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貝殼看上的房源為啥都會說代理的

貝殼看上的房源為啥都會說代理的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20:43:01

5月5日,貝殼找房控股有限公司(NYSE:BEKE,以下簡稱“貝殼”)發布公告稱,将以介紹方式在港交所主闆上市,預計于5月11日上市交易,股票代碼為“2423.HK”。

而就在不久前,貝殼被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列入“預摘牌名單”中。選擇在此時回港交所上市,或許也是貝殼的無奈之舉。

但貝殼的“無奈”遠不止此。

貝殼看上的房源為啥都會說代理的(貝殼的真相房難賣)1

圖據IC photo

在過去的2021年,貝殼可謂是禍不單行。就連CEO彭永東在2021年全年業績說明會上也直言,2021年為貝殼“空前艱難”的一年。

2021年5月,貝殼創始人左晖離世;7月,網傳貝殼中介費下調;10月,貝殼傳出裁員消息;12月,貝殼遭渾水機構做空……再疊加全年一系列的調控政策,貝殼仿佛走入寒冬。

财報顯示,貝殼2021年全年淨虧損達5.25億元,雖然調整後淨利潤為正,達22.94億元,但是同比下降近60%。

此外,截至2021年12月31日,貝殼活躍代理同比減少8.7%,移動端月活(MAU)同比下滑22.4%。

這些數據無不訴說着貝殼當下的困境。

重壓之下,貝殼的股價也一路走低。截至2022年5月9日收盤,貝殼報11.37美元/股,總市值136.11億美元。相比于去年2月的高點,貝殼市值已縮水超過80%。

貝殼看上的房源為啥都會說代理的(貝殼的真相房難賣)2

貝殼股價走勢圖(周K線)

(一)

空前艱難的2021年

2001年初,左晖在北京創辦了鍊家房地産經紀有限公司。3年之後,鍊家逐步發展至30家門店。

2018年4月,左晖選擇将鍊家升級為貝殼找房。這一升級主要體現在将自身的定位變成平台:既保留鍊家作為自營業務,也以平台模式推出加盟品牌“德佑”,吸引各地中介機構品牌入駐。鍊家體系内的三個品牌分工因此初步形成:貝殼找房做線上平台,線下鍊家主攻一線城市、德佑主攻二三線等較低線市場,而兩者都作為商戶入駐貝殼找房。

換句話說,鍊家和貝殼找房平台的關系,其實類似于京東自營和京東。

從目前貝殼的營收結構來看,收入主要由三部分構成:二手房交易、新房交易、新興服務和其他服務。據2021年财報,三項收入占總營收之比分别為39.6%、57.5%、2.9%。

也就是說,二手房交易與新房交易是貝殼的主要營收來源,營收貢獻超過97%。

而貝殼的空前艱難,也體現在其2021年的财報中。

1.營收與GTV大滑坡

從2018年起,貝殼構建的線上、線下雙渠道網絡布局以及經紀人合作網絡(ACN網絡)機制,開始初見成效。

财報顯示,2018年貝殼營收為286.46億元,同比增速為12.3%;随後貝殼進入高速增長期,2019年和2020年營收增速分别達60.6%和53.2%。

而到了2021年,貝殼總營收為807.52億元,同比增長14.6%。公司營收增速已經出現明顯放緩。

貝殼看上的房源為啥都會說代理的(貝殼的真相房難賣)3

來源:公司财報、紅星資本局

從2021年單季度來看,财報顯示,貝殼在2021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單季營收分别為206.97億元、241.74億元、180.96億元、177.86億元;營收增速分别為190.7%、20%、-12%、-21.6%。

2021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貝殼連續兩個季度的單季營收出現負增長。而2021年下半年的營收大滑坡,也拖垮了貝殼全年業績。

再看市場同樣關注的GTV(成交額)指标表現。

财報顯示,2021年貝殼GTV為3.85萬億,同比增長10.1%。與之相比,貝殼在2019年、2020年GTV增速分别為84.5%、64.5%。

顯然,貝殼GTV數據在2021年全年表現同樣令人失望。

分季度來看,尤其是2021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貝殼的單季GTV同樣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也就是說,2021年貝殼GTV的較差表現,同樣是受到下半年數據所拖累。

貝殼看上的房源為啥都會說代理的(貝殼的真相房難賣)4

來源:公司财報、紅星資本局

客觀來說,2021年下半年,貝殼營收和GTV出現大滑坡與行業大環境有關,但這也為貝殼未來的市場空間拉響了警報。

2.毛利率進一步下滑

财報顯示,貝殼2021年淨虧損5.25億元,相比2020年淨利潤約27.8億元“由盈轉虧”;經調整後淨利潤近23億元,相比2020年淨利潤57.2億元下滑近60%。

從單季數據來看,2021年四個季度中,2021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貝殼分别出現17.65億元和9.3億元的虧損。

這也體現在公司的毛利率上。财報顯示,2021年貝殼的毛利率為19.6%,和2020年相比下降了4.3個百分點。

從2021年各季度表現來看,除了第一季度之外,其餘三個季度貝殼毛利率同比2020年都出現下滑。其中,2021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貝殼毛利率分别為15.2%和16.4%。

貝殼看上的房源為啥都會說代理的(貝殼的真相房難賣)5

來源:公司财報、紅星資本局

對于公司毛利率下滑,貝殼的解釋為:

其一,是收入結構持續向貢獻率較低的新房交易服務轉變;

其二,在二手房交易中,鍊家代理的固定成本及銷售傭金成本高;

其三,在新房交易中,涉及關聯方代理及分銷渠道完成的新房交易比例增加,以及自身擴大銷售團隊增加成本。

概括起來,就是新房二手房業務都不好做,同時各項成本上升,最終導緻貝殼賺錢能力不斷下降。

3.門店、經紀人數量開始下降

寒冬之下,貝殼找房的門店數量和經紀人數量也開始減少。

财報顯示,截至2021年末,貝殼門店數量為51038家,同比增長8.7%。但若是将這一數據對比2021年上半年的情況,截至6月末,貝殼門店數量為52868家。

也就是說,僅是2021年下半年,貝殼就關掉了1830家門店。

此外,截至2021年末,貝殼聯網經紀人45.5萬人,同比下降7.8%;活躍經紀人人數超過40.6萬人,同比下降8.7%。

(二)

市場遇冷,逆勢提傭需慎重

一直以來,二手房業務與新房業務就是貝殼的基本盤,但在2021年,這兩項業務尤其是二手房業務遭到巨大沖擊。

2021年全年,貝殼二手房交易額從上年1.94萬億元增至2.06萬億元,同比增幅隻有6.1%,大大低于上年同期49.5%的同比增幅。

拆分到各個季度,财報顯示,2021年下半年,貝殼二手房業務的GTV和營收均出現大幅下降。

究其原因,與政策調控相關。自2021年以來,多個城市推出了二手房成交指導價,更為關鍵的是信貸收緊,二手房出現了審核周期長、放款慢的現象,二手房剛需隻能延時滿足,與新房之間呈現出“跷跷闆效應”。

大環境之下,二手房成交量也開始逐漸疲軟。

據房天下數據,2021年7月-11月,代表城市二手住宅月均成交面積為77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7.3%,較2019年同期下降12.8%。

貝殼看上的房源為啥都會說代理的(貝殼的真相房難賣)6

眼看二手房市場遇冷,貝殼也想出了“自救”措施。

用二手房業務收入金額除以總交易金額,會得出二手房業務的貨币化率,貝殼這個數據在2021年在悄悄發生了變化。

2021年下半年,貝殼在總交易金額下降的同時,二手房交易貨币化率卻在不斷提升,從2021年第二季度的1.47%,一路上漲至2021年第四季度的1.69%。

也就是說,二手房不好賣,貝殼選擇增加中介費用。

貝殼看上的房源為啥都會說代理的(貝殼的真相房難賣)7

來源:公司财報、紅星資本局

這或許也證實了去年多家媒體報道的貝殼提高傭金率這一消息。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7月,一張關于調整中介費的截圖在網上傳播開來,主要内容是房産交易中介費不得超過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3倍。

雖然很快幾家中介公司回應沒有接到相關通知,相關消息也不了了之,但政策對于中介機構的傭金率是否會調整,貝殼的這種恐慌情緒依舊蔓延到資本市場。

再從新房業務來看,2021年全年,貝殼新房業務交易額小幅增長16.31%至1.61萬億元,對應收入464.72億元,同比增長了22.5%。

除此之外,和二手房業務上調服務費率的邏輯相似,貝殼的新房業務中介費用也在增加。

财報顯示,貝殼新房交易貨币化率也在提升。從2017年的2.54%,提升至2021年前三季的2.81%,而到2021年第四季度,新房交易貨币化率已經達到3.17%。

在行業不景氣大背景下,有着渠道優勢的貝殼選擇逆勢提傭,或許這也是“美化”财報的方式之一,但這同樣為貝殼埋下諸多隐患。

況且,即便是房産交易傭金率提升了,在2021年貝殼财報依舊是“由盈轉虧”的表現。

一邊是逐漸走向存量市場的房地産行業,一邊是與對手、消費者、房地産商之間的博弈升級,貝殼這兩項業務的天花闆或許也正逐漸顯現。

(三)

新業務有未來嗎?

被動處境下,貝殼也嘗試着想要講出一些新故事。

2021年底,貝殼找房發布“一體兩翼”戰略。“一體”即二手和新房交易服務賽道;“兩翼”分别為整裝大家居事業群(也就是家居裝修和家具産品)與普惠居住事業群。

也就是說,貝殼将觸角伸向家裝與長租房賽道上。那麼這兩項業務真的好做嗎?

首先看家裝業務。

這是一個市場集中度低、标準化難度大、區域屬性強、市場魚龍混雜的賽道。行業發展數十年,也難有企業可以稱為“行業霸主”。

此外,與房産交易業務主打平台化服務不同,貝殼想要把家裝業務做大,在裝修設計、采購、售後等各個環節,都更為考驗企業的供應鍊實力與管理能力。背後的挑戰與壓力可想而知。

其次看長租業務。

2021年,貝殼成立普惠居住事業群,包括普通房産租賃經紀業務、輕托管業務和集中式公寓服務三類别,疊加增值居住服務。

2022年,貝殼計劃通過多元化的方式提供超過10萬間面向新市民、青年人、低收入群體的租賃用房供給。

但是,長租業務往往需要企業在前期投入巨額資金,啟動高杠杆也意味着高風險、整體回報周期較長。

因此,在長租賽道上“暴雷”的事件也不少。

比如,成立于2015年的蛋殼公寓,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1月,蛋殼公寓管理房間數量接近40萬間。很快在2020年,中新網等多家媒體報道了蛋殼公寓拖欠房東房租與租客退款的消息,蛋殼公寓資金鍊斷裂開始浮出水面。同年12月25日,蛋殼公寓App房源信息已經全部下架。

此外,被稱為“長租公寓第一股”的青客公寓,也是同樣的命運。2020年5月29日,青客公寓在其公衆号發文承認資金困難,後來在巨虧後破産清算。

小結

空前艱難的2021年已經過去,貝殼卻沒能真正“轉危為安”。

畢竟“一體”(二手、新房交易)将長期面臨着政策調控、行業競争等諸多挑戰;“兩翼”(家裝、長租)目前仍處于雛形階段,後期如何發展,對于貝殼來說也并不輕松。

紅星新聞記者 俞瑤 劉谧

責編 任志江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貝殼看上的房源為啥都會說代理的(貝殼的真相房難賣)8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