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盂癌是泌尿系統的惡性腫瘤,其在我國發病的平均年齡是55歲左右。一般,年齡在75歲到79歲的人群屬于一個高發的年齡,并且随着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率會逐漸的增加。
那麼,腎盂癌是什麼?如何通過影像診斷?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腎盂癌的定義:腎盂癌是指發生在腎盂或腎盞上皮組織的尿路上皮惡性腫瘤,約占腎腫瘤的6%。好發于40歲以上男性,男多于女,約3:1.發病部位左右無明顯差異,兩側可同時發生。腫瘤可向下種植至輸尿管和膀胱。
接下來看下它的臨床表現與病因
其臨床表現早期症狀為無痛性肉眼血尿,腎絞痛;中晚期可有消瘦、貧血、下肢水腫、骨痛等轉移症狀。
不過,我們在臨床工作中也可以發現一些無症狀患者。
下面再來看看它的病因,病因有兩大類,第一類為芳香伯胺類物質、非那西丁類藥物者是腎盂癌緻癌物質;第二類是受到感染或長期結石刺激可引起比較少見的鱗癌或腺癌,有些囊性腎盂炎、腺性腎盂炎可發展為腎盂癌。
病理分型主要為移行細胞癌,其大約占90%左右;鱗狀上皮癌,約占8%左右;腺癌,約占1-2%左右。需要注意的是,腎盂腺癌分為絨毛管狀、黏液性和乳頭狀3種亞型,所以腎盂乳頭狀腺癌在臨床上極為罕見。
根據其臨床分型,文獻查詢Baron等将腎盂癌的表現分為3型:I型為腎盂内腫塊型;II型為腫塊浸潤實質型;III型為盂壁增厚型。
其中,I、III型在增強掃描時表現較為直觀,診斷相對容易,而II型腎盂癌可侵犯、壓迫腎實質,向腎盂外生長,與部分腎癌不易區分。
再看一下臨床分期,它可以分為四期:
I期為盂内期,局限于腎盂内;
II期為腎内期,腫瘤突破腎盂侵犯腎實質,但局限于腎包膜内;
III期為腎周期,,侵犯腎盂外周和腎周組織
IV期為遠處轉移期,有區域淋巴結轉移、輸尿管、膀胱種植或遠處轉移
我們接下來看看它的檢查方式
它的檢查方式主要有:
l IVP、B超、CT、MRI可發現有腎盂充盈缺損的表現
l 臨床中可以用輸尿管腎鏡直視下觀察到腫瘤的表現
l 也可以查尿液尿中脫落細胞學的檢查,可以檢查出尿液中是否有癌細胞的存在
第一,靜脈腎盂造影檢查(即IVP檢查),它通常表現為腎盂、腎盞内充盈缺損,可确定腎盂形态、占位和積水,了解腎功能等。
看上圖圖像,在右側腎盂的下方2公分有一個2公分大小的充盈缺損影,整個邊界還算清楚,輸尿管的形态顯示良好,因為靜脈腎盂造影隻能看到大體的影像學表現,所以常常有一定的誤診性。
第二,CT檢查,它比較常用的檢查方式,而且比較快捷,通常有平掃與增強檢查,還可以做一些CTU、CTA觀察一下排洩的功能和血管的情況;CTA可以看到腫塊與血管的關系,部分可以代替一些腎動脈的造影和泌尿系的造影;另外還可以判斷一下腫瘤的分期,對診斷有一定的幫助!
第三,也可以用核磁共振檢查,因為核磁共振應用廣泛,相對比較準确。
它可以多參數多序列成像,可識别組織,分辨腎的皮髓質,部分病變平掃無須對比劑即可确診
另外,核磁也可以增強,因為它用的造影劑通常無明顯的過敏反應
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是它在泌尿系梗阻方面有獨特的價值,就是MRU檢查,可以不使用對比劑;最後,MRA可以部分代替腎血管造影。
現在我們看看它的影像學表現,腎盂癌典型的影像學表現,通過靜脈腎盂造影,我們可以看到腎盂内有一個充盈缺損影,腎盂腎盞如果增大了、積水、擴張,可以造成它腎髒輪廓變大;從CT與磁共振的表現可以看出因為腎盂癌的位置相對比較固定、腫塊通常為橢圓形或分葉狀,腫塊有時候邊界不清,T1腫塊高于尿液,T2低于尿液,DWI受限明顯,增強後皮髓交界期通常為輕到中度的強化;再排洩期可以看到腎盂内充盈缺損影;另外,我們也可以觀察到部分病竈再腎周出現一些滲出表現,這種滲出通常為一個腫瘤侵犯腎實質引起,可能還存在一些延性的滲出表現;最後,腫瘤有時可見輸尿管、膀胱種植、後腹膜淋巴結和遠處髒器的轉移。
腎盂癌隻是人體腎髒疾病中的一角,想要全面、透徹的掌握并精準的診斷各種腎髒疾病,你還需要學習這一門課:《腎髒疾病影像診斷大全》
想學習本課程,請留言!
想學習本課程,請留言!
想學習本課程,請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