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藏區常見的爬蟲

藏區常見的爬蟲

健康 更新时间:2024-12-12 06:57:30

大涼山一彜族村寨的村民老張在山林裡發現了一隻“六不像”的動物,并用手機抓拍了幾張相片。圖片中的動物臉面似狐、雙眼如貓、尖嘴類鼠、耳朵像兔、腳爪若鴨、尾同松鼠,毛色灰黑,大小像半大小狗,奔跑迅速,跑快時前爪離地,能攀岩爬樹。

藏區常見的爬蟲(四川大涼山密林中發現)1

看着烏黑明亮的大眼睛,毛茸茸的長尾巴,大家以為是一隻“飛狐”,這個小動物蜷縮在樹枝上,白頭、身棕紅、大黑尾巴,東瞧西望,十分警惕。經專家判斷,這是一隻被當地人稱為“飛鼠”的野生動物。

藏區常見的爬蟲(四川大涼山密林中發現)2

這家夥主要分布于緬甸、印度、泰國和中國的四川、重慶、湖南、湖北、廣西、陝西、雲南、台灣等地。冬天,紅白鼯鼠栖息在樹洞或岩洞裡,不再出外覓食,進入了冬眠,直到氣候轉暖,才恢複活動。

藏區常見的爬蟲(四川大涼山密林中發現)3

01 長得“六不像”,能飛200多米遠

飛鼠學名叫做鼯鼠,也稱飛鼠或飛虎,俗稱寒号鳥、寒号蟲或寒搭拉蟲,是一種能夠滑翔的齧齒動物,中國特産的有3種:複齒鼯鼠、溝牙鼯鼠和低泡飛鼠。

藏區常見的爬蟲(四川大涼山密林中發現)4

它體形很像松鼠,适宜于在地洞黑暗的世界裡生活,巢築于樹洞中,晨昏活動頻繁,常單獨活動,以樹木的果實、種子、嫩芽、嫩葉以及昆蟲等為食。

藏區常見的爬蟲(四川大涼山密林中發現)5

鼯鼠體形中等,體長500-600毫米,尾較體短,長超過400毫米,後足長約80毫米。耳背上方無黑色叢毛,背毛黑褐色,腹毛深橙紅色。頭部和兩頰為淡褐灰色,耳内側具一淡紅色斑,眼周有橙紅色圈。頭短,發發達,體上半部毛呈暗黃褐色,體下面及腹面則為淡黃褐色,尾較體短,毛長呈黃褐色,耳朵橢圓型,外緣各有一簇黑色長毛。

藏區常見的爬蟲(四川大涼山密林中發現)6

其身體兩側前後腳之間有一層皮膜,身側的皮膜可以讓它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樹上,一般滑翔20-50米的距離,最遠可以滑翔200多米,遠看似乎是在像鳥一般飛行。

藏區常見的爬蟲(四川大涼山密林中發現)7

其實鼯鼠的飛行和鳥類的很大的不同,它的本質是滑翔。隻不過它在林木間跳躍的姿态,比較像滑翔而已。

藏區常見的爬蟲(四川大涼山密林中發現)8

02返回洞巢才拉糞,糞便還能入藥

鼯鼠不喜歡壘窩,居住現成的岩壁石縫或洞穴中;經常喜安靜,還膽小;它平常既怕寒冷,又怕高溫;它還有喜好就是定點排便。當然,除了這些,它的最擅長滑翔,一旦遇到敵害及特殊情況,展開飛膜從上往下滑行逃走。

藏區常見的爬蟲(四川大涼山密林中發現)9

鼯鼠也是夜行性動物,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樹上,白天常常蜷伏在樹洞或地洞裡,用頭枕着尾巴睡覺,夜裡才是它們出來活動和覓食的時間。它們單獨活動,每次外出活動,最遠到達1公裡外的地方。

藏區常見的爬蟲(四川大涼山密林中發現)10

紅白鼯鼠還有個奇怪的特性,離洞再遠,總是要返回洞巢後,才把糞便排出來,因此享有“千裡覓食一處便”的好名聲。

藏區常見的爬蟲(四川大涼山密林中發現)11

鼯鼠的糞便是一味珍貴的中藥,叫做“五靈脂”。在中醫那堪稱浩瀚的藥材庫中,很多動物的糞便都是能夠入藥的。最知名的應該是蝙蝠的排洩物,也就是名為夜明砂的藥材。

藏區常見的爬蟲(四川大涼山密林中發現)12

飛鼠的糞便并沒有刺鼻的異味,反而有一種異香,所以在中醫裡被稱為五靈脂。這種藥一般是用來活血散淤的,由于産量比較少,所在在市面上售價不低。

藏區常見的爬蟲(四川大涼山密林中發現)13

結束語

現在鼯鼠因容易馴化而常被人們作為通人性的小寵物,不過很多網友都稱它為暴斃王:冷了死,熱了死,喂多死,喂少死,沒人陪死,玩多了死,反正各種暴斃方法都有。

藏區常見的爬蟲(四川大涼山密林中發現)14

不過,野生鼯鼠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受國家法律保護,買賣或者宰殺、進食皆違法,作為寵物飼養也屬于違法行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