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接着學習《道德經》的第13章,首先第一句,老子說“寵辱若驚”。
我們不是說寵辱不驚嗎?寵辱不驚說這人心裡很平靜,無論好事壞事,都能當做沒事一樣,這是高人。老子講的寵辱若驚講的是一種修煉方法,這世上沒有人天生就是高人,所以我們需要去修煉到寵辱不驚的境界,老子講的就是這一種修煉的過程。
想要達到“不驚”的境界,首先要“若驚”。什麼意思呢?老子這裡“寵”是一種意動用法,就是“以辱為寵”的意思,把侮辱當做一種寵幸。
為什麼要這樣呢?老子接着做了解釋,老子說“何謂寵辱若驚?”什麼是寵辱若驚呢?
老子說“寵之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就是這種寵幸,你得到它有驚喜,失去它也會心驚。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你“寵之為下”,你是在下邊的。
你為什麼會感到驚慌?因為你在下邊的位置,得到了寵幸你會驚喜,失去了你也會心驚。所以老子說“寵辱若驚”,就是要告訴我們别把“寵”當回事,這個寵和辱沒有太大的差别,你如果修煉到能把侮辱當做寵幸的境界,那麼你就進步了。
以前我們講過人生對挫折有三個境界:一是忍受,二是更加消極,三是看清全局跳出來。大多數人是前面兩種,隻有智者才是最後面一種,那麼第三種人為什麼能做到這樣?因為首先知道自己有缺陷才有挫折,一定有短闆的,絕對沒有無緣無故出現的挫折。其次學會在挫折中提升自己,那樣以後再有挫折就可以躲過大災。
這也是老子說的“寵辱若驚”。你要像對待誇獎,鼓勵寵幸一樣去擁抱挫折,從裡邊找到自己的問題,你提升了,就獲得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所以越擁抱挫折的人,就會發現他提升的越快,他的境界也就越高。從來都躲着挫折走的人,不一定哪個大跟頭就讓你掉溝裡了,那樣倒黴更大,所以聰明人會主動擁抱挫折。
所以“寵辱若驚”和“榮辱不驚”不是一個境界,“榮辱若驚”是一個修煉方法,最終會達到“寵辱不驚”的狀态。
圖片 I 網絡
整理 I 編輯 I 古法育兒心經
部分内容來自 I 羅大倫博士
版權歸原作者 I 如有侵權 I 請聯系删除
生活中
總有些東西值得分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