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公筷制度?茂名晚報訊記者陳莉 對于中國人來說,吃飯是一家人交流感情的重要時刻,是分享美味、關照家人的親情體現,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餐桌公筷制度?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茂名晚報訊記者陳莉 對于中國人來說,吃飯是一家人交流感情的重要時刻,是分享美味、關照家人的親情體現。
筷子這一餐具也因此被賦予了很多含義。一雙筷子,在我國餐桌上有着千年的曆史,承載着千年的飲食親情文化。然而,筷來箸往,情味濃濃,當一桌人用各自的筷子在餐盤裡夾菜時,可能在不經意間就完成了病菌的傳播。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一些家庭聚集性傳播的個案中,經調查,患者都有聚餐的經曆。
分餐制的重要性
在2003年非典暴發後,鐘南山院士就呼籲過公衆使用公筷。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鐘南山院士向公衆詳解家庭衛生消毒重點時,再次強調使用公筷的重要性。
近日,家住在光華中路的程姨家中就擺上了公勺與公筷。程姨表示,說起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很多人可能覺得不太習慣。她家使用公筷公勺也是由于女兒的堅持與勸說。“如果老年人思想保守不肯改變舊習慣,需要家裡的年輕人多給他們做科普,還可以拿孩子的健康‘說事’。實行分餐制需要全家齊動員,家中隻要有一個人不肯改變,分餐制就不容易推動。”程姨說。
茂名市人民醫院已退休的陳醫生也認為,分餐、公筷制是安全、健康、衛生的用餐方式,是防範“病從口入”的一項有效措施。可以在每盤菜剛上桌時,先用未用過的筷子撥出來一些放到自己的碟子裡慢慢吃,避免交叉感染,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也是對他人的尊重。陳醫生說,也有不少人抱怨,公筷太麻煩,而且經常容易搞錯,拿公筷來夾菜,一不小心就夾到自己嘴裡。害怕筷子混淆,不妨在每一道菜旁放置公筷、公勺,為自己的健康着想,每個人多留意一分。
筷子是多種疾病的“引路人”
筷子在給别人夾菜的同時,亦把唾液、病菌随着筷子帶入菜中,成為疾病的直接“引路人”。除了新冠肺炎,以下幾種通過消化道傳播的疾病,也可能在一頓飯中,因混用筷子等餐具傳播。
陳醫生說,甲肝和戊肝主要為糞口傳播,且病毒易在空氣中散播,如果長期和這兩類肝病的患者公用杯子、碗筷,病毒可能通過唾液等傳播。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以發熱、口腔潰瘍和疱疹為特征,傳播途徑多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糞便。6歲以下孩子處于“生理性免疫功能低下狀态”,更易因共用碗筷等受到病毒交叉感染。還有,幽門螺杆菌是多種胃病的罪魁禍首,幽門螺杆菌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的特點,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會有幽門螺杆菌,在不分餐的情況下,筷子就很可能成為病菌的傳播媒介。
公筷的正确使用指南
前方,無數醫護人員在與疫情作鬥争。我們也需要從己做起,重新審視家庭生活方式和用餐習慣是否健康。抗疫,從每個人家裡的餐桌開始,将病毒有效“擋”在嘴外。
正确使用公筷,注意下面6點:
1.使用公勺公筷後應放回原處。
2.取菜宜适量,不将多餘的菜返回菜盤。
3.夾取盛器中靠近自己的菜,不随意翻菜。
4.不将公勺公筷插入菜或飯中。
5.使用公勺舀湯應避免湯汁溢出。
6.餐後剩餘食物收集,應使用公勺公筷。
家庭分餐小貼士:
1.應準備至少一雙公筷,一個公勺,顔色和形狀應與個人使用的筷勺區分開。
2.每個家庭成員個人的碗碟可用不同花色進行區分,特别是兒童應有專用餐具,不與成人混用。
3.公筷公勺應與個人使用的餐具分開洗滌存放,所有餐具最好每隔3-5天,用蒸煮的方式或用消毒櫃消毒一次。
4.家長給寶寶喂食,應注意不要用孩子的筷勺去替孩子品嘗食物,不要給孩子喂自己咬過或咀嚼過的食物,不要用嘴去吹涼孩子的食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