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周禮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周禮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8 00:50:25

  1、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周人的後代将自強不息的精神與人的道德聯系起來,認為做到自強不息容易,做到厚德載物難。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隻有道德高尚者才能承擔重大任務。一個民族經曆艱苦的奮鬥,會創造這個民族的興盛,而守住這樣的興盛,靠什麼?那就是“厚德”。民族越興盛越要厚德,否則,就不會長久。在這種思想的教化下,曆史記載,周的先祖數代都有很好的德行和政聲,他們發展農業,教民稼穑,改進技術,弘揚周禮,倡導德政,推進教化,以至于天下歸心。周人的興起、周朝的建立及發展很大程度上靠的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

  2、忠誠無私的高潔品質。周武王滅商後不久便因病去世,留下一個尚未治理的仍處于動蕩的國家。周武王的兒子周成王繼位,可是他隻是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孩子,無法号令諸侯,周朝天下随時可能分崩離析。在這種形勢之下,周公隻好以攝政王的名義,代替成王處理一切國家大事,從此掀開了國家大治的序幕。後來的七年間,周公嘔心瀝血讓周室成為了一個空前的強大國家。此時,他覺得是時候讓成王學會當君主,馬上将權力交還給周成王,并悉心教導成王如何以仁德治理天下。在國家危難之時,不顧诽謗臨危受命讓國家轉危為安;在國家走上正軌四海升平之時,馬上交還權力,不觊觎天子之位,周公此忠誠無私之心,一直被後人稱頌。

  3、以人為本的社會準則。周統治者在吸取夏、商兩朝特别是商纣的興亡教訓的基礎上,總結出一套“眀德慎刑”、“敬天保民”的理論。周人認為夏商的滅亡是由于“惟不敬厥德,乃早墜厥命”,強調“天命”的歸屬轉移是以帝王能否“保民”為依據。保民中的“民”相當于現在的“老百姓”,在當時既包括奴隸,又包括貴族,也就是“自然人”的群體。在周之前,奴隸沒有完全的人格,把奴隸和物品一樣看待,既可轉送,買賣,也可随意殺戮、陪葬。周以後提出保“民”,把奴隸當人看,禁止陪葬和随意殺戮,這是人類社會的一大進步,是對“人”思想認識上的一個極大飛躍。周公根據文王“懷保小民,惠鮮孤寡”的思想,進一步提出了“安民、息民、康民、保民、裕民”,“敬德保民”的天人合一宇宙觀,這些思想就是我們今天提倡的“以人為本”社會和諧的源頭所在。

  4、舉賢任能的用人之道。《禮記·大傳》中記載的“三曰舉賢,四曰使能”等是我們現在漢語中“舉賢任能”一詞的詞源。周人認為國君要治平天下,就必須舉賢任能,發現和提拔優秀人才,參與國事。對其他棄暗投明的原殷商官兵一概優待任用,對諸侯國來歸順者同樣任用,發揮其作用。文王以後的周人強調國家治理要使用那些“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遊于藝”的人,即要有政治理想和奮鬥目标,要依據仁的精神和擁有高尚的品德,要能善于憫熟地運用業務知識和技能。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要德才兼備。

  5、禮讓為先的道德風範。《禮記》中說:“是以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天下之禮……緻讓也。”周禮文化中倡導人們在功名權利上要先人後己,在責任義務上要先己後人;為政者要不懷私心,以強國富民為己任;在人際關系處理上要謙虛,尊重别人,甯可失去功名權利乃至生命,也不能與人相欺,即周禮所追求的辭讓與不争思想。這些思想的發展無疑都是周禮“辭讓”思想的發揚光大,并且将其轉化成了一種人生價值,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優秀的炎黃子孫為實現美好的社會理想而奮鬥。同時也為我們當代所倡導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