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撫使是現在的地方軍事長官。安撫使是中國古代官名,為由中央派遣處理地方事務的官員。隋代曾設安撫大使,為行軍主帥兼職。
唐代前期派大臣巡視經過戰争或受災地區,稱安撫使。宋初沿之,為諸路災傷及用兵的特遣專使。後漸成為各路負責軍務治安的長官,以知州、知府兼任。
安撫大使:
隋代以安撫大使為行軍主帥的兼職,楊素曾任此職。
唐代前期派大臣巡視經過戰亂或受災的地區﹐以安定社會秩序﹐稱安撫使。
北宋真宗鹹平三年始設西川﹑峽路安撫使﹐泾源等十五軍州安撫經略使等。以後﹐凡諸路遇天災及邊境用兵﹐辄派安撫使體量安撫﹐事畢即罷。僅陝西﹑河東﹑河北及兩廣等路常置安撫使司﹐掌管一路民政﹐以知州兼任安撫使﹐但必須由太中大夫以上或曾任侍從官者兼任﹐官品低者隻稱主管某路安撫司公事或管勾安撫司事。
南宋初期﹐各路均設安撫使司﹐唯廣東﹑廣西兩路仍于安撫前加經略二字。一般以各路最重要的州府長官兼任安撫使﹐如系二品以上﹐則稱安撫大使。安撫使掌管一路兵民之政﹐有便宜行事之權﹐實際上成為一路的第一長官。
甯宗後﹐各路兵民之政分别由都統制司等分管﹐安撫使反成為閑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