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時光,是握不牢的落沙,越想抓緊,卻流逝得越快。歲月擁有一雙無形的手,悄然無息地将人生這本書翻過了一頁又一頁,刻下難以泯滅的印迹。時光催人老,再堅固的東西也抵不過它的消磨,更何況是那些平凡的物件?曾經伴随一代人長大的國貨會慢慢褪色,破舊,被飛速發展的社會所淘汰,逐漸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中。
時光易老,回憶難銷,這些物件雖舊,卻也見證了一輩人的生活,代表着一個時代的印迹,值得我們去珍惜。
印象老物件
有種“站車”叫“Kie丫”兒時你是否也坐過?
據網友介紹,70年代前,福州鄉下曾有習俗,外婆在外孫(女)出生14天時要辦“三擔”(包括雞、線面、嬰兒衣、搖籃),4個月時要送“giu丫”,周歲時,要送“kie丫”,以竹子為材料做的約有1米高、70厘米直徑、栅欄式的、用于嬰兒安全站立的“站車”。
老煤爐,小時候,你拎過它嗎?這絕對是隻有70、80後才知道的老物件!
二十年前,你的家是什麼模樣?
老舊的沙發,藤椅。毫不起眼的鐵架,上面放着當年最貴重的家私——電視,有這麼一台電視,在那時,是多麼讓人豔羨。
記錄回憶的聲音,孩童時代的老物件,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這個也是我們童年的高檔貨,錄過我童年的聲音,錄過愛聽的電視劇歌曲,主要,我那時聽“潇灑走一回”還靠它呢!那天在朋友家看到它,不禁熱淚盈眶!它的年齡肯定比我大多了。
縫紉機,閩江牌,看起來就像是很有名氣的感腳。
福州藤漆皮枕,質量杠杠的!
不少“老福州”或許還記得這種藤漆皮枕:以木為骨、以藤為筋、蒙上牛皮、髹漆繪花,摸上去光滑清涼、結實又有彈性。它曾是解放前福州女必備的嫁妝,每一個都要4個匠人經過五六十道繁雜工序才能完成。如今它們早已在市面上絕迹,而在鼓樓區,還有一位堅守這種手藝的老伯,制作着也許是福州最後的一批藤漆皮枕。
“鄭興利”的剪刀
在過去,福州凡是制作、經營刀具和刀器的商鋪,招牌中大都帶有一個“利”字。老福州朋友是不是還記得老字号“鄭興利”?家裡是不是還有一兩把“鄭興利”剪刀?
從清朝末年一直發展到現在,“鄭興利”的鄭氏家族成員成了如今福州城内唯一世家祖傳的剪刀制作藝人。
“美且有”豬油糕
“還記得豬油糕、雪片糕嗎?不僅僅是年輕人提到它會有這般懷念。一些老福州人,甚至轉大半個福州城去“追味”。福州最老的‘美且有’糕餅鋪,是許多老福州心中,好吃點心的代名詞,這老字号糕餅,已經有150多年的曆史了。
草包飯
“草包飯”有一個專用名稱,叫“笳包”(福州方言讀音大緻是“gajubao”)以前老福州人愛吃草包飯。做草包飯就必須用到這種草包,米要在水裡泡過一會兒才能裝進洗淨的草包裡;然後把裝了半包米的草包豎着放進一個缽子中,裝水(水位不要漫過大米)。最後把缽子放進高壓鍋隔水蒸,15分鐘後,香氣四溢的草包飯出鍋了。如今,“草包飯”幾乎已找不到了,隻在一些高級酒店仍然可以見到它的身影,名稱不一定叫“笳包”,制作也更精緻。
這是1962年福州市發行的票證:“福州市周歲内兒童購買票”。專供家中有1周歲以内小朋友的家庭使用。
票證旁邊的說明文字可以了解到,當時每個小朋友每月的供應量:煉乳1瓶,乳兒糕2包,兒童食糖(包括糖果)每月1斤。購買票全季通用,過季作廢。
在物質匮乏的年代,買一碗鍋邊都要糧票。而且家中子女都比較多,父母親必須勤儉持家才能解決全家的溫飽。
在今天看來,這些老物件是多麼的珍貴……在過去的歲月,這些物件都是普通、常見的。時光的車輪不斷向前,帶來了新事物,也将老物件留在過去。等我們回過頭去探尋,已經難得一見的舊貨讓我們更加的珍惜。
來源于網絡
嘿……點個小贊再走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