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老年人食用的營養品标簽上,都會标注自己是“0糖食品”、“0蔗糖食品”。當人們看到這些字眼時,就會默認為,糖尿病也能吃,因為它沒有糖。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仔細看看産品的配料表,上面赫然寫着“葡萄糖漿”、“麥芽糊精”,這難道不是虛假宣傳嗎?
“0糖”和“0蔗糖”是兩個概念,要分清
蔗糖主要包括白砂糖、冰糖、赤砂糖等食用糖,有甜味會産生能量。大約每1g的砂糖能夠産生17千焦的熱量,人體想要代謝攝入的糖分,需要協調腸胃、肝髒以及肌肉促進代謝,存儲能量。“0蔗糖”食物中不能含有這些糖分,隻能使用代糖。
既然提到了代糖,就要說一說“0糖”。一些人吃東西的時候會發現,雖然标注着“0糖”,但是喝起來還是有甜味。這或許就和其中的代糖有關。代糖可以分為營養性的甜味劑和非營養性的甜味劑,前者和蔗糖一樣,會産生少量的熱量,後者不會産生熱量。
營養性的甜味劑包括山梨醇、木糖醇、甘露醇等,甜味和蔗糖相近,但是每公斤産生的熱量比蔗糖低。而非營養性的甜味劑中也可以分為天然和人工合成兩種,不産生熱量。比較安全的是天然的甜菊糖、羅漢果甜苷等。而人工合成的有安賽蜜、甜蜜素、阿斯巴甜等。
看到這裡,其實就已經能夠解答很多人的疑惑了。為什麼有些食品寫着“0糖0卡”,但是配料表中還有“糖”的存在。
第一個原因,虛假宣傳。混淆“0糖”和“0蔗糖”的概念,雖然沒有用蔗糖,但還是用了其他的糖分,比如木糖醇、山梨醇等。這就不能算是真正的“0卡0糖”了。
第二個原因,用的糖不同。根據國家規定,無糖的食物中,需要每100ml/g中含有的糖分在0.5克以下,能夠符合這個标準,就可以稱自己是“無糖”食品。這就讓一些用了非營養型甜味劑的食物,能夠跻身“0糖0卡”食品的行列。
你在購買食物的時候,會刻意找那些“0糖0卡”或者“0蔗糖”的食物嗎?
小周表示,自己自從查出妊娠血糖高之後,就特别關注這件事,嚴格控制自己攝入的糖分,生怕血糖繼續升高。為了穩定血糖,又能一飽口福,她去超市買東西都會挑“0糖0卡”的飲品,食物也盡可能選擇“無糖”、“無蔗糖”的,以便于控制糖分攝入。
但一段時間後再去複查的時候,醫生卻表示血糖還是比較高,一問才知道,原來小周這段時間吃的食物,不少都會升高血糖。
比如無糖餅幹,雖然其中确實隻添加了一些代糖,但是因為食物本身的特點,含有較高的碳水含量,這樣的“無糖”食品,如果肆無忌憚的食用,攝入的熱量也不低。要知道能夠影響人體血糖的,可不僅是食物中的“添加糖”,還包括食物中原本就含有的澱粉、脂肪等,也可能在人體内轉化為糖分,升高血糖。
為了減肥、控制血糖,保護血管,而選擇“0卡0糖”的食物,不一定就是安全的。甚至有一個概念需要被澄清,“0糖”不等于健康。
有的人覺得自己買來的0糖食品不管怎麼說,肯定要比添加了蔗糖、代糖之類的遊離糖的食物要健康吧?不見得。
一些“0糖”食品中添加的代糖是人工合成的甜味劑。這些甜味劑本身可能存在一定的熱量,食用後也可能對減肥不利。其次,人們在長期攝入這些甜味劑後,能夠刺激大腦産生愉悅的感覺,但是身體卻沒有攝取到糖分,很可能因為這種反差,讓人出現更強的進食的欲望。
而且很多人覺得0糖食品比較健康,完全采用這樣的食物來代替日常飲用水或者食物,這也可能造成人體攝入的營養不均,并且可能因為食品中其他的物質而給健康帶來威脅。比如0糖可樂中糖分雖然少了,但是碳酸飲料對人體的傷害還是不會減少的。
與其盲目的相信“0糖0卡”食物就是健康食物,不如在日常飲食中多下功夫,擦亮眼睛選擇真正“0糖”的食物,适當進食,也能對健康更有好處。尤其是存在糖尿病、肥胖症、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多留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