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十二生肖的牛的故事

十二生肖的牛的故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2 00:16:39

十二生肖的牛的故事(十二生肖的故事)1

傳說有一天玉皇大帝要排十二生肖,定下了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貓。

也有人認為,十二生肖首先出現于記時。一晝夜是二十四小時,古代天文學家将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同時他們在觀天象時,依照十二種動物的生活習慣和活動的時辰,确定十二生肖。

淩晨一點至三點,屬醜時。因為牛習慣夜間吃草,農家常在深夜起來挑燈喂牛,故也稱“醜牛”。

然而牛,更多的被古人賦予了其他更廣的寓意!

唐代詩人元稹《生春》詩:"鞭牛縣門外,争土蓋春蠶。"先"鞭"而後"争",是古代送冬寒迎新春風俗的組成部分。

我國少數民族也有慰問耕牛的習俗,稱為"獻牛王"。貴州的羅甸、安龍等地的布依族,以農曆四月初八為牛賀歲。這一天,讓牛休息一天,讓牛吃糯米飯。仡佬族的牛王節也稱"牛神節"、"敬牛王菩薩節"、"祭牛王節",每年農曆十月初一舉行。那一天,人們不再讓牛勞動,并用上好的糯米做兩個糍粑,分别挂在兩個牛角上,然後将牛牽到水邊照影子,以此種方式為牛祝壽。在貴州榕江、東江一帶的侗族中,每年夏天六月初六舉行"洗牛節",屆時春耕已結束,人們把牛牽到河邊洗澡,并在牛欄旁插幾根雞毛和鴨毛,祈禱耕牛平安健壯。

喪葬在布依族的人生禮俗中,是一個比較隆重的項目,其儀式是轉戛,而轉戛儀式中的一個重要内容是砍牛。近人董振藻在《黔中苗乘》中有這樣的記載:"親死,選牛一頭或數頭,親戚朋友攜雞來祭,即繞牛而奠之(相傳前親死,分食其肉,今以牛代之)。奠畢,屠牛分食而散。"流行于雲南中部、麗江山區的納西族在喪葬時有跳耗牛的風俗。老人死後,火化取骨,主人在院内燃起火堆,來客圍在四周,跳喪葬舞,領舞者唱着挽歌。歌舞畢,衆人依次向骨灰跪拜。随後牽來一頭牛,提起牛耳,将一碗牛奶灌進去。如果耗牛揚蹄蹦跳,即為好兆;如果不跳,再灌一碗,則認為亡靈不要此牛,就要另換一頭再灌,然後捆住此牛的四蹄,請父母雙全的健壯男子宰牛。通常先取牛心,再剝皮分肉,将牛心、牛肉獻于骨灰袋前,稱"生祭"。肉煮熟後再祭一次,稱為"熟祭",祭畢埋骨入土。

在漢族交際風俗中,有"結牛财親"一說,流行于湖南一帶。在當地,一頭牛幾戶公用的稱為結牛财親,并視作親戚,牛的所有權一旦換成别人,其"親戚"關系也到此結束。流行于陝西留壩縣等地的"牛王會",是為老人做壽的稱謂,因為牛耕田犁地,有功于人,并且排在生肖的前列,以牛為名給老人祝壽,以表示尊敬。

苗族有搶牛牛尾的婚姻風俗,流行貴州西北一帶。男女訂婚後,女方要喂養一頭黃牛,待婚禮那天将牛牽到現場,用兩根繩索絆住牛腿。然後由新娘一刀砍下牛尾,新郎會立刻上去搶奪牛尾,若能在女方父母到來之前奪得牛尾,便可立即成婚,否則婚姻告吹。

十二生肖的牛的故事(十二生肖的故事)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