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 伊特魯裡亞和古羅馬的藝術
第二節 古羅馬建築
古代羅馬建築是建築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它承載了古希臘文明中的建築風格,凸顯地中海地區特色,同時又是古希臘建築的一種發展。古羅馬在公元前2世紀成為地中海地區強國,與此同時羅馬人也開始了羅馬的建設工程。到公元1世紀羅馬帝國建立時,羅馬城已成為與東方長安城齊名的世界性城市。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已經相對完善,城市逐步向藝術化方向發展。羅馬建築與其雕塑藝術大相徑庭,以建築的對稱、宏偉而聞名世界。
古羅馬建築是古羅馬人沿用亞平甯半島上伊特魯裡亞人的建築技術,繼承古希臘建築成就,在建築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新的一種建築風格。古羅馬建築在公元1~3世紀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築的高峰。
古羅馬建築一般以厚實的磚石牆、半圓形拱券、逐層挑出的門框裝飾和交叉拱頂結構為主要特點。包括:拱門結構,拱架結構,桁架結構,梁柱體系,噴泉結構,門楣結構,拱券結構,交叉拱頂結構,多穹頂結構。
古羅馬建築的使用範圍很廣: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以及巴爾貝克太陽神廟等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鬥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四、五層樓房的公寓式住宅。
古羅馬世俗建築的結構相當成熟,與功能結合得很好。羅馬帝國各地的大劇場,觀衆席總構圖呈半圓形,逐排擡高,以縱過道為主、橫過道為輔。觀衆按座位号從不同的入口進入,人流進出有秩序。舞台後面是化妝區,化妝區的遮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與現代大型演出性舞台的基本構造類似。古羅馬多層公寓常用标準單元。一些公寓底層是商鋪,樓上住宅有陽台,這種同現代公寓也相似。從劇場、角鬥場、浴場和公寓等構造來看,當時建築設計這門技術科學已經相當發達。
古代羅馬的建築是使用柱子承重,而不是使用“牆”承重的。使用柱子作為框架,屋頂與房檐的重量通過梁架傳遞到立柱上,牆壁隻起隔斷的作用,而不是承擔房屋重量的結構部分。古羅馬建築能滿足各種複雜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結構,獲得寬闊的内部空間。巴拉丁山上的弗萊維王朝宮殿主廳的筒形拱,跨度達29.3米。萬神廟穹頂的直徑是43.3米。
十字拱
公元一世紀中葉,出觀了十字拱,它覆蓋方形的建築空間,把拱頂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無需連續的承重牆,空間因此更為開敞。把幾個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組合起來,能夠覆蓋複雜的内部空間。羅馬帝國的皇家浴場就是這種組合的代表作。古羅馬城中心廣場東邊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中央用三間十字拱,結構水平很高。
君士坦丁巴西利卡
《古羅馬萬神廟》
公元一世紀建造的羅馬大角鬥場,可容納五萬觀衆,隻用了5~6年時間就建成了。它建在一個填沒的湖上,但地基竟沒有明顯的沉陷。
《羅馬鬥獸場》
公元二世紀中葉建造的巴爾貝克太陽神廟,周圍45根柱子,每根高19.6米,底徑2米,都是用整塊花崗石加工而成的。在神廟後牆8米高處,砌有三塊各約500噸的大石塊,可見當時起重能力之大。
《巴爾貝克太陽神廟》
公共浴場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設施。從火房出來的熱煙和熱氣流經各個大廳地闆下、牆皮内和拱頂裡的陶管,散發熱量。據維特魯威《建築十書》記載,劇場的座位下埋有銅質的共鳴甕,以改善音質。最遲在公元1世紀中葉,已經在窗上安裝幾十厘米見方透明度很高的平闆玻璃。
《第度凱旋門》
羅馬第度凱旋門發展了古希臘柱式的構圖,使之更有适應性。最有意義的是創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組合,如券柱式和連續券,既作結構,又作裝飾。帝國各地的凱旋門大多是券柱式構圖。出現了由各種弧線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結構的集中式建築物。公元2世紀上半葉建于羅馬郊外的哈德良離宮,是成熟的實例。
《哈德良皇帝的離宮》
紀念柱是羅馬帝國紀念性建築的另一種形式,留存至今的《圖拉真紀念柱》是其代表作。該柱高27米,柱頂上曾經立有圖拉真皇帝的銅像,圓柱上有環繞柱身23圈、長達200多米的浮雕帶,詳細記載着羅馬軍隊征服達契亞人的曆史。
《圖拉真紀念柱》
歐洲建築風格-古羅馬建築 公元四世紀下半葉起,古羅馬建築潮趨衰落。 十五世紀後,經過文藝複興、古典主義。古典複興以及十九世紀初期,法國的“帝國風格”的提倡,古羅馬建築在歐洲重新成為學習的範例。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20~30年代。
小資料:建築價值觀的演變大緻經曆了五個階段:(1)實用建築學階段,追求适用、堅固、美觀的建築;(2)藝術建築學階段,視建築為"凝固的音樂";(3)機器建築學階段,把建築看作"住人的機器";(4)空間建築學階段,認識到"空間是建築的主角";(5)環境建築學階段,認為建築是環境的科學和藝術。本世紀,建築價值觀已開始進入第六階段--生态建築學階段。人類經曆了适應環境、利用環境、改造環境以緻發展到污染、破壞環境之後,随着人類文明程度的提高,才逐漸意識到要保護環境,恢複自然生态環境和部分曆史人文環境。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人們的當代環境藝術觀念形成和發展起來了。美術界、環境界、建築界的有識之士紛紛行動起來,探索環境藝術問題。而建築界對環境藝術的研究,是上個世紀50年代後期,從研究環境行為與環境設計效果的關系開始的,是從研究社會生态學、研究人對環境的心理行為要求,包括藝術審美需求開始的。
藝術寶庫帶您進入藝術的神聖殿堂,領略藝術的美,生活的美!藝術寶庫是美術愛好者的福地,古今中外藝術的集大成者,美術資料豐富全面,供藝術家們學習研究的交流平台。有需要請glail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