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陰雨、春寒料峭,
有一種病毒悄然來襲,
專挑孩子下手!
各大醫院兒科門診又排起了長隊……
面對如此“兇悍”的輪狀病毒
今天,我們一起來好好認識下它
什麼是輪狀病毒?
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原體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腸上皮細胞,從而造成細胞損傷,引起腹瀉。輪狀病毒每年在季節交換時期流行,感染途徑為糞-口途徑,臨床表現為急性胃腸炎,呈滲透性腹瀉病,病程一般為7天,發熱持續3天,嘔吐2~3天,腹瀉5天,嚴重出現脫水症狀。
輪狀病毒的特點有:
1.流行季節:秋冬季節為主,但四季均可發病
2.如何傳播:消化道為主(接觸污染物、糞口途徑)、水源、呼吸道飛沫也可傳播
3.易感人群: 嬰幼兒、童、成人
4.傳染源:患者(急性期以及病後4~8天都有傳染性)、無症狀病毒攜帶者 (未得病但攜帶病毒有傳染性)
輪狀病毒的症狀
1.嘔吐:頻繁嘔吐大多1~2天
2.發熱:反複發熱大多2~3天(越小越容易高熱)
3.腹瀉:稀水蛋花湯樣大便,酸臭味,初期沒有黏液血絲,時間長黏膜破損或合并細菌感染可有黏液血絲
4.呼吸道症狀:咳嗽、流涕(部分有)
01 需要做什麼檢查
【典型症狀】:
◇ 查大便:輪狀病毒抗原(+)确診
◇ 便常規:正常或偶見少量白細胞
◇ 血常規:頻繁嘔吐期白細胞由于應激會升高,類似細菌感染(實際不是,是假象),嘔吐停止後,很快白細胞恢複正常,病毒感染血象(白細胞不高,淋巴為主)
◇ 血氣電解質檢查(有明顯脫水表現、精神不好的)
02 家長觀察要點
◇ 大便:次數、性狀(蛋花湯樣、稀糊、黏液、血絲)、
◇ 氣味;保鮮袋留取大便(一小時内送到醫院)
◇ 嘔吐:次數、性狀(胃内容物、膽汁、血性液);
◇ 體溫及呼吸道症狀:嘔吐後有可能發熱,觀察兩三天
◇ 腹痛:部位是否固定?是否喜按撫?是否持續?腹痛間歇情況
◇ 精神:孩子的精神狀态
◇ 尿量:排尿次數和尿量
03 應該何時及時就醫
◇ 大便:大量頻繁水樣便,後期膿血便(留便化驗);
◇ 嘔吐:頻繁嘔吐不能進食,嘔吐(膽汁、血性液);
◇ 體溫:3個月以下發熱,3~6個月以上持續反複高熱;
◇ 腹痛:固定部位持續疼痛;拒絕按撫;腹痛不能直腰及活動;嬰幼兒劇烈持續哭鬧不能安撫,發蔫;
◇ 精神:煩躁、萎靡、嗜睡、哭鬧不止;
◇ 尿量:尿色很深不能補充口服補液鹽、尿少,甚至白天4~6小時無尿,夜間沒尿,醒後觀察仍無尿
◇ 其他:哭無淚、口腔黏膜幹燥、前囟凹陷、眼窩凹陷
◇ 出現驚厥
◇ 有先心病及免疫缺陷病等先天基礎疾病應積極就診
04 飲食如何護理?
◇ 頻繁嘔吐期-剛反複吐完根據情況短暫禁食2~4小時,可小口喝水
◇ 最有利于腹瀉好轉的食物:白米粥(爛)、小米粥(爛)、胡蘿蔔泥
◇ 母乳前加乳糖酶、配方奶的可更換免乳糖奶粉-根據情況1~2周及時免乳糖喂養有利于疾病好轉
◇ 其它飲食順序,緩慢添加(學齡兒童可适當放寬):蘋果泥、爛面條、疙瘩湯、根莖類蔬菜-綠葉蔬菜水果-肉類雞蛋等蛋白質
◇ 腹瀉期間進食低脂類食物、不推薦高濃度含糖飲料
◇ 提示:不要小瞧飲食護理呦,它在腹瀉中的地位一點也不亞于藥物,甚至比藥物更重要,吃對了好的快,吃錯了往往前功盡棄,我們經常見到腹瀉時飲食不當老怕寶貝虧着,稍微見好就開始“補”的,這一“補”前面的努力都白費了,喂養一定不要操之過急,腹瀉時寶貝胃腸道是要好好休息的呦!
◇ 疫苗:6個月~3歲寶貝推薦接種,4~5歲也可以接種,每年接種一次,最好在輪狀病毒流行季節前接種。這是目前最有效的預防措施!不能百分之百預防,但接種疫苗後患病的症狀明顯減輕。接種前需向接種點咨詢接種禁忌症及注意事項。
◇ 有效洗手,在公共場合不吃手。
◇ 少去人口密集公共場所。
◇ 大人回家後也要養成有效洗手的好習慣,因為你有可能從公共場合攜帶病毒而不發病。
輪狀病毒防治告家長書
1.請各位家長做好預防工作,避免帶孩子去人多的場所,避免進食無安全保障的食物和飲用水。
2.請各位家長配合幼兒園工作,對孩子進行健康教育,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3.孩子出現疑似情況後,請不要堅持來上幼兒園,并及時将情況告訴老師。
4.孩子出現輪狀病毒症狀後,要及時就醫。
5.如班上出現大規模嘔吐現象,家長需冷靜面對,先去醫院治療查詢病因,不要盲目認定為“食物中毒”。
6.正确認識兒童接種疫苗的重要性。
預防輪狀病毒科普知識很有必要轉發給家長喔
*聲明:本文由幼師口袋整編,圖片來自網絡,如需轉載請關注公衆号幼師口袋,并在公衆号内回複“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