火火。”

表示歡迎的句子(來了改成來啦)2

圖:來源于百度知道答主@LC595523628

安安(化名)同樣在打字溝通上遇見過麻煩,她剛開始進入職場時,打字溝通都保持着很正式的口吻,但總是有同事隐隐擔心她有情緒,甚至一些職場中年齡較大的前輩覺得她不是很謙遜。

“後來組長告訴我說,除了郵件要保持正式語氣以外,常規的同事之間打字一對一溝通,要學會用‘呢、啦、滴’這類的溫和一些的語氣助詞。把不行改為不行呢,做完了改為做完啦,好的改為好滴,這樣才能表達你的情緒與态度,留出情緒的餘地。”安安說,“後面我也習慣了這樣溝通,一些工作溝通的軟件上,表情包很少,或者發一些表情包也不是很合适,多打兩個字并不累,但是确實能解決很多摩擦的問題。”

表示歡迎的句子(來了改成來啦)3

有外賣顧客曾在網上吐槽遇到的聽障人士騎手溝通十分沒有禮貌,語氣生硬。

表示歡迎的句子(來了改成來啦)4

顧客表示,感覺“服務态度不好”,“多少有點不禮貌”,“很不舒服”。被有相關知識的聾啞人學校老師科普,說因為聽障人士的語序和表達和正常人不一樣,能夠拼成完整的主謂賓就很不錯了,如果用很多形容詞或者感情類的詞彙他們是無法拼出來的,很難表達出感情。這位老師表達道:“平時上課他們說出來的都是老師,黑闆,我擦,誇我嗎,這樣溝通的。”

如果沒有這位老師的科普,可能很多這類的特殊人士就要被誤解了,這就是互聯網聊天中文字的力量了。

顯而易見的是,文字本身确實是帶有感情,除了一些無法使用感情詞彙的特殊人士外,普通人卻是多少都有一些打字溝通的智慧。

利用一些語氣、感情詞語來提升表達的确定性,避免拿捏不好态度,讓對方想多導緻一系列不該有的摩擦,這點幾乎已經成為互聯網沖浪選手們的必修課。

二、鏡面現實:互聯網話術同樣存在着多面性與排他性

場域就是人域,不同的溝通關系中,溝通話術也會随之有所不同。為了避免格格不入,大家的話術會随着關系而有所不同。

這點不僅在線下成立,在線上聊天也同樣成立。同樣表達收到了的意思,對待不同角色,前文提到的安安現在會選擇不同的詞語來回複。

表示歡迎的句子(來了改成來啦)5

安安表示,她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開始對不同的角色使用不同的語氣與溝通話術,但這樣隻是還原了現實溝通的語氣而已,“無論是現實還是網上,我都是回複老闆收到,絕無可能給老闆扣個666吧”。

其實,類似這樣的話術似乎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語言表達,既充斥着對待不同角色的多面性,又自成一套規範,對此甚至有很多網友做了一些總結萬能模闆,以此來應對各種溝通問題。

表示歡迎的句子(來了改成來啦)6

自從社交關系“上網”後,經由鍵盤或手寫轉換成的文字“發送”出去就等同于從自己的口中說出來。

在日常生活中,說話者可以憑借語氣用同樣的詞語表達不同意思。大多數人際往來所蘊含的深層次含義也确實往往需要“聽”而非“閱讀”來理解。但隔着手機、電腦屏幕的人們卻因為距離而更難以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情感,也更難理解對方想表達的感覺。

因此合适的溝通話術是一個很好的輔助工具,那些不可言說的感覺可以通過“約定俗成”的語句被表達出來,這樣多面的話術便被大衆使用和創造。

同樣需要注意的是,互聯網話術的興起,也帶來了排他性。

語言天生就帶有趨同性,在群體的交際交往中,同類的語言交際行為,以及對同一種語言的态度、情感、認知等心理活動取向,都能幫助人們從個體融入群體,或從群體脫離成為個體,語言認同的推動使得群體達成。

對于一些中老年人來說,“呵呵”“哈哈”以及“微笑臉”的特殊含義,是很難理解的,更不會有人特意為他們去解釋,這使得大多數年輕人面對長輩給發來的呵呵,微笑,總是在心頭淡淡的掠過一絲尴尬。

為此,甚至有一些教師培訓專門培訓回複詞語的雷區,提升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效率,确保大家都是同頻同類,提升群體意識。

表示歡迎的句子(來了改成來啦)7

而不同的小衆圈子,也有自己的獨特話術來溝通,很多年輕人會利用話術的多面性來選擇自己的群落,排除與自己“風格不符”、“無法交流”的網友。

如漢服圈中制作簪子首飾的小姐姐被稱為“簪娘”,注重漢服規範性的自稱為“形制黨”,或者飯圈女孩将喜歡的愛豆稱為“本命”,将團内最小的人稱為“忙内”。

表示歡迎的句子(來了改成來啦)8

這些話術自我構建成了一個圈子圍欄,享有一套獨特的社群規範、話語體系和規則,在潛移默化中區分開了不同圈子的人群,排他性很強,不能理解字詞含義的人幾乎無法與圈内人完成足夠深入的的溝通,以此來形成封閉性和私密性。

很多互聯網人也應該深有體會,不同的大廠甚至有自己不同的互聯網黑話,以此完成一種排他性溝通,提升群體溝通的門檻。

這些不同的話術将個體塑造成了某種特定類型的人,并且對同群體保持高度的認同,進而表達出社會認同和文化認同。

這似乎是一種現實的鏡面投射,還記得那句朗朗上口的“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嗎,本意其實是這種土匪間的黑話形式,換了一張臉又繼續遊走在互聯網社會中。

三、非用不可:文字讨好還是基本禮貌?

溝通在現代社會已經成為一門經久不衰的課程,尤其是在相對含蓄而内斂的中國,如何溝通以達成目的更是人人都想學習的重要法門。當把溝通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其實隻是手段變了,内涵、方法、習慣幾乎都沒有改變。

谄媚的表達不會因為上網就變得富有攻擊性,憤怒的情緒也不會因為遠距離溝通就消解殆盡。

由于互聯網的深度普及,攜裹大衆逐漸适應順從起了這種互聯網話術風潮。

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用這些互聯網話術是為了從情緒上讨好對方,而還有人說所謂的“溝通話術”就比如中介銷售都是固定模闆,為的就是通過與你溝通達成最終的銷售目标,還有人說這屬于基本的禮貌,就與當面溝通面帶微笑是一樣的。

其實,無論是讨好還是禮貌,都是從個人的目的角度出發的。使用一些互聯網話術來減少摩擦、增加好感、圈定群落,與線下學習溝通的人都是一樣的,都有自己的溝通目的,而非純粹是出于一種直覺或天性。也不用給這些話術扣上一些亂七八糟的帽子,話術隻是一種理性簡單的工具,運用話術的人所抱有的想法賦予了這種工具意義。

四、結語

為溝通效率而生的工具,依然會在人類的曆史進程中迷失。大多數的話術誕生之初,也都是從現實角度來說,為了更簡單直接的達成溝通目标。但在這過程中由于情感的複雜性、人類的社會性,也衍生出來了各種話術的固定意義,這反而又成為了溝通的門檻。

從火星文,到今天的“呢、滴、啦”體、“圈子文化”、“互聯網黑化”,最終都并沒有提升溝通效率,反而增加了學習的成本與門檻。

溝通最難的是雙方的真誠與信任,而在貌似開放了精神世界的互聯網上,種種話術的門檻與多面性,混雜着利益的基準,都決定了大家的溝通無法做到透明高效,這也許從來就不是互聯網工具該解決的問題,而隻是一種曆史的重複。

互聯網上的溝通話術也必将随着互聯網對生活的深入滲透,而類似于真實社會重的話術積累一樣,逐漸呈現出更豐富的社會情态。

本文由 @瑞瑞女士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本文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原創激勵計劃》出品。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 CC0 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