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家傲·秋思 》
宋 · 範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裡,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将軍白發征夫淚。
範仲淹是北宋仁宗時期一位傑出政治家,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詩人。他曾經長期在邊境與西夏軍作戰,西夏人聞其名而膽寒。
1040年,範仲淹自越州改任陝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陝西延安),戰事很吃緊,前面一年,西夏與宋軍進行了一場大戰,宋軍敗于好水川之役。而範仲淹是臨危受命,救民衆于水火,于邊境修築城池,修築了很多城池和要塞防備西夏,準備抵抗西夏的侵略。範仲淹可謂能文能武,西夏人看到範仲淹十分的畏懼,因為被打怕了。
這首詞大約就是寫在這個時期。這裡介紹了寫這首詞的年代背景。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北宋朝廷要面對遼國,西夏,南邊要應對大理國。可以說是軍事情況不容樂觀的。
一開始就營造了一片秋聲蕭瑟的感覺,塞下就是邊關,邊關的秋天風景很是奇異,衡陽雁去無留意。代表已經是深秋了。大雁都離去了。突出了邊塞城池的荒蕪,連大雁都不願意多呆。(這是從另一個角度突出邊塞的荒涼,蕭瑟的狀況。)
然後後一句是,四面邊聲連角起,在那層層山巒間,長煙落日孤城閉。這是形容邊塞軍情緊張,一座孤城在長煙落日之下更顯蕭瑟。(有種感覺好像打仗随時可能爆發一般。)這個角是什麼?城裡軍營四邊都吹起了号角,号角一吹,立刻緊張,感覺可能随時爆發戰鬥。這裡的,長煙,落日,孤城都突出了邊塞戰事吃緊的氛圍。有種孤寂悲涼的感覺。
濁酒一杯家萬裡,這句是一個轉折,從借景抒情講到了自己的心态,與家人分離無法團聚,隻能借酒思念家人。(古代交通工具不發達,寄信什麼的都不便,而軍營裡當兵的戰士自然無法與家人聚會,那麼,隻能借酒消愁了,這是什麼,其實是離情,鄉情,對于親人,老婆孩子父母的思念,都表達在這句詞裡了,真的是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好的詩詞能夠表達出情感,這就是詞能抒情的意思。範仲淹的這首詞真的是寓情于詩詞裡,真的是真情實感,情感流露,令人遐思,前線軍人舍己為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前線的軍人舍小家為國家,夜裡難免會有思鄉懷人之情感,這裡範仲淹說了~濁酒一杯家萬裡,衡陽雁去無留意。思鄉情,盡在那濁酒一杯裡。暢懷飲時,盡付離情别恨。隻有那濁酒一杯能道盡思人思鄉之情,而且戰時,家書難寄,家人也不知道親人生死未蔔,這些都與何人說呢?看來隻有寂寞清秋鎖住那無盡的離情别恨了,隻能無語對蒼天,一杯濁酒,寄托離情!
後一句燕然未勒歸無計。燕然未勒其實是一個古代的典故,指的是在燕然山上石頭上刻字記錄自己的功績,這裡是代指。燕然是什麼?就是燕然山,古人打仗勝利了就要在山上勒石記錄軍績,以圖留名千古。主要的意思是自己軍功沒有建立,回家的時間沒有确定。歸鄉無計的,一種無可奈何的心态。隻有獲得勝利,才有回家的理由啊,不然,邊境不安定,還是不能回家。
燕然未勒是指作者還沒有建功立業,沒有軍功感覺不能回家。
然後筆鋒一轉,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将軍白發征夫淚。羌管是一種樂器,可以吹的,悠悠是形容羌管的聲音。在寒冷的清秋夜裡,軍營裡吹起了羌管的聲音,和濁酒一樣,同樣是寄托思鄉情思人情的,更加突出了思鄉的感情很深很深。
到了快晚上了,軍營裡吹起了悠悠的羌管聲,再一看地上都下滿了霜,一片白色。(這裡又通過語句,從側面描寫了軍營生活的無奈,隻能喝酒和吹羌管來排遣寂寞,因為鄉愁是難以排遣的,隻能通過這種方式表達,然後又說到霜滿地,就是說明已經深秋了,可能都是十月靠近十一月了,不然也不會霜滿地。)
也是借景抒情,晚上聽到了悠悠羌管聲,霜雪滿地,人都不想睡覺,此情此景,将軍(作者本人)看到了,自然絲毫沒有睡意。
最後一句點題将軍白發征夫淚。你看那将軍頭上的白發,以及軍營裡征夫(就是戰士)的淚。思鄉情更怯,軍營裡的士兵思鄉,動情處會哭。
作者又何嘗不思鄉呢?隻不過沒有辦法,不敢忘憂國,匹馬衛國境。真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處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作者範仲淹為了北宋王朝的安定,邊境的安甯,舍卻自己與家人的團聚,而在邊境與西夏軍隊對峙戰鬥,這種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值得傾佩和學習。舍小家為大家,就是範仲淹偉大的精神情懷。
在末聯充分寫出來邊境軍營生活的狀态。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裡之外的親人,眼下戰事未平,功名未立,還不能早作歸計。
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在外征戰的人都難以入睡,無論是将軍還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頭發,隻好默默地流淚。這裡寫的太動情了,将軍白發征夫淚,一曲離情盡述說。
範仲淹出将入相,悠悠之心,報國之志,油然而生。範仲淹是一位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己任的政治家。
附一點曆代人的點評:
劉永濟《唐五代兩宋詞簡析》:此詞寫邊塞征人思歸之情與邊地蒼涼之景。
仲淹就任邊帥,防禦西夏元吳。羌人至乎為“龍圖老子”而不名,範時官龍圖閣學士也。(可見範仲淹之威名于西夏如雷貫耳,西夏人甚懼之。)
此詞雖有思歸之情而無怨尤之意。
蓋抵禦侵略,義不容辭,然征夫久戍,亦非所宜,故詞旨雖雄壯而取境卻蒼涼也。
相傳歐陽修見此詞,戲呼為“窮塞主”。寫邊塞詩寫的十分動情。
一代文壇大家巨匠歐陽修對于範仲淹此詞的稱贊可謂極其之高。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公守邊日作。起叙塞下秋景之異,雁去而人不得去,語已凄然。“四面”三句,實寫塞下景象,蒼茫無際,令人百感交集。(這就是借景抒情之意。)
千嶂落日,孤城自閉,其氣魄之大,正與“風吹草低見牛羊”同妙。加之邊聲四起,征人聞之,愈難為懷。換頭抒情,深歎征戰無功,有家難歸。“羌管”一句,點出入夜景色,霜華滿地,嚴寒透骨,此時情況,較黃昏日落之時,尤為凄悲。
末句,直道将軍與三軍之愁苦,大筆凝重而沉痛。惟士氣如此,何以克敵制勝?故歐公譏為“窮塞主”也。
足可見,此詞寫邊塞詩歌特别的好。
所以很多詞人墨客争相推薦,點評頗多,而且古代的詞是可以唱的,想來範仲淹的這首詞唱起來應該也是很有意境的。
當然,現代去朗誦也是極具氣勢的,可謂氣宇軒昂,蕩氣回腸之佳作。
這篇千古名篇,今天就賞析這麼多,謝謝大家。
這裡附一下範仲淹的生平:
範仲淹(989年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
祖籍邠州,後移居蘇州吳縣。(今蘇州。)
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學家。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範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
(1040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讨副使。後回朝任樞密副使,後任參知政事(副宰相)。發動慶曆新政,不久失敗。上書去地方任職。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歲。
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楚國公,谥号“文正”,世稱範文正公。範仲淹為國為民,不為私利,在地方任上,興辦學院,大興文風,并修築防洪之堤壩,可謂為民所憂,範仲淹真乃宋朝之大丈夫,真良臣,國之棟梁,其所作《嶽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千古流傳。
今天就點評這麼多,内容也參考了一些曆史資料,表示感謝。
(圖來自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