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趙越
9月中旬以來,不少城市陸續出台樓市“松綁”政策。
在這一輪“松綁”中,甯波、青島、蘇州、濟南、鄭州等熱點城市紛紛發布相應政策,全面(或部分)取消樓市限購政策。
比如,青島9月15日發布的《我市動态完善房地産政策》中提到,二手住房不再限購。蘇州9月14日傳出消息,全市取消首套房限購,下轄的6區交易中心已開始執行該政策。
彼時,行業内不少聲音直呼,“全面取消限購的大潮開始了”。
但不久上述兩地相繼撤回樓市“松綁”政策,引發廣泛關注。
“松綁”力度遠勝以往
與以往不同,此輪樓市“松綁”,有着顯著的特點。
廣東房産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宇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最近放開限購政策的城市,都是區域熱點城市,不再是過去的三四線城市。
“這一輪放開限購的背景,主要是8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确提出各地可‘一城一策’,階段性實施靈活的地産調控政策。”李宇嘉說。
對于這些熱點城市而言,此輪放開限購的政策力度遠勝以往。
據了解,甯波早在9月8日就已全面放開限購,家庭購房不再限制套數。雖然甯波的“松綁”沒有公開發文,但根據當地房産交易市場具體執行的政策,在購房審核方面,甯波已經全面放開了樓市限購。
9月13日,鄭州發布《鄭州市公安局關于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放寬中心城區落戶條件:凡具有合法穩定就業或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的人員,不受社保繳費年限和居住年限的限制,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和父母,可以申請登記城鎮居民戶口。
這意味着鄭州成為國内第一個真正實現“零門檻”落戶的特大城市。
此前,鄭州樓市限購條件包括本市戶籍的家庭可購買2套,單身可購買一套;外地戶籍居民想要買房,需要在鄭州繳納24個月的社保或個稅。一旦取消落戶限制,相當于直接降低外地人在鄭州購房的門檻。
蘇州9月14日的“松綁”限購政策提出,非蘇州戶籍者在蘇州六區(吳中區、吳江區、姑蘇區、相城區、高新區、工業園區)購買首套房,無需開具社保證明或個人所得稅證明,但限購1套。蘇州本地戶口的家庭,最多能購買3套。
9月15日,濟南也發布消息,限購區域從此前的8個區調整為二環以内的曆下區、市中區2個區。
值得注意的是,青島、蘇州很快撤回“松綁”政策,再現樓市政策“一日遊”現象。
青島城市景觀。圖/圖蟲創意
青島在發布樓市調控新政一天後,删除了“二手住房不再限購”字眼;蘇州則在傳出全面取消限購兩天後出現政策反轉,宣布繼續執行限購。
重新調整之後,蘇州的政策是:除吳江區開放限購外,其他五個區即吳中、姑蘇、相城、高新和工業園區均恢複了此前的限購政策。
蘇州相城區房管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外地人購房還是需要6個月社保或者個稅證明。
“松綁”與緊急撤回背後
為何這些城市大幅度“松綁”樓市限購?為何又在出台相關政策之後緊急撤回?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此類調整說明政策放松過程中,各地擔心出現炒房等市場亂象。
國家統計局網站9月16日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商品住宅銷售價格下降城市個數有所增加。
具體而言,8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有49個;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下降的城市有61個;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速為-23.0%。
地産市場的不振,直接傳導到土拍市場。今年1~8月份,全國房企土地購置面積同比增速為-49.7%,而土拍市場又直接影響到各個城市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上述放開限購的城市也不例外。以青島為例,其2022年第三批次集中供地于9月16日正式收官。在這次集中供地拍賣中,約85%的地塊以底價成交,地塊的整體溢價率低至1.14%,較今年的首輪和次輪集中供地均有下降。
從拿地房企來看,成交的30宗地塊中,22宗地塊背後有平台類公司的參與。
平台類公司一般是指由地方政府及其部門、機構等,通過财政撥款或注入土地、股權等資産設立的,承擔政府投資項目融資功能,并擁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
比如青島城投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以6.90億元的底價摘得青島李滄區樓山二支路的一宗地塊。青島城投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權,由青島市國資委100%掌握。
此前,青島市中心熱門地塊市南區CBD南京路1号,也以底價成交,拿地房企為青島海諾建融置業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是青島海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青島海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則由青島市市南區财政局100%控股。
在不少業内人士看來,本地城投公司接盤的土地,實際上隻能起到兜底作用。
根據中國房産信息集團(CRIC)統計,2021年至2022年集中供地項目的整體開工率為33%,而平台類公司拿地開工率隻有16%。
“現在市場太差,很多地方平台公司拿了地也不敢開工,都在苦苦支撐。”有業内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上述業内人士還透露,周轉率對于地産行業非常重要,如果拿地太久不開工建設,不能及時回籠資金,下一步不論對平台類公司還是地方财政,都将形成更大壓力。
在市場下行趨勢下,樓市全面放開限購也被不少城市寄予厚望。有分析指出,不少城市嘗試通過放開限購,來緩解樓市下行壓力。但另一方面,又擔心相關政策的全面“松綁”引發炒房現象回潮。
“不排除各類政策放松過程中,可能會形成一些新的炒房現象,導緻樓市調控出現新壓力。”嚴躍進說。
事實上,在放開限購之後,不少城市的購房者都在“摩拳擦掌”。在蘇州解除限購政策消息發布的第二天,有當地樓盤銷售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當天就接到了不少江蘇省内和上海購房者的電話咨詢。
8月5日,廊坊市政府宣布全面放開樓市限購,取消戶籍、社保(個稅)等方面限制性的購房條件。數據顯示,此後當地新房成交量出現明顯回升,特别是中秋節假期期間,不少燕郊中介都反映,來了不少北京的看房客。
“市區不放郊區放”
不過,李宇嘉認為,目前市場整體成交量仍舊低迷,原因不完全是限購政策造成的。在他看來,最根本問題在于供給端的風險沖擊和需求端的預期不振,背後的原因是疫情疊加經濟下行導緻的收入減緩,以及潛在購房者對未來收入和工作前景不看好。
近年來,各個城市的政策,都力圖在“房住不炒”與提振樓市之間尋找平衡點。
那麼,該如何既強化“房住不炒”的基本定位,又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樓市呢?
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不少城市都選擇了區域性放開限購這一策略。
比如濟南,除了曆下區、市中區實施限購外,其他區域或二環外不再限購。青島則針對非限購區域,明确本地戶籍和外地戶籍都可購買3套及以上房産。
李宇嘉認為,熱點城市主城區樓市目前的下行狀況,本質上是階段性的,因為主城區的需求比較集中,新房供應又偏少,回暖隻是時間問題,分區域限購政策實際上起到一層“隔離”的作用。
“熱點城市核心區域全面放開,買多少套都不限制,很可能造成房價短時間出現較大波動,與‘房住不炒’原則背道而馳。但城郊區域供應比較大,需求前景目前看并不樂觀,這樣的區域可以完全放開。”李宇嘉說。
嚴躍進也認為,近期放松限購的一個顯著特征是“市區不放郊區放”。
李宇嘉說,政策不管怎麼調整,“房住不炒”和不以房地産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始終是國家的既定政策,也是各地調控的原則。
不過,如何定義穩定的市場,需要合理的參照系。不少業内人士認為,目前的樓市不能隻和曆史高位的數據對比。
“最近五六年,樓市的銷售量一直在曆史最高水平徘徊。今年的銷售量相比去年、前年有所下行,但相比2019年、2018年甚至2017年和2016年,依然在一個曆史高位上,對不少城市而言,依舊是曆史第三或第四的好成績。”李宇嘉說。
嚴躍進則表示,未來放松限購政策,會更強調循序漸進的做法,而不是一次性放松到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