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一個重要精神是分享(無恥一點就是抄襲,壹讀君最近深受其害),但很多對網絡技術做出重大貢獻的人,卻往往揮揮衣袖不留下大名。3月5日,74歲的雷·湯姆林森(Ray Tomlinson)因心髒病離世,這位電子郵件的發明者改變了人們溝通和企業生意往來的方式。
1971年,在湯姆林森編寫第一個電子郵件程序時,他決定采用鍵盤上的“@”符号分隔開用戶名和計算機名。此後,“@”成為了網絡時代的象征以及電子郵件和社交網絡中的關鍵。
然而在電子郵件出現前,為什麼鍵盤上就有了“@”?
壹讀君(yiduiread)今天就來列舉一些關于“
每次被“@”都渾身發抖的值班壹讀君 | 國賀33
1.為什麼要選這個在“2”上邊的符号
寫郵件時,對方的名字和地址是要有間隔的。在湯姆林森看來,“@”符号是鍵盤上唯一一個介詞——什麼是介詞,大家翻一下語法書吧。
也就是說,“@”具有前置語性質,而且不存在于26個字母中,所以人們在使用時不會把它和用戶名以及地址後綴搞混。
于是,“@”在與逗号、斜杠和空格的競争中勝出。
2.“@”怎麼讀?看你的心情
雖然被全世界人民每天每時使用,“@”至今還沒有一個官方通用的名稱。在告訴别人自己的郵件地址時,壹讀君(yiduiread)會很接地氣地讀成“圈兒A”。當然,面對國際範高大上的客戶,再改口讀成“艾特”。
這是因為電子郵件的廣泛使用,讓從前沒見過或用過的國家必須使用“@”,所以亂成了一鍋粥。
3.其實,“@”是給剁手黨設計的
“
19世紀末期,在打字機上出現了“@”符号。因為打印機有,後來的電腦鍵盤上也就有了“@”,繼續履行它的商業用途。
4.不同國家對@的腦洞也不一樣
意大利學者發現,不同國家會用不同的詞語來描述“@”的樣子。
在土耳其,“
5.“@”到底有多沉
在意大利語中,“@”的意思是"amphora",指長脖子的陶瓷儲物罐,從古沿用至今。一封1536年從塞維利亞寄到羅馬的信件中寫着“賣出了一amphora酒”,“amphora”就用“@”來簡寫。
“@”在南歐是一種古老計量單位的縮寫,各國的單位不一樣。在西班牙15世紀的民俗記錄中,“@”的意思是“阿羅瓦”(arroba),比如一阿羅瓦小麥。
6.可能是一群得了懶癌的僧侶發明了@
最早有關“@”的資料是關于宗教的,它在希臘編年史1345年版的保加利亞譯文中出現,代替“阿門”中的字母A。為什麼這麼用?曆史學家也不知道。
還有一種說法是“@”起源于中世紀僧侶刻書的工作,因為長時間刻畫太費力,于是他們就尋找減少常用詞筆畫數的方法。“at”雖然寫起來短,但經常用啊,所以就在“a”周圍畫個圈圈吧。
圓圈是一筆畫,“t”是兩筆畫。人類在偷懶上的智慧真是用無止境。
最後提一句,湯姆林森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