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衛視頻道常務副總監周雄也沒想到自己的一個無心之舉會成就一檔節目。
去年5月的一天,周雄在飛機上翻看雜志的時候,無意間看到一篇講述聲音魅力的文章,他頓時覺得這個切入點非常好,就将雜志偷偷帶下飛機,将那一頁複印了三份,分别給了三個制片人,建議他們可以從聲音的角度創新一檔欄目。
《聲臨其境》總導演徐晴就是三個人中的一個,她也沒想會通過這張小紙片,研發出《聲臨其境》這一檔原創節目,并在半年後火遍中國。
80多個節目方案中唯一上線的
曾經主導研發、制作出《變形計》、《一年級》、《成人禮》等原創節目的徐晴覺得自己是湖南衛視一個比較邊緣的制片人,紀錄片、晚會、真人秀都能做,并不是像其他制片人一樣專攻一樣。“說的好聽是多元,說的不好聽就是邊緣。”徐晴這樣調侃自己,但恰恰是這樣多元導緻的邊緣讓她少了很多其他制片人身上背的包袱,反而輕裝上陣,更容易進行跨界融合,創造出新的模式。
就在徐晴拿到周雄給的小紙片之前的一個月,她做了一個“2017書香中國全民閱讀季啟動式”的晚會,這是一個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湖南省委、省政府共同主辦的活動。
在晚會上,徐晴團隊邀請94版《三國演義》原班配音班底用配音的方式演繹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片段,這段配音後來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多次登上熱搜榜單,徐晴意識到,聲音似乎開始成為一個大家關注的熱點。
《三國演義》配音 小紙片,這就是《聲臨其境》誕生的最初推動力。
很多事情的成功都是多個因素共同就位的結果,從時機和内環境的角度來看,《聲臨其境》的誕生也恰逢其時。去年6月至9月份,湖南衛視經曆了包括頻道總監在内的多位管理層大換血,人事調整帶來了一系列新政,其中創新能力是着重提升的一個方面。湖南衛視由此确認了每月征集創新方案,評審,制作樣片,試播等一系列評估流程,并逐漸固定化,方便優質的原創節目能搭上播出快車道,用最快的速度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
不得不說,這一次改革是成功的,因為換做任何一個衛視,都很難有這樣的魄力推出《聲臨其境》這樣一檔節目,這在當時看來是非常冒險的。
“大家都說,這不是一檔廣播節目嗎?還能做成電視綜藝?”現在回憶起來,徐晴還能記得當初提案是面對的質疑。然而節目播出後,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主管電台的副台長緊急召開會議,号召全台學習《聲臨其境》。“做這樣一檔節目不應該是我們的專長嗎,怎麼反而讓衛視先做了出來?”
當初征集方案的時候,一共有80多個方案,光徐晴團隊就提了二十幾個方案,由制片人和台領導組成的評審小組會對各個方案打分,高分通過的節目會制作樣片。樣片完成後,由各個制片人、台内領導組成的評審小組會對各個節目進行打分,《聲臨其境》就是當時的冠軍方案,之後進行試播。從最初有這樣一個設想到最後節目正式上線,一共經過了7個月,這已經幾乎是國内綜藝節目開發最快的速度了。
湖南衛視給原創的新節目設立了專門的節目帶進行試播,當初一共有4個節目進行試播,但成功上線的大型節目隻有《聲臨其境》一個,從最初的80個方案,到4個進入試播,到最後僅1個正式上線的大型欄目,說《聲臨其境》是百裡挑一并不過分。
也就是說,在正式放在觀衆面前接受檢閱之前,它其實已經經曆了層層篩選。以創新聞名的湖南衛視在推創作節目方面,的确具有超強的眼光和執行力。
将單調做到極緻,玩一個反差
如果我們站在現在的角度來看《聲臨其境》這檔節目,自然覺得它豐富又有趣,不然也不會獲得這麼高的評價和收視率,但是如果我們回過頭來看,在這個節目最初策劃的時候,如何讓配音這麼單調的事情精彩的呈現出來,其實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徐晴最初也沒想到《聲臨其境》會成為一檔大衆節目,“因為配音和聲音是一個很小的東西,通常喜歡的人年齡偏大,而喜歡配音的年輕人是很小衆的一部分死忠粉,所以它的定位是非常垂直、非常精細的,觀衆可能是偏輕熟齡的那種。并沒有想到最後它會成為一個大衆的、爆款的節目。”
如何将單調、碎片化的配音變得更具有畫面感、戲劇性、連貫性,符合電視綜藝的收視習慣,這是徐晴當初面臨的最大難題。
徐晴想到的第一點不是如何給配音、聲音加東西,反而是砍掉多餘的,将單調做到極緻。現在社會非常浮躁,反而簡單、極緻的東西能引起大家的共鳴。于是節目确定了以配音、聲音為核心,其他的都是陪襯和輔助。
第二點是反差。這是為了節目的戲劇效果和可看性特意強調的,也是這檔欄目立意之初自帶的屬性。
《聲臨其境》中的反差有很多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演員聲音與畫面的反差。平時我們看動畫片或電影、電視劇的時候從來不會在意配音,因為配音演員都躲在幕後,他配的好是應有之意,而觀衆看不到他們幕後的表現,并不會覺得有多難、多精彩。在《聲臨其境》中,導演特意将配音畫面和演員的表現放在一起做對比,産生強烈的反差。比如朱亞文配《喜歡你》中金城武的時候,原本硬漢形象的他說起港台腔來居然“原聲附體”,讓人們産生強烈的不真實感,造成劇烈的戲劇沖擊。
第二個層面是演員聲音與本人形象的反差。比如,韓雪配《頭腦特工隊》時,8個角色任意切換,每一個都惟妙惟肖,完全颠覆了她平時給人的和聲細語的淑女形象,連導演陳凱歌都驚歎不已。
于是第三個層面反差也就很明顯了,就是演員實力與他平時公衆印象的反差。有網友評論說,《聲臨其境》是一個偶像制造機,每一期都輸送好幾個偶像,并且是實力圈粉。的确,很多觀衆對演員有一些偏見,認為演員都沒什麼文化、沒實力,能夠演戲、出名全憑長得好看、運氣好,而多數綜藝節目請明星是利用明星的人氣,插科打诨,很少有節目能真實展示一個演員的實力。《聲臨其境》做到了,很多觀衆看完的第一個感覺是,朱亞文好厲害,以前以為他隻是行走的荷爾蒙;韓雪好強,之前還以為她隻是花瓶。
這正是徐晴希望做到的,這幾年文化類的綜藝節目非常火,包括《詩詞大會》、《朗讀者》等,《聲臨其境》也是這樣一檔節目,輕娛樂、重實力,讓觀衆脫離輕浮的搞笑,而沉下心來看内功。
《聲臨其境》的出現也代表了中國綜藝節目的一種轉向或回歸,從最初相對正經、嚴肅的綜藝到《快樂大本營》、《歡樂喜劇人》這樣完全搞笑的節目,又開始回歸文化屬性、分量感。
除了盛極而衰的基本規律,這種轉向也反應出消費升級下,觀衆審美意識增強,對于文化消費更加挑剔,也反應出網絡媒體強勢崛起帶來的觀衆構成的變化(由此帶來消費口味的變化)。甚至也有一部分政策導向的原因。
做真人秀綜藝的核心是做人
曆經11期節目,《聲臨其境》獲得了全國網收視率0.94、網絡播放量14億、豆瓣評分8.3這樣的好成績。很多人對徐晴說,你好厲害,能想到這樣一個創意,這樣的一個特别的切入點。
實際上,執行比創意重要多了,很多創意都死在執行的路上。
《聲臨其境》的策劃從最初誕生到定稿修改了28稿,每一期的台本徐晴她們都要一遍遍修改,“沒有一個結點,也沒有數修改過多少次,因為拍攝現場都會不斷改。”
知名導演、演員、制片人柳雲龍在參與節目的時候非常好奇《聲臨其境》的制作流程,“當時他聽說我們一周錄一期節目的時候很震驚,因為他們拍戲都是磨很長一段時間的劇本,他很難想象我們怎樣用這樣的頻率做一期節目,還要協調這麼多演員。”徐晴說,“其實我們都習慣了,做綜藝節目就是這樣的一個節奏。”
徐晴戲稱他們是對觀衆最好的節目,因為管完了晚飯,管夜宵,管完夜宵管早飯,因為節目經常錄通宵。
“我們找的觀衆都非常專業,很多是學表演或播音的學生,他們很敬業,也很珍惜這樣難得的機會,很多人甚至邊看邊記筆記。”
正是這種專業,讓最後《聲臨其境》每期選出的冠軍都能服衆,因為完全就是觀衆一票一票選出來的,不會出現因為有嘉賓評委存在,給予較大投票權重造成的比較主觀化的評選結果。
“讓他們放心,對節目産生信任很重要,隻有這樣他才會在節目中調動出積極性,充分表現自己,如果隻是簽個合約,來走個過場,那沒有意義,節目也不會好看。”徐晴說。
之前從未參加過綜藝節目錄制的柳雲龍,在參加完《聲臨其境》的錄制後就表示,“在這個節目上折了不丢人,因為大家都很強。”多年的節目制作經驗讓她總結出做真人秀最核心的一點,那就是“做人”。
做真人秀就是做人,發掘每一個人的優點,找到他們最有趣的一面展現給觀衆,讓人在節目裡立起來。
“我們找的這些演員其實私底下都是非常有趣的人,因為我們找演員的時候,目标就是實力派演員,而不是局限于流量明星。還有一個原則就是盡量避免綜藝咖。”
這種獨特的選嘉賓的方法是《聲臨其境》好看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為觀衆有機會見到一些有實力卻平時很低調的明星的表現,而不是輾轉在各個不同節目的熟悉面孔,在不同的台上說着同樣的段子。
未來
這一季收官後,徐晴和團隊放了半個月的假,因為這一段時間,大家的節奏都太緊張了。
至于下一季的播出時間,徐晴的回複是,一年一季,因此應該是明年此時。
回首這11期欄目,盤點得失,徐晴認為最大的成功和困難都在人身上。有一期錄制時,張豐毅突然感冒,發高燒,直接住進醫院,差點沒有錄成。
“沒有辦法,這就是靠天吃飯。”徐晴很坦然。
當然,多半時間,錄制都很順利,說到遺憾,徐晴表示,主要是時間緊迫,在演員邀約,某些環節的設置上,沒有做到極緻。
比如,《聲臨其境》每一期都有三個環節,經典之聲就是做經典的配音,魔力之聲是利用演員們的聲音塑造各種各樣的角色場景,最後的聲音秀就是四個嘉賓聚集在一起,合作一個橋段,最初設計的考量是層層遞進的效果,戲劇沖突不斷增強。但徐晴坦言,由于時間緊迫,最後一個部分不太滿意,在人的資源上沒有充分的時間磕,其實這一部分有很多想法,但是沒有時間執行,下一季會在這上面下功夫。
來源:藝恩網 作者:孟佳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