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保險
專注分析保險怎麼買對、怎麼賣好
挖掘對你有用的保險資訊
咨詢投保、加入團隊,都歡迎
這是我的第【19】篇原創文章
遇過不少朋友問:能給父母買什麼保險?
老年人之所以“一險難尋”,主要原因是“風險高、賠付率大”。通常保險公司為了合理控制風險,對老年人買保險會有以下限制條件:購買年齡限制、保額限制、健康告知要求。那麼是不是就沒有父母買的保險了呢?也不是的。
1、意外險:老年人鈣質流失、手腳不靈便,比較容易發生骨折、燙傷等意外,補充一份意外保障。
2、重疾險:沒太大必要,有購買年齡限制、保額限制,保費還不便宜,可能會倒挂(總保費>保額),不能起到重疾險的杠杆作用。
3、住院醫療險:父母未滿65周歲都應該上車,它能夠報銷根據醫生處方要求且對治療被保險人疾病或傷害合适且必需的費用。
4、防癌險:癌症是重疾理賠概率中最高的,所以買防癌險就相當于抓到了問題的主要矛盾。而且防癌險購買門檻較低,三高、糖尿病也是可以購買的,可以有針對性地補充。
5、年金險、壽險。
為人子女,每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由。
歸納主要有以下幾點考慮:
1、踏實感。子女可以每月、每年為父母轉生活費,不過父母總有各種理由推搪,不希望給子女帶來負擔。一份年金可以每年準時打錢給父母,不論錢多寡,能夠讓父母感到有源源不斷的收入,活多久、領多久,帶給父母的踏實感是不一樣的。無論父母的經濟條件是富裕還是相對不那麼寬松,兒女有心,帶給父母是一種生活的愉悅感,與财富量多少是無關的。
2、子女不希望父母年齡逐漸增大,越有一種“經濟上拖累兒女”的歉意。
3、讓父母仍有動力或者積極性保重身體,争取多“賺”幾年保險公司的錢。錢是保險公司直接打到賬上,父母接受起來也更少壓力,不會拒絕。
4、是專屬的養老費用。如果直接給父母一筆錢,會擔心父母被騙,擔心被别人借走有去無回,但是養老金這種細水長流的方式,不用擔心錢一下被挪用,它就是在那裡給父母養老用的,慢慢地給,慢慢地花,誰也惦記不了。
5、提供一筆應急的儲蓄基金。在定期給父母養老金的同時,保險賬戶裡還一直有錢,當遇到急需用錢的時候,可以一次性全取出來用,也可以按貸款的方式,貸出現金應急,每半年還一次利息,貸款期間養老金繼續發放。
這裡介紹兩款産品,各有特色,根據家庭實際需求選擇。
用3萬交5年為例,總本金不多,适合大部分家庭。從保單現金價值、身故金、每年領取金額、累計領取總額四個方面來對比。
5年繳費結束後,保單現金價值與身故金都能保持與總保費15w持平。相當于:提供一筆随時能夠應急的儲蓄基金,每年花的隻是這筆總保費所産生的“孳息”。
媽媽活到90周歲,累計領取總額已經達到15萬。如果這個時候媽媽離開了,保單也會理賠15萬身故金。
産品B每年領取金額是9330元,比産品A高,而且比産品A早開始領取。在媽媽80歲時,累計領取總額已經超過15萬,活多久領多久;不過産品B的保單現金價值與身故金會一直遞減,不是一直能夠保持有15萬。
兩款産品各有優劣:
想每年領得多,選産品B;想靈活應對且一直有身故金賠付,選産品A。
我是佩服給父母買養老金的人,一方面是真的有實力;另一方面,做一個養老金計劃、思考這交到保險公司每一期現金流的使用與意義,這背後的思考與糾結,都是智慧。
1、如果家裡兄弟姐妹多,大家可以合着買一份。爸爸(男性)當被保人,每年領的會比媽媽(女性)多,因為在生命周期表裡,男性的預期壽命比女性短,在每年領取金額上,保險公司會設計男性每年領得相對多一點。女性的預期壽命比男性更長,保險能夠照顧媽媽更久一點。
2、勿以領取多寡為判斷标準。這是一個确定、一定、肯定的贍養計劃。計劃的執行會寫入合同,隻要如期交完保費,後續無需擔心。如果是自己拿着本金理财,能否确保這筆資金的安全?能否确保終身達成這樣的收益?能否有一個很好的機制,讓錢定時定量地給父母?可能很多人是做不到的。這就是這份年金計劃的意義所在:無論父母财富量多少,父母子女一場,每年子女孝敬萬把元飲茶,爸爸媽媽也會很開心的;豐富了子女關懷的晚年精神生活,夠他們在公園和茶樓,跟老友記吹很久牛B。
保險經紀行業的機遇與準備
朋友問體檢有幾項異常,想買保險保障下,如實告知又重要,怎麼做
理賠手記:新生兒NICU治療費(孕中險、赴美産子)
工作劄記:為什麼我建議不隻購買沒有身故責任的重疾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