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舉制度的初衷是為了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選拔更多的有用人才。可是随着時代的發展,卻不斷地産生了各種弊端。古代書生們寒窗苦讀,隻為一朝金榜題名,既可以衣錦還鄉、澤被鄉裡,又能夠建功立業、流芳後世。
可是生活中總是悲愁多于快樂,人生也一直充滿了不如意的事情。不說李商隐和杜牧才華橫溢,卻仕途受阻;也不提蘇轼和黃庭堅乃是詩壇泰鬥,但又被貶異鄉。隻是那可憐的羅隐就曾十試不中,而另一位詩人孟郊也是蹉跎了将近半生,才在46歲時中了進士,于是立刻就激動地賦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孟郊總算比較幸運,後世比他不幸的學子卻比比皆是,讓一位宋代詩人也極其感慨。下面介紹宋代三流詩人的一首絕句,明麗清新,不愧為傷春佳作。
晚春途中
宋代:張公庠
一年春事又成空,擁鼻微吟半醉中。
夾路桃花風雨過,馬啼無處避殘紅。
張公庠,字元善。仁宗皇祐元年進士,嘉祐八年為秘書省著作佐郎,哲宗元符元年知晉州,後又徙知蘇州,晚年提舉南京鴻慶宮。這是一首傷春之作,卻寫得明麗清新、跌宕婉轉。
春天裡姹紫嫣紅、桃紅柳綠,春風和煦、萬物生機,美麗的風光也讓遊客們心花怒放。可是暮春時節,花兒凋零、綠肥紅瘦,也讓人心悲。開篇就直抒胸臆,“一年春事已成空”,作者先點出暮春時節。“春事”,指春天裡的一切自然物事和美景風光。一個“已”字,表明春色逝去、春光不再。
接下來出現了主人公的活動,“擁鼻微吟半醉中”。詩人心醉神迷,正一邊皺着鼻子聞着春花的芬芳,一邊又輕聲吟唱。為何半醉而吟,詩人沒有明言,隻是任人想象。
擁鼻微吟,是一個成語。東晉謝安鼻子有毛病,說話時有些含混不清。其他人學他的吟詠聲調,就用手掩住鼻子,此處表達一種無精打采的神情。
後兩句乃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夾路桃花新雨過,馬蹄無處避殘紅。”豔麗的桃花沿着道路兩邊盛開,絢爛奪目。然而晚春時節,花兒零落衰敗,又逢一場春雨,落紅遍地。雖然色彩斑斓,卻惹人神傷。
詩人惜春、傷春,卻并未精細地描摹春殘時節的自然景物,而是選取了兩個典型場景加以渲染。一場新雨,顯然讓春色更殘,落紅更哀;而恰在此時,半醉半醒的詩人騎着馬兒,踏着殘紅,從暮春中走過。
表面看來,詩人描寫暮春時節的衰敗景象,更感悟到花落春去是自然規律,不可逆轉。既然落花無情,殘紅遍地,詩人無處可避,何妨坦然走過,正視現實、順乎自然。
但仔細體味,詩人卻另有寄托。首句中的“春事”,既指自然風光,也是暗喻士子們參加科舉考試,因為名落孫山,于是便覺得自己又耽誤了一年的好光景。而尾句正與孟郊的名句“春風得意馬蹄疾”意思相反,描寫出落第後的惆怅和苦悶心情。如此看來,詩人真是構思新巧,用心良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